關於旅遊管理論文

  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是一些地方院校的旅遊管理專業,應注重實踐教學環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旅遊管理相關專業與社會的相關性極高,社會的變化就可能導致旅遊管理專業要求的變化,若不能及時發現這一變化並根據變化對旅遊管理人才培養計劃進行調整,那麼旅遊管理人才的輸出將不足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在如今工學結合理念漸得人心的大背景下,以迎合這一大勢為基礎,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適度改進是旅遊管理人才培養的唯一出路。

  1什麼是工學結合

  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是以工學結合理念為大背景,要想研究透徹工學結合理念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問題,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搞明白什麼才是“工學結合”,這也是本文闡述的基礎。工學結合就是一種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最早體現“工學結合”這一新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有德國職業技術教育的“雙元制”教學方法和英國“證書模式”“工讀交替”的“三明治”課程等,在奠定了這一教學理念基礎的同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1工學結合有著與其他教育模式不一樣的特點

  ***1***將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培養都融入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並且把三者調節到最佳狀態,是切合我國教育實情的一種在“校企結合”基礎上提出的全新的探索性的人才培養模式。***2***著重強化與企業共建合作型的實訓基地、就業基地的政策,讓學校與企業在合作中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也為新一代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較大空間和舞臺,這無疑在傳統的單向思維模式上有了不小突破。***3***以落實基礎、強調人文素質培養、強調職業素質培養為主旨,把綜合素質教育提升到與理論傳授和技能培訓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完成自身人格、知識、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1.2工學結合的目的

  ***1***將理論知識加入實踐中,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理解理論知識,這樣可以加深他們對自己專業的理解。***2***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中千絲萬縷的聯絡呈現在學生們面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對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讓學生走進社會,加深與社會的接觸程度,不要只是做溫室裡保護著的花朵,以便加深他們對社會和社會關係的認識,並逐漸體會到與社會自然人建立合作關係的必要性。

  2我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從現狀中發現問題是提升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效力的一個有效手段,接下來我們將分析我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1***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期望空泛、沒有實際意義。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都是輸出人才,也就是說人才應該是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少院校只是一味灌輸理論知識,忽視了人才培養中最關鍵的一點———理論結合實踐———在這樣一種錯誤的空泛、不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引導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之路越來越崎嶇。***2***如何提升教師整體水平還是一個難題。無論哪類專業,教師水平都是決定教學水平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旅遊管理也不例外。根據我國教育現狀來看,旅遊管理有關專業的教師大都來自其他稍有相關性的專業,對於旅遊管理市場的把握度基本為零,所謂“專業教學”也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效用。***3***課程設計不科學,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旅遊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能。旅遊管理的特點是適用性強,關鍵在於如何應用理論知識;但縱觀國內高校,大都延續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把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灌輸理論知識上。***4***學生實踐內容不能夠達到實際需求。前面說到過,旅遊管理專業的適用性強,最為關鍵的是如何運用,也就是說實踐課程很重要。但是,就我國旅遊管理專業實踐課安排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實踐單位單一,要麼酒店,要麼賓館,並沒有進行綜合性實踐培訓;還有就是量不夠,很多實踐活動都是“走形式”。

  3如何在工學結合理念下做好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3.1完善旅遊管理人才培養體制

  基於我國的一些傳統觀念和教育實情,我國在旅遊管理培養過程中只是簡單套入了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沒有明白新時代的旅遊管理需要新一代人才的道理。如何做好工學結合背景下的旅遊管理人才培養工作?也許改進、完善當前旅遊管理人才培養體制就是我們首要的任務。在新的旅遊管理人才培養體系中,我們必須注重對學生在工作上的組織能力、實際操辦能力、謀劃決策協調能力、觀察調研能力的培養,這些也是工學結合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2以創新性人才培養為核心開展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活動

  創新是進步的源泉,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行業,創新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過時的詞語,因為只有它才能夠趕上社會不斷變化、進步的趨勢,才能夠讓人類不被歷史吞沒。培養人才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案,所以只有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我們才能夠制定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方案。高校中在進行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因為只有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核心,我們才能夠培養出一批批旅遊管理方面真正的人才,為社會輸入有效的力量。***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把眼光融入大資料的旅遊中去。網際網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如今以基本覆蓋全球。如果我們在這樣的條件下還把目光鎖定在狹小的“旅遊”觀念中,那我們就顯得有些鼠目寸光了;大資料時代就應該有大的世界觀,把目標確立在“大旅遊”“大市場”才是我們正確的選擇。如果僅僅是符合普通本科教學“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要求,那在大資料時代我們是無法獲得生存地位的,因為要把眼光融入大資料的旅遊中去需要更多的技能———發掘內在因素、對商機的把握、不斷前進、團結互利等———所以在人才培養實踐中,我們也理所應當對這些能力和技巧進行著重培養。***2***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差異性培養,突出個性化。根據世界當前形式,中國極有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強國,這是機會也是挑戰,因為我國在旅遊管理方面的特色培養力度明顯不夠,還有不小的缺陷。要走向世界就必須先容納世界,中國旅遊管理要想向世界範圍內進軍就得將旅遊人才培養融入世界經濟的開放性、產品創新的個性化。怎樣做呢?這就要求有關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因材施教、分類培養,因為每個人的興趣、天賦都不同,只有做到了差異性教學培養才能將他們內在潛質發揮到極致,最終達到人才的基本要求,做到了這點才可能讓旅遊管理專業培養出來的專業性人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3***以運用能力為重心對旅遊管理的專業性人員進行培養,確定相關學科的培養方案。工學結合的核心就是“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提升能力”,要在工學結合理念下做好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我們就必須重視運用能力的培養,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融入實際運用當中去,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發現不足,然後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3.3進行必要的教學改革能夠有效提升旅遊管理人才培養的效力

  傳統教學體制有一定優點,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好這些暴露的問題,我們在旅遊管理人才培養的道路上就會停滯不前,鮮有建樹。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當然是對當前的教育體制進行深化改革。社會是不斷變化的,要實現旅遊管理運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們不得不創新,不斷髮掘與之相應的人才培養形式和手段。根據我國具體教學情況,我們可以將比較單一的人才培養組織形式向多元化鋪開,同時,允許教師和同學保持適度的教學、求學個性,讓師生共同探索有利於創新思維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有老師、同學都保持了個性化,思想擺脫了教條化的束縛,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才可能被創造。

  3.4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上乘的師資水平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保證,如果連教師的水平都沒得到保證,那麼再好的人才培養策略都只是一紙空文了,因為缺少了培養任務的良好執行者。當然,教師是“傳道”的,如果自己都沒有實踐過“道”的內涵是不能輕易教授他人的,所以教師不僅僅要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更多的應該要以身作則,多多投身到實踐中去,把實踐的體會與理論結合後才能更好地教好學生。所以,在高校的用人機制中不能夠僅僅看重應聘者的學位學歷,應該對他們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查,這樣才能為人才培養做好基礎工作。另外,在任教師也不能夠懈怠,應該給他們多創造一些學習的機會,比如去國外高校視察、聘請權威專家進行學術交流等。同時,學校自己組建高含金量的科研團隊也是有必要的,因為有了自己的科研團隊才能在旅遊管理方面進行專業性研究,對老師、學生起到專業性培養和教學的作用。

  4結論

  工學結合已經是世界的潮流,要想將我國的旅遊管理行業推廣到世界範圍內,我們必須以“工學結合”思想對旅遊管理相關人才進行培養,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旅遊管理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能夠融入社會的精英分子。不管對於個人還是社會發展,在工學結合理念下做好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都有著重大意義,所以工學結合理念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也是意義非凡。通過上文累述,希望大家能夠看清工學結合大背景下的旅遊管理人才培養之路,做好旅遊管理人才的培養。

  範文二: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摘要:旅遊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產業之一,為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而各高校也紛紛設定旅遊管理專業,其課程結構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穩定。而隨著旅遊行業的不斷髮展,課程的設定已經不能滿足旅遊專業就業崗位的需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關鍵詞:崗位群視角;旅遊管理;課程體系;優化

  1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總體就業需求與困境

  1.1旅遊人才有效供給不足

  通過相關統計得出,在2013年我國共有959所普通高等院校開設旅遊專業,共有49.44萬的在校生,與2012年相比數量有著一定程度的下降,共計有138所的學校停止了旅遊專業課程,8.18萬人的減少。當前高校由於一定程度的限制,不能夠充分、全面的對旅遊企業人才的需求進行了解,而每年留在旅遊行業的本科專業人才佔到總數量的20%,造成了旅遊專業人才的嚴重流失。同時旅遊行業也有著自身的一些問題,例如人才吸引力弱、聚集能力不強、隊伍穩定性差等問題,給旅遊行業的人才供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2旅遊人才整體素質偏低

  我國近些年來,旅遊人才整體素質一直處於較低的狀態,本科院校在招生中,旅遊專業很少有學生選擇。例如在2010年安徽省院校就業中,研究生學歷以及本科學歷的人數最少,分別佔到總人數的0.83%與6.67%,而大專學歷人數最多,佔到了總人數的額92.50%。在今後的發展中,若是不能夠有效的改變這一狀況,將直接制約旅遊行業的發展。

  1.3旅遊人才專業化程度不高

  在當前旅遊行業人才結構當中,缺乏專業性人才,例如缺乏對國際市場十分熟悉的專業人才和職業經理。而近些年來,旅遊行業快速發展,不斷推出了一些高階的產品,相應的人才顯得更加的短缺。例如安微省旅遊行業,其旅遊科研人員、策劃規劃設計人員、電子商務人員及其的短缺,數量只分別佔到總數量的0.09%、0.71%、0.44%,同時智慧旅遊人才、溫泉和度假區管理人才、小語種導遊員、市場營銷人才、文化體育旅遊人才等都十分的匱乏,嚴重影響了旅遊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1.4本科層次旅遊人才培養模式亟待優化

  在旅遊專業師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近些年來,院校招生規模不斷地縮小,致使相應的師資力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教師在評職的時候大多都是初級和中級,影響了院校旅遊專業的教育水平。而在旅遊專業教學當中,通常都是通過理論教學的方式進行,沒有充分與實踐相結合,造成了學生畢業後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2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就業需求現狀分析

  2.1調研物件及實施過程

  筆者以所在的石家莊鐵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對學校2009、2010、2011、2012、2013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主要是通過QQ、郵件等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287份問卷,其中223份有效問卷,達到了77.7%的有效率。而在2013屆畢業生43人進行調查中,實現就業的人數為33人,其他,包括繼續學習等10人,而由於一些因素的影響,沒有了解到具體的分佈行業,需要後續統計。

  2.2畢業生就業崗位需求分佈

  2.2.1“非本行業就業”現象依然突出

  近些年來旅遊行業的人才需求十分巨大,而石家莊鐵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存在嚴重的“非本行業就業”的現象。從中可以看出,這幾屆畢業生最多隻有15人在行業內就業。當前旅遊企業向外界招聘的旅遊專業崗位層次較低,也沒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薪酬也較低,致使旅遊專業人才轉向其他行業,而對旅遊行業產生牴觸。這種“非本行業就業”的現象造成了人才的極大浪費,學生也浪費了幾年辛苦學習的知識。

  2.2.2傳統旅遊業態是就業主力軍,新型旅遊業態吸引力增大

  在旅遊行業就業中,傳統旅遊行業是就業的主力,包括旅行社業、飯店業、景區、餐飲業等。而隨著旅遊行業的快速發展,畢業生越來越多的選擇線上旅遊諮詢、旅遊規劃、旅遊策劃等崗位發展。

  2.2.3行業內就業比率大幅提升

  旅遊專業畢業生在本行就業率也逐漸增高,通過分析可知,2009年的行業內就業率為16.7%,2010年為19.5%,2011年為31.7%,2012年為33.3%。而石家莊鐵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也積極的一些教育活動,例如旅遊企業進課堂等,強化了旅遊專業學生對於旅遊行業的瞭解,對於旅遊行業發展方向的認可,有助於提升旅遊專業畢業生行業內的就業率。

  3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策略

  在旅遊專業教育當中,課堂設定應當以提升學生工作能力為目標,以就業崗位需求為標準,通過崗位的具體需求來設定相應的課程。這就需要學校對於旅遊行業的發展動態進行實時的瞭解,並進行準確的預測,然後結合學校的基本情況對課堂體系進行優化,提高旅遊專業的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就業。

  3.1強化學科特徵,提高學生基本素質

  石家莊鐵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應當針對近些年來旅遊行業的發展,設定了一些通用性、綜合性的課程,以提升畢業生對於崗位的適應能力,為旅遊行業培養通用性、綜合性人才。作為管理學的一級學科,旅遊管理需要強化力度,大力加強管理類課程的設定,使學生能夠對基礎知識以及理論有著充分的掌握,培養學生工作的基本能力,做到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在課程設定時以國家頒佈的相關標準中旅遊管理專業的主幹課程要求為基礎,合理的進行基礎課程的開設。

  3.2結合行業特徵,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在具體旅遊工作中,其較為複雜,專業性、綜合性都較強,並且涉及到多個行業,因此滿足學科交叉的需求是旅遊管理課程開設的基本要求。在具體課程開設中,需要以教育部頒佈的課程標準中旅遊管理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為基礎,合理的進行其他課程的開設,包括旅遊經濟學、旅遊學概論、旅遊市場營銷、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心理學、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概論、旅遊商務英語、現代服務業管理等。同時需要實時關注旅遊行業的具體發展,根據企業的需求對一些課程進行強化,增強培養力度。

  3.3聚焦地方特色,加強文旅人才培養

  河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旅遊行業有著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國家的一些政策扶持促進了河北省的旅遊業發展,尤其是向著文化旅遊方面的發展。因此學校應當結合河北省文化產業及旅遊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針對河北省歷史文化特徵及文博部門對文化、旅遊人才的需求,加大河北地方史地、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文化旅遊與遺產管理、民俗旅遊開發、文化產業概論等課程的開設力度,加強地方性人才的培養。

  3.4順應市場特徵,加強企業人才培養

  隨著河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旅遊開發採用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受到廣泛認同,政府引導、企業操作已成為旅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所以結合旅遊產業市場化的需求特徵,應該加強適合於企業運作與管理的管理人才培養。具體而言,除開設管理學基礎課程之外,還應該加強與旅遊企業特徵密切相關的課程,如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旅遊企業運營與管理、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課程;同時結合旅遊市場新的變化,加強學生對於社交媒體等諸如微信、微博、社交軟體等知識和使用能力的培養;另外應該加強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指導學生創新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4結語

  我國旅遊行業近些年來發展迅速,為國家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當前在旅遊行業人才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制約了旅遊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作為院校應當積極的瞭解旅遊行業的動態,調整旅遊專業的課程設定,使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旅遊行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旅遊行業人才的培養做出更大的貢獻。在具體課程設定時需要了解旅遊行業發展的基礎上,對於行業崗位的相應要求進行充分的瞭解,以此作為課程優化的基礎,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夠順利的就業,能夠為旅遊行業的發展奉獻力量,促進旅遊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王雅軍 單位:石家莊鐵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何葉.淺議高職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以陝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旅遊縱覽***下半月***,2014,04:270+272.

  [2]謝維光.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旅遊規劃課程體系優化設計[J].河北旅遊職業學院學報,2011,v.16;No.5901:69-72.

  [3]何紅.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定及其優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No.4292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