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論文旅遊管理

  隨著當前國內外旅遊業的高速發展,我國旅遊業尤其是入境旅遊市場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旅遊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旅遊管理論文範文一:旅遊管理應用型人才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近年來,大連大學旅遊管理專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設指標體系,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實踐教學裝置和圖書資料、學生創新意識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加強。旅遊管理專業在未來的教學改革建設中,應該著力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凝練專業特色;完善師資隊伍結構,打造教學團隊;重視課題專案申報,提升科研水平;加強課程教材建設,豐富教學內容;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創新能力;強化綜合素質教育,提高專業素養;實施專業獎勵機制,促進教學改革;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加強質量監控。

  關鍵詞:旅遊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

  1大連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現狀

  1.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完善專業培養計劃

  學院對旅遊管理專業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完成了2014級旅遊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及專業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使旅遊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實際,課程教學大綱更加規範和具體,可執行性增強。

  1.2以教學團隊為引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專業負責人制度,在旅遊管理專業內根據需要劃分出三個團隊:管理學團隊、旅遊規劃開發教學團隊、應用實踐性課程團隊。打造年齡、知識、學歷、職稱等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同時,不斷採取加強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等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組織教師全部參加各級各類、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積極聯絡旅遊企業業界高層來校為師生開辦講座,增強學界與業界的聯絡,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1.3以培養目標為核心,塑造專業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勢下旅遊管理專業培養特色,將旅遊休閒管理和會展旅遊作為人才培養的特色方向。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外語能力和旅遊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設定強化英語教學四年不間斷,設定日語課程,進行雙語教學,學生到國際集團化經營企業和境外實習基地進行生產實習,建立“知識+能力+素質”為主線的教學體系,塑造“厚基礎重應用、多元化強外語、高素質富能力”的專業特色,構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1.4以教學改革為載體,促進課程教材建設

  制定課程發展規劃,以省、市、校各級精品視訊課建設為目標,形成學科基礎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群、特色課程群。重點建設由旅遊學概論、旅遊經濟學、旅遊規劃與開發、旅遊市場營銷、旅遊心理學、旅遊管理學等課程組成的專業核心課程群。同時以教學改革立項為載體,在教學內容、方法、考核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將教材編寫與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相結合,以教材編寫為載體,促進教師教學科研水平提高和學科發展。

  1.5以實習基地為平臺,推動實踐教學開展

  強化實踐教學,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建立健全雙向指導制度,加強校企協同創新合作,拓展實踐教學基地型別,開闢旅遊景區、旅行社、會展公司、展覽中心、文博院館、休閒娛樂中心、大型節慶活動組委會等教學實踐基地。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大連大學創想賓館和博物館建立合作關係,開展實訓和實習活動。依託學校文科綜合實驗中心,建立多功能實訓室、禮儀實訓室等。與大連、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海南、澳門的高星級酒店、景區景點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遊企業建立多層次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關係。

  1.6以常規管理為基礎,強化教學質量監控

  充分發揮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督導組、學生資訊員在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建立學院、教研室、學生三級管理網路,形成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和資訊反饋系統。積極落實三級聽課制度,執行《領導幹部聽課制度》;認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項常規教學管理工作,通過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組織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學生評教和教師評學等工作,對各項教學活動加強管理和質量監控。

  2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旅遊管理專業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設指標體系,還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環節,尚需要在今後的專業建設中予以解決。

  2.1師資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旅遊管理專業現有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不夠合理,具有博士學位、行業經歷的教師數量不足。著眼於旅遊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的建設,需要繼續引進若干品學兼優的青年博士,培養優秀的青年師資,加強師資隊伍的梯隊建設。同時,也要加強現有教師博士學歷培養。另外,因為旅遊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2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需要深入

  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課門類少,級別偏低;教學成果數量不多,缺少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

  2.3教學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師發表教研論文的數量不足,省級以上教研專案與教研成果獎有待提高。教育教學改革還停留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上,對專業建設的整體性研究及課程體系整體建設的研究還較少。

  2.4實踐教學裝置和圖書資料有待改善

  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實驗儀器裝置含軟體生均值、生均專業紙質圖書資料數量不足。必要的旅遊管理專業紙質圖書資料、專業電子圖書資料需要採購;模擬模擬實訓軟體尚需採購。

  2.5學生創新意識有待提高

  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的意識不強、參與比例不高。學生參加綜合素質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3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建設的主要措施

  3.1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凝練專業特色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對旅遊人才的需求,不斷對旅遊人才培養實踐進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養立足大連、面向遼寧、輻射全國,完善“厚基礎重應用、多元化強外語、高素質富能力”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建立“專業教學—校內實訓—基地實習—服務社會”四個環節的社會化協同培養平臺,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3.2完善師資隊伍結構,打造教學團隊

  通過實施“迎進來,派出去”戰略,採取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的形式,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豐富行業實踐經驗,聘請客座教授、實踐教學兼職教師,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進力度,加強現有教師博士學歷培養,通過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提高教師博士比例,改善師資隊伍結構。

  3.3重視課題專案申報,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進教學,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專案,積極撰寫學術論文,向國內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申報不同級別的課題立項,尤其是要實現國家級課題的突破。打造科研團隊,提升科研水平,增強科研實力。

  3.4加強課程教材建設,豐富教學內容

  深化教學改革,嘗試實行MOOC、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確立與現代旅遊相適應的教學標準,形成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知識、能力、素質並重的課程體系。課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積極推進雙語教學,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

  3.5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創新能力

  在建立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和為學生搭建專業實踐平臺方面,積極與旅遊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設高層次、多元化的境內外實習就業基地。鼓勵專任教師必須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業實踐,同時,將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精英、兼職教師請進來。合理安排校外實習,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推進創新與創業教育。

  3.6強化綜合素質教育,提高專業素養

  不斷拓展雙語課程教學,推進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程序;積極探索與實施研究型教學方式,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探索通過開設研討課程等方式,開拓學生視野。加大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支援力度,提高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及參與科研專案學生比例和參加綜合素質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7實施專業獎勵機制,促進教學改革

  繼續實施專業建設獎勵方案,鼓勵教師注重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新研究與探索,凝練教學特色,為在今後全面實施研究性教學與實踐性相結合打下基礎。

  3.8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加強質量監控

  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和教學質量監控,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調動專業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旅遊管理論文範文二:旅遊管理音樂鑑賞課程開設分析

  摘要:現代旅遊業的突飛猛進和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社會對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新世紀的大學生教育更加註重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綜合型和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將會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目標。旅遊管理專業開設音樂鑑賞課程,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促進個體身心全方面發展,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審美能力,更有助於學科教學的創新與提升。

  關鍵詞:旅遊管理;音樂鑑賞課程;必要性

  當代大學素質教育已不同於以往那些狹隘的、片面的及過分功利化的專業教育,它更加註重於受教育者全面、和諧及可持續發展,它是一種教育類別,旨在加強專業素質教育,並統籌考慮現有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定及教學計劃等。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注重學生“才”即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應首先強調對“人”的培養,即人的品德、修養及內涵。在旅遊管理專業課程中品鑑音樂,有利於提高人才審美能力,開設音樂課程課程更加增加了大學生結合旅遊知識的綜合藝術能力。

  一、音樂鑑賞課程資訊

  根據國家教育部辦公廳《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摘要:全國普通高校已經將公共藝術課程應用到各個專業本科生教學課程中,各中專高職院校也跟隨實行。在全部課程教學中,需選定1到2門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並且通過考核;或者至少取得2個及以上學分,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方可畢業。音樂藝術是一門多功能的學科,是一種作用於感情、精神、道德和靈魂的教育,是開啟通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各領域大門的鑰匙。為培養現代國際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音樂鑑賞限定性選修課程在對大學生綜合審美提升,實踐與創新能力及打造多方位全才具有無可否認的作用。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開設的音樂鑑賞課程以審美為主線,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通過讓學生學習基本的音樂藝術理論、品鑑欣賞國內外著名音樂藝術作品,交流藝術作品體驗心得,舉辦參加畫展、音樂節目等藝術類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思想,創新思維,藝術涵養。

  二、旅遊專業開設音樂鑑賞課程的必要性

  古往今來,中外眾多學者對音樂的教化作用有過諸多精煉的論述。柏拉圖主張:“對於身體用體育,對於心靈用音樂。”孔子則強調:“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由此可見,音樂對於歷練人的內在素養具有獨特的作用。旅遊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對人才質量需求也不斷提高,既要求專業人才基礎紮實、掌握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又要求德才兼備、品質優良,適應性強、道德修養、個性修養、文化修養及藝術修養都能達到一定境界,並能在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真正實現和諧美。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開設音樂鑑賞課程正是迎合整體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徑。

  一音樂文化與旅遊息息相關。音樂文化與旅遊有著無法割捨的聯絡,在眾多人文景觀中,音樂佔據著異常重要的地位。無論是作為旅遊吸引物,還是作為附加旅遊產品,音樂都能賦予旅遊景觀以獨特的審美內涵和別樣的文化韻味,更能帶給遊客無窮無盡的樂趣和獨一無二的體驗。在資訊化高度發達的今天,音樂文化資源已成為諸多景區擴大知名度的文化載體。我國各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就是吸引世界各地遊客前來遊覽體驗的重要旅遊吸引物之一,例如,我國的崑曲、古琴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西安鼓樂和京劇等都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伴隨著旅遊不斷被世人所熟知,走出鄉土,奔向世界。

  二豐富學生藝術人文知識。豐富多趣的課程能夠使學生多方位地吸收更多不同的知識,可以填充自身不足;音樂鑑賞課程的授課可以講述不同國家不同的音樂和樂器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和故事,而這些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作為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音樂是人類發展程序中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在音樂鑑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增加不同的視角知識,如不同時期產生的不同文化所產生的音樂有什麼不同;在和平與戰爭年代、在現代與近代、在我國與外國等如何區分音樂文化特徵,以便讓學生體會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差異。

  三提高藝術修養,培養高尚情操。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審美主體。好的音樂是心靈的靈魂,是人類情感的高度昇華。音樂藝術含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藝術修養,更體現了藝術家的思想、態度和價值取向,當我們欣賞藝術作品時,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民族文化,而且通過藝術家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的影響,傾心於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意境之美,審美陶醉和情感的昇華,思想也得到了一些靈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習慣會自然發展。

  四開啟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審美能力。我國著名學者葉朗先生認為:“旅遊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更不用說什麼旅遊了,旅遊涉及所有領域的美學和形式,旅遊活動是審美活動。”無論什麼樣的旅遊都是在不斷的遊歷活動中尋求美的享受,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增添生活的樂趣。跟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人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越來越迫切。旅遊專業學生開設音樂鑑賞課程雖然不能用過於專業的音樂藝術教學手段開啟學生們的音樂文化素養,但是通過適當的接觸及引導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是對萬物以一種音符形式進行的詮釋,人們在音樂審美體驗中會得到極大的調動、鍛鍊和提高。具體而言,音樂審美能力包括感受美的能力、領悟美的能力、創造美的能力和鑑賞美的能力,通過音樂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總結

  音樂以獨特的教育課程方式可在各高院校內開設,在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學生中開設音樂鑑賞課,能促進學生身心自由、完善、和諧地全面發展,提升其音樂鑑賞能力,增強審美能力,培養積極、鮮明的優秀個性,直至完善人格。因此應重視音樂鑑賞課程的開設,營造一種適合創造性思維的情緒,引導學生更多地接觸藝術,瞭解藝術,提高審美、語言藝術等,再由藝術審美活動啟用其潛在的創造靈性,達到音樂審美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胡曉琳.音樂鑑賞課在普通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教學,20089.

  [2]李靜,周豔.論音樂文化課程在旅遊專業學生素質培養中的運用[J].文學與藝術,20115.

  [3]崔麗君.普通高校開設音樂鑑賞課的意義[J].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韓春牧,徐孟東.音樂鑑賞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