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移背景下中西部物流產業發展研究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區域物流產業對經濟增長和產業轉移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其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有效實現並提升區域物流能力成為普遍的共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產業轉移背景下中西部物流產業發展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全文如下:

  【摘要】:首先以河南省為例利用物流需求係數,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區的物流業發展程度直接關係到其承接產業轉移的程序,在這樣的背景下,全面剖析了中西部地區當前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物流業存在的缺陷,最後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

  【關鍵詞】: 產業轉移 中西部地區 物流需求係數 物流產業

  一、緒論

  物流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尤其是在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有些學者將其稱作“產業明珠”,其發展水平也深刻的影響著製造業的轉移和發展。近年來,美國次貸危機及歐債危機都表明全球經濟的波動性日益加劇,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和能源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迫使東部沿海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尋求產業轉移[1]。在東部地區的企業向中西部進行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儘管在當地所支付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些東部企業卻認為產業轉移之後綜合成本反而上升了,其中成本上升最多的就是物流成本,這也成為了制約產業轉移的突出問題。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深入分析了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對物流的需求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並試圖提出有效的應對之策。

  二、基於物流需求係數的中西部地區物流需求分析

  經濟增長的物流需求係數主要用來表示經濟體在發展過程中對物流業的依賴程度,通常用GDP 的物流需求係數來表示,具體含義為每一單位的GDP 需要多少單位的物流總額來支撐。河南省作為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的中西部省份,承接了大量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因此本文以河南省為例,利用物流需求係數來分析河南省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對物流的需求程度。

  2.1 物流需求係數變動情況。

  在計算GDP 的物流需求係數時,本文以河南省歷年的全省貨運週轉總量來表示物流總量,經過簡單計算可以得出圖1。

  從圖1 可以看出,河南省作為中西部地區的代表性省份,自2000 年以來物流需求係數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07 年之後上升幅度更加明顯,說明自2007 年之後河南省的經濟增長對物流業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強。巧合的是,我國正是在2007 年左右開始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制於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開始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因此從這個角度講,能夠側面說明河南省在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需要物流業的發展作為支撐。

  2.2 物流需求分析。

  上一小節對河南省物流需求係數的簡單描述,並不能從統計學意義上明確河南省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物流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本文選取河南省歷年利用外資額作為因變數,以同期的物流需求係數作為自變數進行迴歸分析,結果見表1。


 

  從表1 的迴歸分析結果來看,模型的擬合度較高,說明河南省物流需求係數的增加能夠有效提升其利用外資的水平,從另一個角度講,即物流需求的增加能夠明顯提升河南省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能力。

  三、中西部物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儘管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相比中西部地區更加發達,物流業也經歷了多年發展,但是在向中西部的產業轉移過程中,物流業的協同轉移卻顯得力不從心,因此中西部地區要想更好、更快的承接產業轉移,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但目前中西部地區物流業的發展遠不能滿足產業轉移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行業規模偏小且管理不規範。

  中西部地區的物流相對前幾年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從全國物流業的總規模來看,中西部所佔比例較低,無論是對外貿易交易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還是全社會的貨物週轉量,都難以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此外,從中西部地區物流業的管理來看,管理上相對混亂,各項國家政策法規執行不到位,管理部門之間存在嚴重的職責交叉,部門間的分工有待進一步明確[2]。

  3.2 物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中西部地區地處內陸地區,生態環境相比東部沿海惡劣的多,有些地區深處戈壁荒灘,交通網路根本無法覆蓋,大量的農產品和自然資源運輸受阻。即使是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地區,在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上仍然較少,物流業受到這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難以獲得快速發展。

  3.3 物流業的技術和服務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由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及經濟發展水平,中西部大部分地區所從事的物流活動仍處於較初級的貨物運輸階段,而對於先進的物流理念或是物流技術關注不多,尤其是在物流管理技術以及資訊科技上與東部地區差距最大。而技術水平的落後就會直接導致服務水平的低劣和低效,因此很多中西部地區的大型商貿、製造企業都將業務外包給東部沿海地區的物流企業。

  3.4 物流行業小而分散。

  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多數企業都是勞動密集型或是資源密集型企業,這些企業較早的參與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分工過程中,分工形式也由產業內分工過渡為產品內分工,企業往往希望在一個細分行業中追求更高的市場佔有率。而目前中西部地區能夠滿足企業物流需求的大型物流集團較少,多數企業都是靠內部組織的自我實現滿足,這種小而分散的物流業態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將會給轉移至中西部的企業帶來不便[3]。

  3.5 高階物流人才匱乏。

  中西部地區由於在物流人才培養教育上投入較少,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對高階人才的吸引力不強,就造成了目前高階人才匱乏的局面,成為制約中西部地區物流業快速發展、升級轉型的重要因素。

  四、產業轉移背景下中西部物流產業發展的對策

  4.1 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區域物流。

  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區域物流,前提就是能夠全面準確的評價區域內的市場需求,在分析市場需求時兼顧現狀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儘管從整體上看中西部地區的物流業並不發達,但是具體到不同的區域,制約物流業發展的因素又有較大差異。在分析市場需求時要結合區域內未來整體的產業定位,綜合考慮區域的產業現狀以及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方向,有針對性的鼓勵扶持不同型別的物流企業發展,優化配置現有的物流設施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投資,才能更好的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4.2 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是物流企業實現良好發展的環境基礎,良好市場環境的營造,需要物流企業的積極參與,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協調。為了更好的承接東部沿海企業的產業轉移,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針對物流業的產業扶持政策。不可否認,這些產業政策的出臺對於優化區域內的物流設施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過度干預的情況,反而使市場失去活力[4]。因此地方政府應當採取適度的干預措施,以市場機制為槓桿,充分發揮市場自身的調節作用。具體的日常工作應當由物流企業或是自發形成的行業組織來完成,政府只需在巨集觀層面進行引導,加強市場監管,確保各項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即可,切不可過度參與到物流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中。

  4.3 加強中西部地區物流業的技術設施投入。

  首先,中西部地區交通訊息網路的完善和優化要充分結合區域內的自然條件和現有基礎設施,實現不同交通運輸網路之間的共存互補,在一些中心城市重點發展高速公路、航空等快速運輸網,而在相對偏遠地區則主要發展幹線公路、鐵路甚至是水運。此外,要加大農村交通網路的覆蓋範圍,通過實施村村通等工程,提升廣大農村地區公路的實際執行質量,不僅可以滿足產業轉移過程中大量的勞動力需求,也可以啟用農村地區的市場需求。其次,要充分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加大對區域內物流資訊平臺的建設,在調研基礎上結合本區域的產業以及企業實際情況選擇合理高效的運作模式,優化區域內的物流資源配置,全面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4.4 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和大型物流企業集團。

  綜合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以及物流龍頭企業對區域內的物流業整體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因此地方政府應當適當向這型別的物流企業傾斜政府資源,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首先,積極對企業進行宣傳,鼓勵商貿、製造類企業將原材料的採購、運輸以及倉儲等環節交由專門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完成,財政資金給予適當補貼,以提升企業的積極性;其次,不斷優化區域內物流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廢除區域內違反國家相關法規或是精神的有關規定,尤其是那些涉及地方保護主義、行業壟斷的規定,要及時廢除,同時要為物流企業發展營造寬鬆、有力的政策環境。此外,地方政府要鼓勵資金實力雄厚、技術管理水平先進的物流企業對區域內的中小型物流企業進行兼併重組,積極培育大型物流企業集團。

  4.5 加強物流人才尤其是高階物流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物流人才尤其是高階物流人才在行業智慧化趨勢下的作用日益突出,作為區位優勢不明顯的中西部地區來說,單純依靠外部的人才引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加強區域內的人才培養,提升物流業發展的軟實力勢在必行。首先,為了更好的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為物流企業輸送更多的專業型人才,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組建專門的人才培訓機構,或是採取以區域內行業協會為主、高等院校為輔的培養體系,接受物流企業的人才委託培訓,培養一批既有實踐經驗、理論又紮實的本地高階物流人才。其次,為了鼓勵高階人才在本地就業,政府要出臺相應的人才計劃,撥付專門的財政資金用於人才補貼,既能提升區域內物流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同時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