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路徑選擇論文
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一般地方高校應堅持內涵式發展。要有多元化、整體性、個性化和適應市場需求的教育質量觀;要以區域特徵發展學科特色、科研特色和培養區域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要以服務地方為自身發展的立足點;要以區域需求、辦學特色和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核心競爭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路徑選擇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路徑選擇全文如下:
【摘要】:行業特色高校主要是指那些源於行業管理、在世紀之交高教管理體制改革中劃入學校所在省、區、市為主管理的原行業部門所屬高等學校。可以從行業特色高校的頂層設計、教學質量優先、拔尖人才優先、優勢學科優先、自主創新優先等角度出發,探尋地方行業特色高校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 地方行業特色高校 內涵式發展 路徑
1.引言
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地和聚集地,在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援和智力保障。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的增多和招生規模的擴大,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進入大眾化階段以後,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願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量人才,但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1]面對問題和挑戰,黨和國家積極調整高等教育的方針與政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明確提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2],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走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應緊跟時代步伐,著力於內涵式發展,提升高校教育的質量。
教育發展分為外延式發展和內涵式發展。外延式發展注重“量”的擴張,而內涵式發展則注重“質”的提升。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就是要抓住教育的本質屬性,以優化教育的內部結構與要素作為發展動力。高等教育大眾化初期階段重視外延式發展,在規模上不斷擴張,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突顯,培養的人才質量下降,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已經十二個年頭的今天,內涵式發展變得尤其重要,成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2.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必要性
2.1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是把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地方高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著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成為地方經濟發展高素質人才的主要來源。地方高校教育質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人才質量的降低,從而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高校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間存在結構性失衡,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理想的人才,供與需的矛盾不斷擴大,並由此引發社會經濟發展、穩定團結等方面的問題。因此,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成為部分社會問題解決的源頭所在。
2.2學校發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由於規模擴張導致教育質量下降,而教育質量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教育質量的提升成為了當前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由於規模的擴大,而師資隊伍得不到及時的補充,教育資源供給緊張,學校管理難度加大,學校自身競爭力也隨之下降。更有部分地方高校片面向綜合性大學靠攏而與地方經濟發展相脫節,缺乏自己的特色與個性。地方高校要有良好的發展,就必須提升自身內涵,發展自身特色,形成核心競爭力。
2.3個人發展的需要。批量式生產的教育,使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越來越多的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畢業即失業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讀書無用論”再次興起。埋頭苦讀十幾載,懷著滿腔熱血期盼著畢業後能在社會中有所作為,卻被殘酷的現實潑了一瓢冷水,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大學的職能有三,一是培養人才,二是發展科學,三是為社會服務。很多高校及教師重科研、輕教學,而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學校的教學實現,學校和老師對教學的輕視勢必導致學生髮展水平的落後,大學的職能無法充分實現。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內涵式發展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目的,使學生實現自身生命可能性,實現個性發展,實現其人生價值。
3.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路徑選擇
3.1適度規模發展 。高等教育的穩定發展和適度規模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基礎。教育的發展要以經濟的發展為基礎,沒有經濟的支撐,教育無法實現良性發展。適度規模的“度”既指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也指教育自身所能承受的程度,又指就業容量與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基數狀況。只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現有教育資源條件來統籌高等教育的發展,才能實現高等教育的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的協調發展。
3.2優化教育結構。高等教育結構是指高等教育系統的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聯絡方式、比例關係和相互作用的形式。為了使高等教育更好地發揮其功能,必須認真研究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合理組合方式和比例關係。因此,調整、優化高等教育的結構包括層次、科類、形式和地區結構,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3]
高校內涵式發展要求其教育結構的內在合理性。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需要,改革傳統高等教育象牙塔式的結構,跳出盲目求大求全的怪圈,實現教育結構型別的多樣化。另一方面要遵從教育和市場規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人力資源的供求狀況,調整學科專業結構,以滿足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
3.3加強師資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關係著整體的教育質量和高校的發展。地方高校在進行內涵式發展中,要把加強和提高教師能力和素質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只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為高校內涵式發展保駕護航,採用“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師能力和素質,努力創設出“留得住、用得了、能發展”的良性發展模式,尤其是為青年教師和拔尖人才提供快速成長的發展通道和晉升機制。
高校教師不僅要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更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高水平的學識影響學生。近年頻頻爆出的高校教師性侵女學生事件,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師的形象,影響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信程度。學術造假、學術抄襲事件也影響了良好學術研究氛圍的形成。
3.4重塑大學精神。大學精神是大學之魂,是大學發展的精神引導和精神支柱。大學精神作為一種理念,既具有永恆的永續性,又具鮮明的時代特徵。大學更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就必須以新的內涵體現現代理念,實現從外在目標的重視向內在目標重視的迴歸。
大學精神應彰顯人文關懷,突出科學理性。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選擇熱門、好就業的專業,學習期間熱衷於各種考證、學習“有用知識”,教育趨於功利主義。我們的大學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與使命,就必須在教育中體現人文精神,注重“完整的人”的培養。大學精神中的科學理性,更多的表現為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未知世界的不斷探索。“發展科學”作為大學的職能之一,理應成為高校師生共同的責任。科學研究不只是為了科學文化的傳承,更是為了發展,因此,在科學研究中應秉持理性,堅持創新,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
4. 結語
為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只有明確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對於社會發展、學校發展、個人發展的必要性,才能增強我們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時刻反思自身發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實際,主動調整自身不合理之處,實現長遠發展。
- 大眾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路徑選擇論文
- 職場上最受歡迎的五個技能
- 關於黨支部黨員承諾書範文_支部黨員公開承諾書範本
- 感動天感動地的歌詞
- 有關婚禮跟拍攝影技巧
- 傷感個性簽名長句子
- 什麼帽不能戴腦筋急轉彎
- 典雅的同義詞是什麼及造句
- 表達謝意的短句集錦
- 有關愛情語句
- 幫助睡眠的食材
- 兒童休閒服裝的高清設計圖案
- 有大道理的超短小故事
- 最新愛崗敬業的演講稿題目
- 小學國慶黑板報資料
- 半天雲裡的雨歇後語
- 保姆雙休算不算是法定節假日
- 空間訪問許可權設定圖解步驟
- 初中化學課堂反思範文
- 電飯鍋烹製菜餚的訣竅有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