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學分析論文範文

  金融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有形市場,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無形市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融市場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金融市場學論文篇一:《試談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的定義、特徵及成因

  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以及美元危機的發生,各國的匯率紛紛與美元脫鉤。但這並沒有讓美元失去世界貨幣的角色。由於美元的世界貨幣角色,各國大量持有美元外匯。隨著美國貿易逆差的加劇,美國市場的流動性被吸走。這時,美國為了維持其經濟增長,就要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包括大幅度減息等等。所以,這就造成了貨幣的擴張,造成了經濟泡沫,而且泡沫越來越大。美國的信用擴張沒有帶來通脹,那是因為被一些新興經濟體像中國揹負。當泡沫無法維持的時候就會破滅,就造成了今天的金融危機。所以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可以歸結於由於美國的監管不力而世界各國為早就不能維繫的美國的經濟增長吹起了泡沫。

  二、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中國出口企業的出口量下降。伴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我國出口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我國東南沿海外向經濟實體,大都是以出口為主,勞動密集型企業眾多,金融危機使得出口業務極度下滑,產品賣不出去,大量商品回潮衝擊了國內市場,在那些地方會出現許多價格極度便宜的紡織品和小電器,也由此使得大量私企倒閉關門。外資企業進一步加快撤離。這種情況從沿海蔓延到內地許多地方。另外,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很多企業的償債能力嚴重下降,銀行的風險意識也隨之高漲。因此,不再願意將資金貸給那些將產品主要用於出口的中小企業。資金的流通困難導致中國出口企業的出口量迅速減少。

  2、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從金融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在剛開始危機的時候,中國金融體系的保守和封閉還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中國金融機構並沒有很多直接對外金融交往,對於美國的金融資產也沒有持有很多,包括次級債、“兩房”擔保和發行的債券,以及破產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等。但是危機爆發以後,中國部分金融機構入股了美國的一些金融機構,在帳面上蒙受了損失。從總體上看,量還不是特別大,還不會引發金融危機。但虧損在金融機構的分佈並不均勻,部分金融機構的壓力較大,需關注。

  3、對房地產業的影響。房地產業在過去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

  三、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對策

  1、適時加快中國經濟轉型步伐。很多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為靠投資拉動增長,靠出口為快速增長的工業產能提供出路。中央提出要把中國的“出口拉動型”經濟轉變為“內需拉動型”經濟。適逢金融危機,中國出口企業受到了沉重打擊,因此轉型已經沒有選擇,必須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強化國內需求增長的能力,讓中國經濟今後能靠國內民間消費的增長來帶動,否則,中國經濟和社會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同時,對於企業來講,應做到未雨綢繆,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出口一些高附加值、受金融波動影響小的產品。特別是要避免惡性出口競爭,儘快從數量競爭轉型到品牌競爭。此外,在出口結算貨幣選擇方面要避免匯率風險。

  2、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銀行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提高資產質量。按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應與我國實際相適應的原則,逐步有序的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積極穩妥的開拓國際金融市場。金融衍生工具創新時要全面考慮風險因素,確定合理的風險規避方式。加強金融安全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和系統。

  3、加強監管房地產市場。政府要通過設立房地產等行業風險預警機制、強化房地產按揭貸款業務風險管理、對房地產行業指標保持密切關注、前瞻性判斷房地產市場走勢、提前採取貨幣政策等巨集觀調控手段來避免或緩解房價大幅下跌的不利影響。金融機構應建立和完善個人徵信系統,推進資產證券化,增加融資渠道,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

  金融市場學論文篇二:《淺談中國城鎮金融市場風險》

  一、城鎮金融市場風險成因分析

  金融市場是一個用來資金融通的場所。在資金的對換和流轉的過程當中,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種風險不僅僅是來自於金融市場內部的調控,多半還有來自金融市場外部的影響,以及多種市場因素的缺陷導致的風險。

  二、制度缺陷是中國城鎮金融市場風險的根本原因

  1.城鎮金融市場微觀基礎薄弱

  金融市場的建立,離不開上市公司的基礎建設。上市公司的業績同時也決定著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我國的上市公司普遍規模較小,所流通股份還不足以總股份的20%。這就導致中國的金融市場不能進行及時的產權流動,使金融市場容易被操控,造成金融風險隱患的存在。在金融市場中,中小型企業不能夠起到良好的基礎建設作用,使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的基礎薄弱不穩定,不能及時的進行資源優化,導致資金鍊的斷裂,甚至企業虧損等現象的發生。

  2.企業產權制度不完善

  一個良性發展的企業應制定完善的產權制度。我國大多數的企業的產權制度都存在著不完善的現象,從而導致企業的產權流通性差,也不利於投資者的投資取向,影響投資收益等問題的存在。股票在企業的資金流轉中作為虛擬資本的存在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如今的金融市場中,國家股和法人股的封閉性對企業股票的運營造成很大的影響。在不同型別的股票當中,股票的權利和意義也有所不同,企業對股票的監管懈怠也很大的削弱了投資者的投資慾望。還有,股票的所屬關係形成了惡劣的迴圈。國有資產由於多次的委託代理,使企業的產權造成主體的缺失,形成了國有股票的無人監管的情形。

  三、金融市場不完善是城鎮金融市場不完善直接原因

  我國城鎮金融市場的不完善是導致城鎮金融制度形成缺陷的重要形式。

  1.城鎮金融市場總體結構不完善

  城鎮金融市場結構是金融市場對市場經濟的支撐以及各部分協調、合理發展的重要保證。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的不健全以及市場結構的不合理,都是導致金融市場總體結構不完善的關鍵所在。其中,市場結構的不合理是導致金融市場總體結構不完善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原因,我們進行了一些具體的分析。

  首先,相對於間接融資而言,直接融資市場發展滯後。從各國金融發展的歷史來看,直接融資往往因為自身的優勢逐漸在融資上佔據主體地位,而中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銀行貸款來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企業負債率普遍比較高。這種過度依賴間接融資的金融體系難以發揮資金所有者對企業資本的監督作用,企業擁有資產權利卻不承擔相應的義務,導致企業經營者不顧投資人的利益而冒險經營,使股權人與債權人都面臨較大的風險。

  其次,相對於股票市場而言,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後。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主要體現在股票市場上,企業債券市場在國家嚴格控制之下發展遲緩。這種畸形的結構使企業在需要短期流動資金時不得不負擔很高的銀行利息成本,而目前多數企業盈利能力有限,高成本的銀行負債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2.投資主體不完善

  投資者作為企業資金的主要提供者,對金融市場的良性運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由於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形成時間短,發展速度慢,投資者的素質普遍偏低,導致金融市場的正常健康執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企業只有得到投資者大量的長期的有效投資,企業才有執行的資本和動力。投資主體的不完善就會使企業的執行和操作形成阻礙。我國現如今的投資力度弱,強度小,不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有力條件,這也對我國城鎮金融市場造成一定量的風險。絕大多數的投資者不能進行理性的投資操作,有盲目跟風的現象存在,這也導致了大量的資金浪費,對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反作用。

  四、關於中國城鎮金融市場風險的對策建議

  1.首先要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制度,加強企業的運作力度。同時也要恢復國家股和法人股的在金融市場當中的流通,使股民與投資者產生購買和投資的慾望。其次要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強化企業發展理念,從制度上杜絕風險的發生。

  2.對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進行改革,借鑑和學習別國的制度體制。國家要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嚴格執法,使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能夠在國家強有力的法律約束下穩定健康的發展。但是在管理的同時,國家要減少政策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干預,要讓我國的金融市場有一個完全巨集觀的發展空間。

  3.要加強對我國城鎮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國家使用強有力的法律作為金融市場規範制度的約束,同時也要對金融機構部門的建立進行嚴格的審查,這就需要在建設金融機構的同時加強內部建設的監管,對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及時的消除。

  4.鼓勵金融市場發展的多元化。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在恢復股票在金融市場中的主體權利的同時,還要大力的推動債權、票據等市場的同步發展。使投資的方向不同於之前的單一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這樣在發展金融市場的多樣性的同時,也減輕了因投資手段單一造成的金融市場中的股票壓力的增大。

  5.針對於我國城鎮的金融市場的投資機制也需要大幅度的改進,為了適應當今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們需要鼓勵和發展更多的投資者對金融市場進行投資。這樣有利於金融市場的不斷強化,也可以增強我國城鎮金融市場良好的穩定性。也要鼓勵長期投資,以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金融市場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