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的相關論文

  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主要涉及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其他風險的管理,同時針對不同的風險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實施方案和管理戰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村金融市場展望》

  摘要:長期以來,中國的金融業主要是以城市金融為主,隨著和諧社會的發展,搞活農村金融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農村金融體系的現實狀況,提出重建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小額貸款;民間金融;郵政儲蓄銀行

  一、農村金融體系現狀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金融資源的實際總供給小於實際總需求,農村金融缺口率比1998年的57.8%來說有所下降,但至2002年末農村金融缺口仍高達4931.8億元,供求未能實現均衡。

  ***一***金融機構大撤併導致農村金融體系空洞

  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為迎接內外資銀行的挑戰,商業性銀行尤其是農業銀行顯著加快了建設現代商業銀行的步伐。經營明確地向商業化方向轉變,開始大量撤併設在鄉鎮的機構網點,貸款向大客戶傾斜。不僅使其在農村的金融服務出現斷層,而且還使大量的農村資金被轉向了城市,使得商業性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支援作用日漸減弱。事實上,農村金融領域也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天地,農村金融市場不應該成為商業性金融的拋荒之地。

  ***二***農村的金融服務功能弱化,金融產品與服務單一

  首先,我國雖然已有運作十多年的農業政策性銀行,但現階段的農發行卻背上了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不良資產負擔沉重的包袱,資料顯示農發行的不良貸款比率高於同期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水平。現階段我國農村領域,最需要貸款的需求者有,貧困戶、微型和小型企業及龍頭企業。改善基礎設施、促進農技推廣以及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而產生的金融需求很迫切。

  其次,農村信用社體制上存在重大的缺陷。近幾年來,農信社的存貸比總低於全國金融機構的平均存貸比***見表1***。而且,農信社的不良貸款率在同期也高於其他農村金融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咸寧市中心支行的統計,咸寧農村信用社2005年三季度專項中央銀行票據置換之前,其不良貸款達到36283萬元,不良率17.81%,票據置換後,不良貸款餘額仍達到10457萬元,不良率5.88%。截止2006年二季度末,不良貸款又升至20129萬元,較置換時增加9672萬元,不良率9.28%,較置換時增加3.4個百分點。

  農村信貸資金配置上的偏差,造成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不降反升。儘管農村合作金融經過近年來的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很多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大大改善。但要在將來競爭性的農村金融領域爭取更大的優勢,農村合作金融的改革還必須深入。

  4、農村金融監督管理過度和不足並存。借款在融資者融資總額中所佔比例過大,達到了70%以上,貸款品種過於單一。

  再次,近幾年趨勢來看,農村存款較其他資源在總的金融資源中所佔的比例最大。證券期貨和外匯等資本市場的觸角根本沒有延伸到農村。農業類股票債券佔金融資源總量僅有0.7%左右,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見表2***。

  總之,農村金融體系萎縮,農村金融對三農的支援乏力,都不利於城鄉經濟的和諧發展,這些都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嚴重阻礙。

  二、針對農村金融業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村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整體均衡

  經濟決定金融,沒有一個活躍的市場,金融的核心作用就難以完全釋放。農村經濟主體的交易需求不足和供給型金融抑制的共同作用,最終導致了農村金融服務滯後現象的產生。農村金融服務滯後的問題,只有通過在供給中創造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給,才能得以從根本上解決。

  ***二***發展小額貸款業務,彌補農村金融漏洞

  農村有民間借貸最活躍的土壤,無論是農民和農村的經濟組織,都離不開民間借貸,隨著這幾年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民間私下的融資規模在8000―10000億,完全處於不可控狀態,它加大了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只有把民間金融行為納入規範化的軌道,才能夠促進其健康發展。我國農村的民間金融是完全紮根於農村土壤的,因此對農村民間金融不應簡單採取打壓做法,這會使得民間資金轉向低生產率的自我融資方式。

  提到農村金融,就不能不提到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國銀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他創立的格拉明鄉村銀行,專門向貧困農戶提供無需抵押的小額信貸,這一模式為全球農村金融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我國的農村小額貸款業務,可以借鑑“尤努斯”這個被國際金融市場認可的模式。發展農村民間金融,一方面,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的金融機構。紐約聯邦銀行對美國銀行業務狀況進行的研究也表明:銀行規模越小,其小額貸款佔貸款總額的比重越大,目前已經有不少海外資金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這是發展農村金融的一大創新,它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村現有的金融服務競爭,一改農村信用社的獨家壟斷。另一方面,有必要對目前各種民間金融分門別類、分別指導,限制和取締不正常的民間金融活動。這樣才能使民間金融真正成為制度性金融的有益補充。

  ***三***讓農業政策性銀行更好的為農村服務

  1、將農發行從單純的糧食銀行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型農業政策性銀行。有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後,韓國產業銀行重點擴充套件投行業務,開展承銷債券,資產證券化和風險投資業務,組建基金在企業的重組及參與民營化的改造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成為政策性銀行市場化經營的成功範例。

  2、允許農發行逐步開展信貸以外的諮詢、專案融資、企業併購等中間和表外金融業務。以增強其盈利水平,培養其可持續發展能力。

  3、建立和完善貸款的風險管理機制,遵循信貸資產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4、開發適合農村的金融投資品種,使農村金融資源總量平衡。

  ***1***開展實物和房產為基礎的資產進行抵押貸款業務。目前各地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體制不能適應實際需要,農業保險尚未推開,農民生產生活所需貸款比較困難,農業和農村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來源難以保證。雖然農業銀行及農村信用社大力開辦了農業生產資料小額信貸業務,但是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政府可以開辦農村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通過建立和健全農村房屋的評估、抵押機制,使廣大農民在依法、自願的原則下,為金融機構加大農業信貸扶植創造條件。建立農村抵押貸款制度就要求:首先,國家要制定農村房屋產權登記制度,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對廣大農民發放房屋所有權證;其次,央行要制定農村房屋抵押貸款的原則、政策和措施。

  ***2***要鼓勵引進國外農村金融中的專門為農業設計的金融品種,建立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創造有效的擔保形式和途徑;促進各類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培育一定數量的機構投資者,擴大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和流動性,促進訂單農業健康發展;鼓勵農業保險產品創新,與發展訂單農業相結合,有效分散訂單農業可能出現的風險;積極鼓勵保險公司開拓農村市場,大力發展農村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

  三、展望

  兩會期間,在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六項任務中敘述一共有476個字,而農村金融就佔了193個字,可見農村金融在未來的金融行業發展中將成為新的亮點。新型的農村金融體系與傳統體系有根本的區別,這是由農業發展的趨勢決定的。現代農村經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是時間急,頻率高,資金規模相對少。大的金融機構現有業務流程根本不能夠滿足這種需要。

  3月2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揭牌,以農民為主要服務物件的郵儲小額質押貸款業務“好借好還”亦開始在全國全面推開;3月16日,隨著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首家專營“三農”貸款業務公司的開業,目前,我國已有10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核准開業。這是深化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一項創新,意味著農村金融市場正式向各類資本開放。他們將為我國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競爭不充分的廣大農村地區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滿足我國“三農”持續增長的資金需求。

  伴隨著郵政儲蓄銀行的組建,農業銀行和農發行也開始對農村金融市場重新重視;按照銀監會的思路,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以縣級法人為單位,保持長期穩定的發展速度;特別是村鎮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在07年初建立了試點,整個農村金融市場從機構上開始進入春秋時代。

  總之,在農村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相關金融機構應從更深的層次去思考問題。農村金融業改革的過程和它的內在發展規律對於我國現代的監管者和實踐者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邊桂莉.中國農村會融改革的路徑選擇[J].北方經貿,2006***10***:69-70.

  2、谷慎.我國農村金融效率實證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9***:31-35.

  3、黃華綺.民生視角下農村社群金融機構的建設[J].經濟管理,2006***05***:92-93.

  4、魏江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呼喚金融支援[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10***:82-124.

  5、謝淑娟.對重塑新農村金融體系的若干認識[J].安徽農業科學,2006***16***:4152-4154.

  6、趙大全.構建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J].實踐中課題,2006,42-43.

  7、中國人民銀行咸寧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服務問題透視[J].武漢金融,2006***10***:24-26.

  篇二

  《貨幣撬動金融市場》

  摘要:從2007年2月13日美國第二大次級貸款抵押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因為壞賬而申請破產保護,到之後持續不斷的各大銀行的盈利預警、破產風雲,預示著美國抵押貸款風險浮出水面,隨後股市大跌,實體經濟遭到猛烈衝擊,危機蔓延開來,全球金融市場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動盪。關於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有很多看法,本文僅從貨幣這個角度出發,探究其通過對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來考察金融市場,從而揭示此次危機的原因。

  關鍵詞:金融危機;貨幣體系;社會總資本再生產

  一、從貨幣的起源發展看其對經濟危機的潛在影響

  此次危機起源於美國,進而波及全球,速度快,規模大,影響深刻是其主要特點,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崇尚市場的,我們國家也是市場經濟,可見市場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而發達國家的市場又起到主導作用。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發達國家,社會財富表現為商品的堆積,商品的二重性的矛盾運動調和著經濟的發展,縱觀經濟發展,看到價值的承載體一步步的演變,即交換價值的變化,最初的是一種使用價值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數量關係和比例關係,這種交換很原始很笨拙,但是可以設想在這樣的交換條件下出現買賣失衡,信用缺失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隨著經濟的發展,開始用金銀作為貨幣來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基於金銀本身也具有價值,這樣的交換使得經濟活動便捷多了,因為是大家所普遍認可的價值承擔體,並且是現場交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危機的可能也是很小的,當然這是在保證社會有充足的金銀儲備來承載它們所衡量的商品價值的,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商品急劇增加,而稀缺的資源——金銀無法按需及時供應,那麼必然會出現交換受阻,生產脫節等現象,危機在小範圍開始蔓延。

  二、現實條件下信用替代品出現後引發的問題

  當然歷史的發展將這種可能徹底填埋了,因為一系列的信用替代品的出現。人們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既節約資源,又能保證經濟的發展。這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為對經濟的操控,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間的控制,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巨大進步,使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供需做出較好的把握,體現在貨幣發行規律上,即是說信用替代工具和它們所要衡量的社會產品之間的理想狀態,最好是平衡,但這很難辦到,但是這無關緊要,因為小範圍的波動也確實是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的。各個國家都有相應的貨幣體系來保障這方面的平衡,至於每個國家實際採取的機制那是不同的,這裡的不同不僅指國與國的不同,還有國家政策和實際手段上的差異。但是無論怎樣,當我們回到貨幣產生的本源,就會發現各種各樣先進的金融衍生品享有和紙幣一樣的出身,他們本身不具備價值,只是作為一種符號而存在,它們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大行其道,但並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可能引發經濟危機這一缺陷。因為我們強調社會供需大體平衡,即是在整個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能有機連續。在這個過程中,就包含了交換,那麼生產所創造出來的社會產品在進入交換環節完成使命時,就要求和真正能衡量它們的那些價值交換媒介的平衡,而一系列的衍生品出現並能暫時充當交換媒介的一個前提是信用的存在,但是我們知道因為衍生品實際無價值,就使得信用沒有實際依託。

  綜上所述,這一系列的反應揭示出不健全不完善的貨幣體系從本源上帶來危機的可能性。貨幣單位的名稱實際上是法幣名稱,那麼我們生產的多少,有多少貨幣流通於市場,人們信用度和金融衍生品的信用度的兌換比例是否能持衡,現在沒有一個健全的貨幣體系來衡量。

  三、結合貨幣和社會總資本再生產來看金融危機

  可以把此次金融危機看成是對規律的不充分把握下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一次失敗運營,出現社會總資本再生產這個概念,暗含了這是個資本擴大再生產的時代,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再生產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在短短時間內由美國迅速擴散並波及全球的重要原因。社會總資本再生產有賴於資本的積累,資本的積累回到最初又是和貨幣和價值相關聯的,所以考慮貨幣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得不考慮社會總資本再生產這個重要問題。在這個經濟大背景下,全球通體並沒有健全的運營機制來保證,即便像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它在以美國為主導的一系列國家中起到了經濟潤滑劑的作用,使得這個群體的社會總資本運營得以有一個統一的媒介——美元和黃金掛鉤。社會總資本再生產在較長時間內維持了良好態勢,可是後來,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前所未有的調控力又不復存在,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還是出現在貨幣這個東西上,美元和黃金掛鉤,只是說進一步拉近了交換媒介與實際價值的距離,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取代人們心中理想的價值媒介,所以由此主導下的社會總資本在生產必然會再次出現問題,何況時至今日,國際形勢越發複雜,要想統一各國共同進入一個貨幣權衡體系,從而保證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是難上加難。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生產社會化其實也就包含了各國無需無組織無原則的自我運營。這也就不難理解各國金融大鱷為什麼可以單刀直入某一個國家的經濟核心,抓住該國家經濟體制的紕漏,在資本轉入和轉出間周旋從而引起該國資本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最後從中謀取暴利這類問題了。像索羅斯對泰銖事件一樣,至於現在爭議頗多的索羅斯會對人民幣怎樣的問題,完全得看我國在貨幣對資本再生產關係上的處理了。

  四、結論

  將金融危機劃整歸零,發現這都是貨幣這個問題引發的一系列經濟無規律運動。這當中當然包含了信用度缺失***房產泡沫,次貸危機***,金融政策監管失衡等問題,貨幣撬動金融市場,是從它產生的那一天就開始了,不一樣的是,在金融危機這個問題上表現更激烈而已。??

  ?參考文獻:

  ?[1]劉詩白.政治經濟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2]王曉楠.面對金融危機的積極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100102

  ?[3]趙玉珍.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經濟縱橫,2008

  ?[4]陳豔紅.淺析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J].中國監察,2008

  ?[5]張國雲.動盪國際金融市場的中國姿勢[J].金融管理與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