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教師、學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擔者,應當肩負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責任,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導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校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摘要】當前大學生心理困擾增多,心理壓力增大,心理問題多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德育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教師、學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擔者,應當肩負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責任,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導師。

  【關鍵詞】輔導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97-0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新時期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提出的必然要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問題日漸增多的當今,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加,大學生出現悲觀、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密切的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選擇多種合適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大學生適應環境、承受挫折的能力,並及時發現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心理疏導和心理諮詢工作,建立起心理問題干預預警機制。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的心理障礙具有普遍性、擴充套件性和多樣性。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來看,在校大學生中出現心理障礙傾向者的比例大約在30%-40%左右,而其中存在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或疾病的大學生約佔大學生總數的10%左右,並且患者人數百分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程度和表現形式不一,主要有恐怖症、焦慮症、疑病症、強迫症、神經性抑鬱症和情感危機等六種不良心理狀態[1]。其中程度較輕的心理障礙症狀主要是對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不適應而產生的心理焦慮、人際關係不良、消費攀比、性和戀愛問題、擇業和就業競爭等導致的心理苦悶和困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2]:

  1.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高中時非常優秀的學生進入大學後發現強手如林,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和表揚顯著減少,甚至有的從優等生變成了後進生,這些學生非常容易產生自卑情緒,無法客觀、理性的認識自我,在短時間內無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以致很難再重樹信心。

  2.沒有奮鬥目標,對人生感到迷茫

  大學生進入大學後對新的學習方式不適應,對大學期間大量的自我支配時間沒有自我規劃、自我控制能力,無法進行自我學習而導致學習懈怠。同時,大學期間豐富多彩的課外、社團活動使剛從高考中鬆懈下來的大學生樂於投入,學生學習、生活重心長時間偏移,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不理想,失去奮鬥目標,對人生感到迷茫。

  3.人際關係不良

  90後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謙讓,不會獨立生活,不懂得與人溝通、交流和相處之道。所以有的學生不願意與人交往、交流,自我封閉,或者交往時帶有強烈的功利心。

  4.情感危機

  如今大學生戀愛的現象已相當普遍,但學校課程中並未涉及戀愛方面的知識,所以大學生只有自己去探索和實踐。如果大學生沒有正確戀愛觀,不能正確的對待戀愛問題,失戀很可能導致大學生心理失衡,有的甚至走上極端,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二、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高校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學生以及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滲透其中。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接觸機會最多、聯絡最為緊密,是最基層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戰鬥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線,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1.輔導員更貼近學生

  高校輔導員與心理諮詢專家相比,雖然理論知識不足,但更貼近學生,加之年齡與學生相近,剛經歷過大學階段,更易於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使學生更願意與輔導員接觸,更願意接受輔導員的意見,這為輔導員開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提。輔導員可發揮自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對學生思想狀況和動態進行跟蹤,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2.輔導員利於將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

  高校輔導員的學生工作包括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的心理問題常常與思想狀態相聯絡,輔導員可以從心理角度入手,把心理疏導同思想教育相結合,運用心理學手段逐漸降低並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達到教育的目的。

  3.輔導員能夠整合各種資源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輔導員能整合學校內外的資源,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輔導員是學生組織的指導者和管理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班、團活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另外,輔導員是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重要聯絡紐帶。輔導員可以通過學生、學生幹部等多種途徑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可以利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如:專業心理教師、心理諮詢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等多種資源,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教育,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指導或治療,有必要時及時與家長溝通,獲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援與幫助。

  三、高校輔導員如何發揮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既是學生的成長導師,又是學生生活和學習上的朋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基礎,所以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顯得至關重要。輔導員不僅應該對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等有基本的瞭解,而且還應熟悉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生理、家庭和學習情況等,便於及時發現問題,更好的指導學生成長成才。輔導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輔導員自身心理健康

  輔導員要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保證自身人格健全和高尚、自身心理健康、人際關係良好。輔導員應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冷靜,客觀分析,從容解決各種問題,保持自身工作、學習和生活等順利進行。輔導員自我價值更好的實現,反過來也影響他人,更好的完成育人工作。

  2.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專業知識的學習

  輔導員應主動學習相關的心理知識,掌握基本的心理障礙型別、心理諮詢方法和技巧,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增強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心理疾病的預防和干預能力。在自身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尋求專業導師、醫生的幫助,並不斷的學習相關心理學專業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

  3.經常向學生以多種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

  輔導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大學生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就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日常教育和管理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心理調適方法。例如利用組織開展主題班團活動、舉辦相關講座、創立網站、報刊和個別談話等形式,將對學生的教育滲透在每句話、每個事例中[3]。

  4.隨時保持資訊暢通

  輔導員應深入學生群體,瞭解學生生活、學習、家庭和心理情況和動態,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心理有問題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跟進,便於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並採取相應措施。輔導員在各項心理教育工作中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充分發揮學生、學生幹部和心理委員的作用,讓自己的資訊來源更廣泛、準確和及時。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遇到問題往往選擇逃避,或者將原因錯誤推卸給同學、學校和社會,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家長以及社會配合及時瞭解、疏導和解決,避免不必要的悲劇出現。而輔導員作為奮鬥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建立心理問題預警和干預機制,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疾病和問題,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也能及時求助於專業心理健康導師,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龍雲瑞;程剛.高校管理的理念: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結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0,***1***:101-103.

  [2]李慧.輔導員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資料,2009,***3***.

  [3]田淑梅,裘傑.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4]王東方.論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發揮[J].科技創新導報,2008,3:23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