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結業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衡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學生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兩塊重要的教育內容,即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從事某項工作的工作者,在進行職業職責履行的過程裡需要遵循的跟職責工作相應的規章制度。職業道德不僅包含對工作內容的認識、對職業情感的培育、對職業認知的理解還有對職業習慣的養成。所謂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很多方面,不僅有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還有青春期成長的感情心理問題,還有很多學生的個性心理,還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問題,以及兩性心理問題,最後就是涉及現實情況的就業心理問題。本篇文章結合當下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現狀,分析指出了當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帶給職業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啟發和借鑑意義。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一、職業道德教育

  一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內涵

  職業道德教育是志願院校學生需要接受的學校教育培育中的一個重要的板塊內容。職業道德是職業院校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首先應該把握的一個重要的標尺。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者在進行工作活動,履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相關規定,規範自己工作行為的行為標杆。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職業者完成工作任務的前提條件,更是高效優化工作成果的重要助推器。職業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著重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以及提高學生的職業意識水平,確立與實際工作情況相適應的職業目標,嚴格優良的職業習慣的養成也是職業院校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職業院校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職業院校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表現的優劣。忠於職守是職業院校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首先要灌輸的重要思想內容,以主人翁的姿態,充分發揚共產黨人的風格,嚴格忠誠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每個行業都擁有各自的工作要求,職業道德的內容也不盡相同。職業院校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培育也是貫徹落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

  二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途徑

  1.職業道德感知的初步形成。品德包括品質和品德,道德認識是形成品質認識的開端,先有道德情感,隨後才產生道德意志,兩者昇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形成道德行為。因此品德的養成可以有很多的開始方式。可以先從學生的職業道德認識入手,或者可以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感,或鍛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志。當然,如果直接從行為入手,強化職業道德行為也是可以的。這些種種方式,殊途同歸,都是可以達到對學生職業道德感知的初步形成。具體方式的選擇應該根據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培育形成方式。

  2.積極開展集體教育活動。團結協作精神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主線。貫徹落實團結協作精神的最好形式就是集體活動的開展。正能量的團隊合作氛圍可以感化學生職業道德理想的形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可以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職業理想方向。職業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在各種趣味十足的集體活動中感知合作的力量,感受奉獻的美好,體會自己與團隊的密切關係。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團隊活動中,學生可以在無形之中就強化了自己的集體主義思想,強化了團隊意識,學會了團結協作與無私奉獻。對於職業道德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3.發揮榜樣的力量。職業院校的學生由於正處於成長階段,很多行為意識還停留著模仿學習的階段。學生善於從平時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所看、所聽發展成所想。很多學生喜歡看看電視劇、看電影,隨之開始追星。職業院校可以通過這一追星現象深入剖析,通過一些正面形象的道德形象的展示,向學生傳達正能量,這樣的方式對於正值成長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正能量的形象,不斷的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在這個“照鏡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職業院校學生學校教育的重要模組內容。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處在一個青春期末期或者是青年前期的階段。在這個成長階段,學生的的心理變化正在處於一個轉型掙扎期,對很多問題都充滿興趣,都存在問題。這個時期學生的內心掙扎最為激烈,心理困惑也是最多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內心的自我矛盾與衝突。加上職業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院校的學生在各個方面也存在的一定的差異,因此更應該加強對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和重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1.課業心理問題。對於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學習仍然是每天的主旋律。課業方面上的心理問題也是在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問題中最為普遍和多見的。職業教育學習階段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首先最常見的課業心理問題就是學習目標不明確。職業院校的學生對於學生目標的設立比較隨意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設定一個什麼樣的學習目標,不知道自己學習是應該努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學習缺乏熱情,沒有學習的動力,整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還有一個學習心理問題就是學習方法不得當。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儘管有著端正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的熱情也比較高漲飽滿,但是每天十分努力,最終卻取得不了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學習的方法不夠科學。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2.感情心理問題。職業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院校的學生相比,具有更多方面的感情心理問題。職業院校的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為豐富,接受情感的年齡也相對較小。而對情感的把控和處理的能力卻比較弱。因此,職業院校也更應該關注對學生情感上面的心理問題。情緒是最能夠體現學生內心世界的最直接表現。很多學生因為正處於青春期,情緒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的波動,情緒比較容易出現極端。對社會的關注度不高,社會感情漠然,置身於事外。這時候的年齡階段的學生感情還比較脆弱,容易受到情感傷害。甚至有些內向的學生,存在嚴重的情感抑鬱現象,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感受,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甚至一些失戀或者家庭存在問題的學生出現很多極端的行為。職業院校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和情緒的變化。引導學生運用自我調節法,調節內心的不良情緒。學校還應該積極開展各種大型的情感心理講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觀念,教給學生正確的面對處理感情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因為外界的環境影響自己的情緒。

  3.人際交往心理問題。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問題也是職業院校學生所普通存在的問題。不僅表現在與社會各種人際關係之間的交往心理問題,也表現在與學校的老師同學甚至是跟父母之間的交流交往障礙問題。很多職業院校的學生老覺得自己是職業院校的學生低人一等,社會交往交際中明顯的不自信。在與異性同學交往的過程中,由於處理青春期,混淆了友情和愛情的界限,出現一些早戀等問題。與老師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甚至對老師的教育充滿排斥和敵意。與父母之前缺乏溝通,不願意溝通,甚至冷落父母,對父母的教育當作嘮叨。學校應該加大對學生人家交往心理問題的排解,引導學生學會與身邊的各種關係相處。

  4.就業心理問題。就業問題是很多職業院校學生心中的一大障礙,充滿期待又充滿畏懼。很多學生擔心自己的學歷水平低,專業技能水平不過硬,擔心就業難。職業院校一方面應該努力提升學生面向社會的技術本領,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鼓勵,使學生對未來走向社會充滿信心。

  三、總結

  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同等重要,值得職業院校引起重視,相信在學校各方面的積極努力下,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可以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陳巨集華.論高職院校的準企業人道德素質培養[J].咸寧學院學報,2010.

  [2]於磊.高職院校職業道德課程教學設計研究.江西師範大學,2010.

  範文二: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榜樣的力量是具有可感可知可信的激勵效應的,學校應該注意為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還應該注意回訪已經走向社會的優秀畢業生,將他們的經驗推薦給在校生,讓在校學生們感受到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相互激勵的作用。

  關鍵詞:職業道德;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5月我國《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頒佈與同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開啟了我國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步伐的新里程,而加快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步伐的新里程的標誌,就是要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方面一技之長的培養,更要突破“技能本位”培養模式的桎梏,在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上實現新突破,構建起實現學生的“技能”和“人格”共同進步的培養模式,最終實現職業教育需求和職業教育目標的完美轉換。無疑,我國職業教育在快速起步之初所呈現出的“粗放型發展”的時期已經成為過去,隨之而進入的“集約型發展”時期已經開始。因而,儘快適應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儘快完成職業院校教育模式的轉換,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成為職業院校的必然選擇。本文立足於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著眼點、探討如何發展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

  一我國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品質的現狀

  1我國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不足的表現

  職業道德是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具有的修養,唯有我們身處於社會的各行各業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明確自身所要具備的職業情感、職業覺悟、職業操守,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主動積極地履行職業道德規範。相反,若一個人缺乏職業道德修養,就會在工作崗位上憑自我感覺行事,以至於出現與崗位要求與單位和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背道而馳的問題。從我國職業院校在校生和走向崗位的畢業生看,確實出現了缺乏職業道德的諸多問題,如:在校期間的一些學生對職業道德缺乏瞭解,對職業道德養成缺乏自我約束,以滿足自我需求作為為人處世的標準,對於責任意識、服務意識、集體意識、風險意識、榮譽意識、誠信意識、進取意識都持不屑一顧的態度,甚至於可以隨口說髒話,動輒打群架,考試舞弊,矇騙助學金。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職業學校畢業的一些學生愛崗敬業精神薄弱,好高騖遠卻眼高手低;奉獻精神不足,既害怕吃苦受累又過分計較個人得失,工作中見硬就回;文明誠信不足,粗話髒話隨口可出,對徇私舞弊不在乎;不願意受規章制度的約束,工作紀律鬆散,遲到早退曠工時有發生,甚至有個別人表現出一切都無所謂的痞子像。

  2我國職業院校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的表現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以亞健康狀態來評價是比較恰當的。所謂亞健康即處於健康和不健康的臨界點,其主要特徵如:心理水平呈漸進式退化狀態,情感困惑、失控和焦慮,行為反常,以至於會在通常情況下出現神經質反應;體質健康指數明顯下滑,體能逐漸下降;睡眠質量不好甚至出現失眠症,體態過於肥胖和消瘦;一些陰暗和灰色的心理因素在增多等。心理不夠健康的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後,首先是身體和精神狀態難以適應工作需要,接續而來的則是人格水準問題不適應工作需要。人格是一個人相對穩定、具有獨特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心理醫學研究認為,許多生理心理疾病都有相應的人格特徵模式,這種人格特徵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生成、促進、催化的作用。例如,神經衰弱是由於高階神經活動過度而持久緊張所致,但是在同樣的外因影響下,有的人發病,有的人卻不發病,這與個人的人格特徵有關。據專家臨床所見,多數神經衰弱患者不是膽怯、自卑、敏感、多疑,就是偏於主觀、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等。無疑,心理健康水平不足的職業院校學生是難能勝任做好崗位工作需要的。

  3學校對於學生的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乏力的表現

  職業院校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乏力問題的主要表現是將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一般說來,職業院校對於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較重視,但是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混淆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一種傾向是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心理健康教育,把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出現的問題一律歸為心理問題,比如:理想信念缺失、愛國主義意識淡化、不遵守社會公德、盲目攀比、好高騖遠等;另一種傾向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的等同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職業道德教育。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等同化和取代化的結果是職業道德教育的缺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泛。

  二積極推動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生才能和人格的共同成長

  1積極提升對職業院校學生開展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將這兩方面的教育視為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強有力抓手

  學生職業道德和心理品質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專業技能教育的開展,學生只有在心正、氣順、守規矩的基礎上進入技能學習狀態,才會取得更紮實的學習效果,避免學生們厭學、任性、志弱、倦怠等不良品行的存在和發展,使學習成為學生們的自覺行動。必須看到,對職業院校學生開展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對社會發展負責任的正確態度。職業院校的培育目標是面向社會需求的,通過職業院校所輸送出去的學生必須成為符合市場需求的“成品”,而絕不能是“次品”或“半成品”,否則,職業院校的學生的就業會受到影響,職業院校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將不復存在,因此,在傳授學生們應有的科學技能的基礎上,更應當對學生們認真開展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們成為“有德行、懂技術、心靈美”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所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一定要被這兩項教育貫穿於職業教育的始終,並有效開展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我們的職業教育工作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2徹底轉變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問題,尋求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開展與合力作用

  要迅速徹底地轉變職業院校對開展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問題,堅決摒除在思想上把二者割裂開來的錯誤認識,這種認識的錯誤在於用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學的思維來看待問題,不能用普遍聯絡和發展的觀點去分析問題,不僅影響了良好教學效果的獲取,而且對教學的科學發展形成了不利的障礙。所以,樹立正確的認識是做好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組合教育”的關鍵所在。比如,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消除心理教育就是走過場的錯誤認識,轉變職業道德教育應當在工作崗位上開展的落後觀念的束縛,確實做到職業道德教育貼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跟著職業道德教育走的良性互動。由於受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現階段招收的學生主體為獨生子女,這些“時代驕子”“家庭寵兒”在父母面前和家庭生活中都是被嬌慣的,養成了他們唯我、任性、嬌氣的個性品質,導致他們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三觀上還需要“淬火”,在職業道德規範上還需要灌輸和引導,在心理健康上需要呵護和疏導。所以,職業院校要在積極提高對學生技能培養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既能夠懂得在校期間他們必須在學業上和人格品質上同步受到老師的教誨和學校的培養,又能夠切身感受到學校對他們在學業上和人格品質上同樣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以確保每一名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在學校的規制下“修能養德”,在畢業時既能成長為職業技能的行家裡手,又能具有優良的人格品質和心理品質。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教師師德和教化能量作用的高頻釋放來影響和教育學生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直接承擔著教誨和引導學生的責任,那麼,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心理健康水平必須要滿足身為人師的需要。而且,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固守在現有的基點,畢竟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任何事物保持於現狀就會落後於發展的需要,那麼,教師本身的師德建設就必須處於不斷進步的狀態,教師對於學生的培養教育方法同樣需要傳承過去的經驗與摸索和積累更切合現實教育活動需要的新鮮經驗。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學生們在家崇拜家長,在學校就是以老師“馬首是瞻”,因此,老師的榜樣作用一定要發揮好,這就要求學校要在“師德”“師尊”的培養上狠下功夫,使每一名教師都能真正成為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真正成為學生們心目中為人處世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師對於學生的教化能力必須不斷地提升,以尋求對於學生教化能力的高頻釋放。就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專業性強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顯著特點,這一特點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先進理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技術,而且還要經過系統和規範的專業培訓,獲得國家認可的心理諮詢師資格。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技術培訓,不具備心理學的專業知識,不瞭解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對心理諮詢的目的、方法和技巧知之甚少,僅僅憑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去解決大學生複雜的心理問題,不但收不到實效,還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心理負擔,有的問題學生鼓足勇氣敞開心扉後,遭遇了庸醫,結果不再相信心理治療,迴避問題,拒絕幫助,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4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激勵和鞭策同學們向榜樣學習,實現教育效果擴大化

  榜樣的力量是具有可感可知可信的激勵效應的,學校應該注意為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還應該注意回訪已經走向社會的優秀畢業生,將他們的經驗推薦給在校生,讓在校學生們感受到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相互激勵的作用,感受到學校中促進他們在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不斷受到啟迪和教育的溫馨環境,營造學生間在成長進步過程心中相互比學趕幫的濃厚氛圍,這種無形的力量會使學生們的道德和人格因此而受到洗禮,身心愉悅,學校所希望達到和追求的教育效果也就會更有保證。此外,還應當發揮輿論陣地的作用,比如,藉助節假日的節點,懸掛一些內容健康、思想積極的宣傳標語,藉助校園網路、校園QQ群、校園微信群等新媒體,向學生們傳播一些正能量的訊息,介紹典型人物,用積極的宣傳佔領學生們的思想,使健康向上的思想在學生的成長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張心琦大連海事大學2008-05-20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屈正良湖南農業大學200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