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自我管理論文

  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是實現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教育體制改革和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談中職學校班級的自主管理

  【摘要】:在班級管理中要緊緊抓住學生自我教育願望強烈的心理,激之自教,導之自行,指導學生充分參與班級管理,在自主、自動、自律、自立的活動中發展自我意識,成為一個積極主動,全面發展的人,最終實現班級自主管理,即班級管理自主。 關鍵詞:自主管理,班級,中職生

  引言

  隨著現代教育管理概念的更新和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推行學生自主管理,把班級作為自主管理的主要陣地。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教育者要注意通過開展學生的自治、自立活動,落實學生的管理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發展。以下就我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自主管理作一簡單淺析。

  一、更新班級管理理念,班主任思想要變。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學校教育必須以人的發展為本,重視人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需要。 “班級自主管理”是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指導,班級學生實行的對班級的自治。可見,班級自主管理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是管理的參謀者、指導者。我們老師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學生自治和直接參與班級教育教學管理的探索不僅是加快學校民主管理程序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種提升學生自主教育、培養合格公民的德育策略,班主任、任課教師要轉變觀念,大膽放手切實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

  二、實施“三培養”,開展各項活動。

  1、制定班規——培養民主意識

  對於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而言,教師的教育與學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應有機融合於一個統一體中。這個統一體便是《班規》,我班以學校規章制度為依據,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在每一位同學直接、民主的參與下制定集體生活的規則, 讓學生用自己制訂的制度來約束自己,學生的自我教育,通過《班規》也不僅僅是學生要求上進的自覺性,而是轉化為參與班級管理的義務和權利。這樣通過一定的“制度”***《班規》***,班集體所有成員都成了管理者,同時又是被管理者,班級管理便由“人治”走向“法治”。學生自主管理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管理本身,從民主教育的目的看,它是讓學生通過這種形式體會並形成法治精神。不斷培養自我調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達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我們班級公約中有:放學後把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扶正擺好;鼓掌歡迎來我班聽課、講課的領導、老師、同學;全班擰成一股繩,不準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由製造矛盾,引發衝突等等,非常具體細緻。

  2、班級崗位責任制——培養責任感

  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在其所著的《教育論》一書中指出“教育的任務是為個人的圓滿生活做準備和求得個性的解放。”作為承擔主要教育任務的學校,必須創造各種適宜的條件,採用各種恰當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為學生今後參與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推行班級崗位責任制,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力求人人有事做,人人做好事。

  班級崗位責任制的實行必須基於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分析的基礎上。如今的學生,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渴望尊重,渴望展示自己。根據這些特點,本著“尊重學生,提供機會,平等相待”的原則,建立了班級崗位責任制,並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班幹部競選制、輪流制。在班上設立各種各樣的崗位,如清潔委員、學習組長、安全管理員等,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各自潛能。還建立 “值日班長制度”,全班學生輪流擔任“值日班長”,保證人人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班級崗位責任制的實施就是為了讓每個學生在新的班級成立伊始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以此為起點確定前進的方向,從而成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

  3、班級文化建設——培養健康的身心

  班級文化是學生受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源之一。培養健康的身心,不能不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教室美化、人際關係、良好的學風等都是班級文化。我建議各項集體活動由學生自己組織並參加,如主題班會試著放手交給學生自己舉行。引導學生搞好班級文化建設,能使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感悟,產生蓬勃向上的力量。班級文化的共建制,增加了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每個學生各有所長他們在各個活動中主動參與就會得到鍛鍊得到提高。

  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班興我榮、班衰我恥”這是班級主人翁意識是班級自下而上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有著無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範文二:班級自主管理論文

  學校僅僅重視學科教學改革是不夠的,還需要尋求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與之相匹配,使之相輔相成。每個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都應該到班級的管理事務中來,每個人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一旦同學們加入班級管理效率成倍提高,而且會民主意識得到增強,因而煥發出管理的積極性和對班級的責任感。增強學生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其良好習慣的形成。

  學生的自主管理體現得越充分,積極性就越高,班風就會越好。自主教育作為一個適應時代發展,順應社會需求而必然誕生的教育理論體系,是弘揚、培養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強、自律精神,給予受教育者以人文關懷,促進其身心俱健的全面教育,是以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促進受教育者主動發展的終生教育。

  自主教育其目的是喚醒、發展人的主體意識,培養現代人,促進國家現代化,促進人類進步。其宗旨是以班級為載體,提供和創造學生主動成長的機會,以此來發展學生個性特徵,激發學生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創新精神,體現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去感知、體驗、判斷、認識、實踐、成功與受挫,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同學們,要大膽放手,但又不是說教師什麼也不管,也不是讓學生想方設法畫地為牢,束縛自身,是在班主任的啟發、引導、合作探索下,激發學生自己追求,不斷學習,對自己的思想表現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監督、自我剋制和自我糾正,以提高自身素質,形成良好的思想習慣。

  班級學生在班主任有意識的培養和引導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協調一致地實現預定的班級教育管理目標的過程。在班級管理中實施自主管理正是基十承認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意願,培養他們對集體的主人翁責任感,使他們從外來的強制狀態下和不平等的管理關係中解脫出來,自覺自願地投入到管理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負責,進對同學、班級、學校負責,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與集體的關係,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的過程。在實驗“班級自主管理”方案過程中,班主任要從繁雜的瑣事中輕鬆抽出身來,不斷完善班級規章制度,奠定學生自我約束的基礎;健全班級組織機構,堅持學生自我管理;發揮示範教育作用,探索學生自我評價途徑;開展各項有益活動,實現學生自我發展的目的。還要繃緊每一根弦隨時去洞察班級的每一個細微變化;要以輕鬆的心態去面臨學生的失誤、缺點和挫折,要以緊張的心情去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並改正自身的不足;要細心觀察學生,耐心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自主學習提供能力;要注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每隔一段時間,找家長談心、交流,通報學生情況,以表揚鼓勵學生為主。還應邀請任課老師與家長一起分析學生的現狀和心理特點,分析學生的各個成長階段的心理需求,尋求解決的辦法,使學生素質在自我發展、主動成長的過程中切實得以提高。

  有這麼一句話:“乞丐不羨慕百萬富翁,他只羨慕那些收入比他更高的乞丐。”這句話說明了羨慕通常只存在於同一層面,而且身邊的人對你的影響遠比那些離你遙遠的高大的英雄人物要深遠得多。所以,讓學生開展自主管理,讓身邊好的榜樣來感染每一位同學,教育就如春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從學生開展自主管理以來,我覺得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因為學生每天相處在一起,學生幹部能夠抓住每一個細節和教育契機,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比較親切和直接,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強化,從而促使集體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