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論文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學生走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基本素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淺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提要]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學生走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基本素質。為了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當前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實踐者急需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不斷提升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現狀、含義以及特性,探討如何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自我管理;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9月17日

  一、大學生管理現狀

  大學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從未成年變為成年,是大學生青年時代的一個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質的轉變。大學則是大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怎樣處理實際問題,從簡單初級的社會關係進入複雜社會關係的一個關鍵階段。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不僅應具有紮實的專業科學技術知識,還應具備一些基本能力。但是,在絕大多數大學裡,很多高校仍然採取的是傳統的學生管理,即教師管理學生模式。在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中,學生養成了完全依賴於老師,不會獨立思考,缺乏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因而,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下會出現一些弊端,如學習目標不明確、心理素質較差、自我約束能力低、人際關係不協調、缺乏基本的交際能力等。

  培養和發展大學生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是提倡和引導大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卻是一條更為有效的途徑。大學生自我管理是當代社會對大學生基本素質的時代要求,是當前高校大學生管理的終極目標。自我管理模式並不是對傳統學生管理方式的完全否定,而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創新和改革。自我管理是幫助大學生髮現自身價值的一門藝術,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當代大學生想要幹出一定的成績,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並學會為自己度身制訂一套自我管理方案。

  二、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概念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主體自律與內省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完成完全依賴於主體自身對其全面發展的認識和領悟程度。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當下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形勢和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的需要。然而,當代的大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而且基本上都是以“追求自我獨特個性”為特點的90後。他們在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應試教育和父母的精心呵護中長大,踏入大學後,不善於獨立生活,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經常忽略他人感受,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等問題逐漸凸顯出來。所以,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中國所有大學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如何正確引導在校大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理性地評價自己,獲得相對準確的社會定位,合理有效地安排大學學習生活時間,從而促使和幫助他們全面地發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為以後適應社會競爭提前做好準備,將是當前大學生面臨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學生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和要求,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進行轉化、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自我認識能力。自我認識是指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及特點的感知和了解,即主體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徵、心理狀況、學習生活現狀,尋找自身優勢,發現自身劣勢,從而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揚長避短。一個人只有客觀、全面、正確地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約束自己和激勵自己,才能正確地對自己進行評價和定位,從而合理地進行自我管理。

  第二,自我計劃能力。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對未來進行有目的性和意識性的規劃,是自我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自我計劃才能使主體的行為有目標、有組織、有效率。大學生進行自我計劃的核心是明確未來的目標。目標就好比地球存在的軸心,偏離了軸心,地球的旋轉便沒有了意義。大學生們必須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如何達到、何時達到以及如何達到目標進行計劃和安排。人生路途中的目標很多,而且不同人生階段目標也會有所不同。一個個目標的確定和完成,就構成了充實的大學生活。

  第三,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大學生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控制自己的情感衝動,並通過自我檢查掌握自己目標實現的進展和質量,自行糾正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偏差行為,從而使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朝著有利於目標實現的方向發展。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誘惑,大學生只有學會如何進行自我控制,培養堅強的性格和品質,對自身的思想、行為、經濟等方面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和自我監督,才能夠在走入社會的時候順利轉型。自我控制是保障自我管理順利按照自我計劃的預定方向和目標發展的重要環節。

  第四,自我激勵能力。自我激勵是指大學生個人由於內在的動機和願望而產生的一種內在的驅動行為,即自我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自我激勵是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推動力。大學生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面對社會現實,不斷回顧自己目標實現的過程,總結經驗教訓。如果做得好,就給自己獎勵;若做得還不夠,就給自己敲響警鐘。大學生只有充分挖掘和發揮自身潛質,積極樂觀地投入到學習工作中,才有可能達到目標和實現自我價值。

  三、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的途徑和對策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導體系。大學是大學生學習知識、提升素質、完善自身的地方,學校自我管理教育體系的發展狀況將會對大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此,學校應當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和重點的引導,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發展和提高。學校還應當廣泛聽取學生對自我管理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理解和支援學生,增強他們對自我管理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從而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轉化為內在驅動行為。

  2、強化大學生自我管理組織建設。大學生組織是大學生鍛鍊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好平臺。高校可以鼓勵學生廣泛參加各種形式校園社團活動。通過參與社團活動,學生不僅可以接觸不同的人,擴大自己的交際面,開闊自己的視野,而且還可以擁有較多的自主管理權力,可以自己管理社團組織,自己組織活動。大學生可以在活動前進行自我分析、目標設定與活動設計;在活動中進行自我組織、過程調整與效果操控;在活動後進行自我評估、活動總結與反思總結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在大學生組織的管理上,要創造寬鬆的環境,提供個性發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間,啟發學生自覺提高自主管理意識,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3、鼓勵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強自我管理能力。每一個人最終都要走入社會,成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員。但是在走入社會之前,學會如何使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融合起來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社會實踐既是自身需要,也是社會需要。在大學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是間接的,學得再好,也只是對知識的一種初步的掌握、認識和理解。只有回到社會現實中進行檢驗,才能夠真正的擁有它。而且與人一生中將要學到的知識相比,大學只能是一個能力養成階段,如果想將來繼續學習更多知識,獲得更大發展,必須要投入到實踐中去。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聯絡起來,對專業領域知識瞭解得更系統,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4、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高校輔導員是與在校大學生聯絡最為緊密的人員,為了更好的進行大學生自主管理,在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上也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氣。高校輔導員老師應當要掌握相應的人文科學知識,尤其是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才能夠更好地處理學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社會需要更多專業知識紮實、心理素質較高的人才,因此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需要社會、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只有學會如何理性評價自己,如何全面發展自己,為以後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才能在踏入社會後取得更好的成績。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國軒譯註.人學中庸三[M].北京:中華書局,2008.

  [2]黎鴻雁.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3.

  [3]譚豔芳.論高校加強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措施[J].中國成人教育,2009.2.

  [4]李滿林.大學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3.

  [5]楊高習.強化學生管理與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10.

  [6]溫少恆,祝信元,廖少玲.對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