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情感教育的論文

  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加強高校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文章通過對目前高校學生情感教育的現狀分析,提出必須重視情感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並就如何加強情感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情感教育;教育模式;精英教育

  隨著第一批90後學生步入大學校園,高校學生的教育模式也正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在全國各地轉變教育觀念,大刀闊斧地進行課程改革的同時,作為一名普通的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多地關注到了高校的情感教育。

  一、高校學生情感教育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生人數、學校規模、辦學條件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但精英教育、強調學術、智育優先的理念基本沒有改變。大學課程對大學生的情感世界介入甚少,這與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徵是不相符合的。當代大學生都是80後、90後,是一群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程序、伴隨著電視、電腦、網路成長起來的“新新人類”,他們在情感發展上表現出十分明顯的時代特點。比如:情感需要的多元性;情感體驗的矛盾性;情感取向的淺顯性和負面情感的普遍性。《中國青年報》2007年12月曾發表調查,87%的大學生認為網戀是滿足情感需求的主要方式。可見當代大學生情感交流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出現了情感危機。而情感危機又以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一種是有很多時候沒有情趣。冷漠,對生活沒有熱情;另一種表現方式恰恰相反,就是隻有情趣,這種情趣表現為一種動物式的,是一種發洩,或者說“玩的就是心跳”,這是情趣過剩的表現。清華學子硫酸傷熊、海南馬加爵事件,就是情感問題的典型例證。偏重知識教育、缺乏情感教育是當代高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由此造成的學生人格缺陷、適應偏差、個性自卑等方面的問題令人擔憂,卻又客觀存在。因此,情感教育是高校教育急需直面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加強高校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個性發展的需要

  情感是影響人格和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其核心即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審美情趣,用健康向上的心態去發現美,創造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最終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技能水平的發展,更應該包括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發展。學生管理實踐表明,情感教育對學生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對人生的態度,對集體、他人、社會的情感等,往往與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人情冷暖密切相關。有的學生對人生感到彷徨、苦悶,對他人冷漠,不會與人交往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接受有效的情感教育,缺乏情感的交融和呼應。學生工作者在注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按照心理學規律塑造和調節學生的情感,加強情感教育。

  二和諧校園的需要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處事為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教育心理學認為,在教育的情景中,互動的情感關係是學生最終取得學業成功、教師最終實現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師生情感的融洽與否也是影響校園和諧的關鍵所在。師生情感上的一致性,會喚起雙方心理的“共鳴”和“共振”,在教育管理中起巨大的相互調節作用。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師生情感的“共鳴”、“共振”期所給予的教育,學生接受性最強,效果最佳。在正確的認知和積極的情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良好的心理關係,能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形成。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最強烈、最深刻的情感莫過於教師對學生投入的愛,它是具有明確的社會目的性和穩定性的普遍的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愛的河流是雙向流動的,它能夠溝通師生思想,協調師生關係,並具有遷移作用,可以產生“教師期待效果”,構建和諧校園。

  三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代文明最重要的特點是以理性為基礎,但它又容易忽視個性、情感這樣一些非理性方面的東西。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強烈的競爭意識、積極的開拓精神,而且要有“誠信為本、團結合作”的集體觀念與愛國愛家、遵紀守法的做人準則,所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從這些方面來說,情感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和諧社會呼喚真情和友愛。當然要做好情感教育,不能奢望一蹴而就,不能幻想一舉成功,而要以堅持不懈的態度、持之以恆的信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質的轉變。“潤物細無聲”才是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重視和加強高校情感教育的途徑

  一教師的情感感化

  1.專業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通過情感交流實現的,專業教師的情感教育可以融入到其教授的課程中作為隱形教育潛移默化地開展。其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學環節,結合專業特點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避免空對空的談話和生硬的說教。專業教師通過營造輕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行為;通過對學生的熱情、鼓勵和賞識,激發和引導學生啟用課堂。情感教學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得生動,使教師的被動講授變成學生的主動探求,只有快樂地教,才會快樂地學!

  2.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滲透情感教育。與專業教師相比,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校的衣食父母,更主要是對學生思想和生活方面的教育。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應當充分體現出對學生的關心、尊重、理解和信任,並以此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道德感。從德育的根本意義上來說,德育工作離不開情感教育,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感教育能否打動學生的心,所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是這個意思。因此,班主任只要真誠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和理解學生,必然會產生師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指導

  目前,許多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心理諮詢,而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事實上就是情感教育的問題。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重視了高校學生的情感教育。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認識自己、學會控制和把握自己;開設和開放心理諮詢室,對大學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疏導;通過諮詢熱線、學生信箱、心理測試、心理調查、個別談話等方式收集大學生在情感方面的資訊,利用專題講座、報告、討論會等活動集中解答他們在情感方面所面臨的問題等,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心理情感。

  三社會實踐等新途徑的拓展

  除此之外,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情感。活動是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模仿的有效途徑,通過活動既可以加深學生間的感情交流又給他們提供了展示個性的舞臺。我院後服公司曾開展過“康乃馨工程”等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在學生中引起了較大反響。每位學生在自己的生日之際給遠在家鄉的母親寄去賀卡,送上鮮花,從中學會了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愛,也加強了親情教育。學院還經常組織學生走進敬老院、孤兒院、外來子弟小學等對需要關愛的群體進行志願者社會實踐活動。因此,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充滿關愛的社群服務、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都可以促使大學生產生良好健康的情感。高校情感教育要滲透到高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從教學到管理,從課內到課外,可以說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應有情感教育。

  作者簡介:張理,女,江蘇常州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