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五步法
給材料作文,作為高考作文的一種命題方式,倍受命題者青睞。自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至一九九五年的十九年中,這類作文題被採用了十四次之多。這是因為給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語言功底、表達能力之外,還可以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思想認識能力等。總之,是全方位的考查。另外,給材料作文不易猜題、押題,能體現考生的真實水平。正因為如此,這種作文形式審題立意的難度也比較大,成為作文過程中的難點所在。很有必要認真對待,深入探討。
古人云:“文以意為主,意猶帥也”。又說:“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賢以“帥”、“主腦”為喻,形象地說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準,則文不扣材,離題萬里,滿盤皆輸。因此,準確把握材料內涵,正確審題立意,乃是此種作文形式的關鍵一環。那麼,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該如何進行呢?我根據自己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實踐,談點粗淺的體會,作為引“玉”之“磚”。
具體說來,給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議論文而言)的審題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讀材料。給材料作文的依據是材料,因此對所給材料必須認真研讀,準確把握內涵、中心。因為所給材料的型別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據、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材料是單一型(一則材料),可以根據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來把握中心。例⑴:“一個趙國人牽了一匹馬到集市上去賣,賣了三天,無人問津。他找到伯樂,要伯樂圍著他的馬轉三圈,然後離開。離開時要三次回頭看馬。如果伯樂這樣做,他付給伯樂一天的工錢。伯樂照著趙國人的話做了,馬很快賣掉了,而且馬價提高了十倍。”文中的人物有賣馬人、伯樂和買馬人(未點明),但主要人物是賣馬人。中心事件是賣馬人請伯樂幫忙,以好價錢賣掉了一匹劣馬。據此可以確定材料的中心是譴責那種不擇手段欺騙別人,從而謀取私利的人。有的材料屬正反對比型,則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概括;但中心往往側重表現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對比、襯托的作用。例⑵:“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和尚沒水吃是因為不團結、不齊心;三個皮匠能頂諸葛亮是因為齊心協力。正反對比,中心明顯: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只從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顯然屬於盲人摸象。第三類材料是正面列舉型,分析這類材料,應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點,據此確定中心。例⑶:“蠶吃桑葉,所吐者絲也,非桑也;蜜蜂採花,所釀者蜜也,非花也。學習亦然。”這裡列舉的兩類事物,共同點都是吸收、消化、創新;再參考後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應該是“在學習上,只有廣泛地獲取知識,並體會理解,才能學有所得,有所創新。”第四類材料是反面列舉型,例⑷:“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兩個成語的共同點都是從反面揭示“小”與“大”的辯證關係,材料的中心應是:如不注意糾正小毛病,就會鑄成大錯,造成重大損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寓言故事型的材料。例⑸:九五年高考作文題所給的材料就是一則寓言故事《鳥的評說》。這種文體的中心對於學生來講不易把握;再加上角色眾多,很容易因為對中心把握不準,從而立意上的偏頗。首先應認識到此寓言是以鳥喻人,明在寫鳥,實在寫人。其次要找出評說的雙方,並弄清主次。如果列出文中的評說順序,就會發現:由麻雀評說燕子開始,至麻雀被老鷹評說結束,形成一個評說的怪圈。眾鳥既是評說者,又是被評說者。但通觀全文,表現的主體是評說者。第三要弄清評說的內容。粗看,鳥們指責的是對方的缺點,但仔細推敲,並不能算缺點,只能叫做生活習性或生理特徵,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優點。眾鳥之所以用這些並非缺點的“缺點”,作為口實來批評指責對方,頗有“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樣一種味道,其實是嫉妒心在作怪,而不是不能全面地看問題。上面三點表明,這則寓言給人的啟示是:不能因嫉妒別人的長處而互相攻擊,應正確看待別人。把握了這一點,方可避免立意上的若干偏頗。
當然,高考作文題所給的材料型別不止上述幾種,這裡只是就文字性材料略加歸類,藉此說明讀懂材料、把握中心的一些根據和方法。
二、找角度。在讀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礎上,應指導學生充分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廣開思路,儘可能多地尋找立意的角度。蘇軾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則材料,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多找角度,也就是找出材料的多側面意義。為什麼要多找角度?高考作文題一般有“自選角度”的要求,如果不多找角度,則無所謂“選”;也就很難保證理解材料中心及立意的準確恰當。一般來說,可以從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尋找立意的角度。至於恰當與否暫且不管,儘量多找。如上文例⑴,可以從賣馬人的角度立意抨擊不擇手段害人謀利的行為;也可以從伯樂的角度立意,批評名人為劣質產品作廣告的錯誤行為;還可以從買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從的後果。再如《鳥的評說》,可以從評說者的角度立意,論述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別人;還可以從被評說者的角度立意,論述如何對待別人不切實際的批評指責。有的學生還會抓住材料中的片言隻語,從某種鳥的角度立意。對於正反對比型、正面列舉型的反面列舉型的材料,則應綜合兩則材料的內容,從材料整體的角度立意。如例⑵、例⑶。
三、聯實際。高考作文有“聯絡實際”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聯絡社會現實展開論述,解決實際問題。其目的是增強文章的針對性,避免無的放矢,空發議論。在這方面,也要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展開聯想,找到與立意角度有對應關係的話題。如個人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目標理想、意志恆心以及對人對事的思想方法、觀點態度;也可以由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聯想到國家、集體的政治生活、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熱點。還可以由現實想到歷史,由中國想到外國,由個體想到整體,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現象想到本質,由原因想到結果等等。總之,要根據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廣開思路,找到立意角度與社會現實的對應點。聯想要豐富,思想要清晰。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選材論證所必需的。
四、立論點。在讀懂材料、找出角度、聯絡現實的基礎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確立中心論點了。這是審題立意的關鍵一步。就給材料作文來講,所確立的論點應該做到扣材、準確、穩妥、鮮明、簡潔。“扣材”,是指所確立的論點必須是根據材料生髮出來的。在引論部分對材料隻字不提,就擺出論點;或置所給材料於不顧,另選材料,並據此確立論點,這些都是不扣材的表現,不符合給材料作文的要求。“準確”,一是指論點應從材料的中心意義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來,而不是從材料的非中心意義、次要角度、次要方面來確立論點。如前所述,找角度儘量多找,但並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有一種意見認為,既然是“自選角度”,那麼從材料的任何一個角度立意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從一般意義上講,此說也有一定道理。事實上,在應考作文中,有的考生也是從材料的非中心意義、非主要角度、非主要方面來立意的。閱卷者出於某種考慮,也只好無可奈何地加以承認。但我認為,從應考的實際來講,還是扣緊材料的中心意義或者選擇最能顯示材料中心意義的角度來立意為好。這也正是命題者所希望的。如上文的例⑴,最好從賣馬人的角度立意;例⑸最好從評說者的角度立意。對例⑵、例⑶、例⑷這類綜合性材料,應根據整則材料的中心立意。切忌抓住某一次要方面或片面只語,斷章取義,立意成文。如根據“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這一句話,確立論點為“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心靈美”;根據例⑷中“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而大談腐敗現象的危害,反腐敗的必要性;由例⑶的蜜蜂釀蜜而聯想到創造幸福生活的勞動人民;由蠶吃桑葉聯想到辛勤育人的人民教師。這些都是因為未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的含義,角度未選準而匆忙立意,導致驢脣不對馬嘴,東拉西扯,令人啼笑皆非。“準確”的第二層含義是要找準立意角度與社會現實的對應點(即對應的話題)。聯想到的社會現象、人物事件,並非都能與選定的立意角度對上號,因此,也要認真選擇。如:例⑴從賣馬人的角度立意,聯絡現實的對應點應是不擇手段製售偽劣商品營利的人和事,而不是刑事犯罪、腐敗現象等等。例⑸從評說者的角度立意,聯絡現實的對應點應是看待別人的觀點和態度,而不是打擊報復,以人為鏡之類。其次還應儘量選擇自己熟悉的話題,才能有話可說,寫出真情實感。“穩妥”,是指確立的論點要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如一分為二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主流的觀點等。此外還要符合社會的道德準則,合乎情理。作為應考作文,關係重大。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不宜提倡用逆向思維方式立意以求新,還是順向立意為妥。否則,可能會由於學生認識的侷限,因而立意偏頗,觀點過激。這樣,整篇作為表達再好,也“不可問矣”。況且有的材料也不宜反向立意。我們顯然不能為賣馬人的行為叫好,更不能把鳥們滿懷妒意的評說當作檢查自己言行的“鏡子”。至於把南郭先生因“充”不下去而逃跑說或是有自知之明,已屬強詞奪理。鮮明、簡潔,是對中心論點表述方面的要求。在引論部份一定要開門見山,旗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得到什麼啟示,悟出什麼道理,告訴我們什麼,一定要一語道破,直截了當。不能羅裡羅嗦、含含糊糊。論點的表述,一二句話即可。可以採用肯定句式,也可以採用否定句式。句子要通順,語氣要暢通,語句要簡潔。
綜上所述,確立論點是對讀材料、聯實際、找角度的總結、綜合,也可以說是前三個步驟的思維結晶。只有找準材料的角度以及該角度與社會實際的最佳對應點,才能確立扣材、準確、穩妥、鮮明、簡潔的中心論點。
五、擬題目。這一點對學生來講是個難點,本來應該作為另一個話題來談。但是,因為題目與立意關係密切,高考作文題中又有“自擬題目”的要求,所以擬題目應為本文中應有之意,並作為審題立意的第五個步驟。可以這樣說:文章好比人的軀幹,中心論點好比人的頭部,而題目則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題目則是文章的“窗戶”了。因此,應該認真對待擬題目。題目比論點更需要準確、鮮明、簡潔。好的題目,或準確揭示文章主旨,或點明論述範圍,或新穎別緻,都能給讀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讀者仔細閱讀下文。題目的型別有論點型、範圍型、感想型、比喻型、關係型、問題型等。如:《對<鳥的評說>的評說》、《我的評說》(範圍型);《讓我們換一種眼光看問題》、《如此“評說”要不得》、《嫉妒是進步的大敵》、《要正確對待別人》(論點型);《由<鳥的評說>想到的》、《讀<鳥的評說>有感》(感想型);《我們不能做這樣的“鳥”》(比喻型);《評鳥與評人》(關係型);《如此“評說”恰當嗎》(問題型)。一篇文章擬什麼的樣題目好,這沒有統一的標準。總的原則是緊扣中心論點及材料的特點來擬定。從應考的實際來說,最好擬成論點型題目,有利於突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在中心論點確定的情況下,只需把論點句照搬或縮簡短一點即可。如果這樣做有困難,那就擬成感想型,既簡便又穩妥。如果所給材料沒有題目,那就擬成《讀作文材料有感》《作文材料想到的》。
以上所談,就是高考。需要說明的是,在審題立意的過程中,這五個步驟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一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絡的綜合思維過程。而中心論點則是這個綜合思維過程的結晶。但是,在指導學生進行訓練的起始階段,最好是分步指導,分步訓練。這樣,有助於學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步練習,學生才能形成審題立意的綜合思維能力。也只有經過這樣認真紮實的訓練,學生才能在高考的考場上面對作文材料,在短短的十來分鐘之內迅速準確地審題立意,寫出立意準確的文章。
古人云:“文以意為主,意猶帥也”。又說:“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賢以“帥”、“主腦”為喻,形象地說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準,則文不扣材,離題萬里,滿盤皆輸。因此,準確把握材料內涵,正確審題立意,乃是此種作文形式的關鍵一環。那麼,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該如何進行呢?我根據自己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實踐,談點粗淺的體會,作為引“玉”之“磚”。
具體說來,給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議論文而言)的審題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讀材料。給材料作文的依據是材料,因此對所給材料必須認真研讀,準確把握內涵、中心。因為所給材料的型別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據、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材料是單一型(一則材料),可以根據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來把握中心。例⑴:“一個趙國人牽了一匹馬到集市上去賣,賣了三天,無人問津。他找到伯樂,要伯樂圍著他的馬轉三圈,然後離開。離開時要三次回頭看馬。如果伯樂這樣做,他付給伯樂一天的工錢。伯樂照著趙國人的話做了,馬很快賣掉了,而且馬價提高了十倍。”文中的人物有賣馬人、伯樂和買馬人(未點明),但主要人物是賣馬人。中心事件是賣馬人請伯樂幫忙,以好價錢賣掉了一匹劣馬。據此可以確定材料的中心是譴責那種不擇手段欺騙別人,從而謀取私利的人。有的材料屬正反對比型,則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概括;但中心往往側重表現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對比、襯托的作用。例⑵:“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和尚沒水吃是因為不團結、不齊心;三個皮匠能頂諸葛亮是因為齊心協力。正反對比,中心明顯: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只從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顯然屬於盲人摸象。第三類材料是正面列舉型,分析這類材料,應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點,據此確定中心。例⑶:“蠶吃桑葉,所吐者絲也,非桑也;蜜蜂採花,所釀者蜜也,非花也。學習亦然。”這裡列舉的兩類事物,共同點都是吸收、消化、創新;再參考後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應該是“在學習上,只有廣泛地獲取知識,並體會理解,才能學有所得,有所創新。”第四類材料是反面列舉型,例⑷:“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兩個成語的共同點都是從反面揭示“小”與“大”的辯證關係,材料的中心應是:如不注意糾正小毛病,就會鑄成大錯,造成重大損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寓言故事型的材料。例⑸:九五年高考作文題所給的材料就是一則寓言故事《鳥的評說》。這種文體的中心對於學生來講不易把握;再加上角色眾多,很容易因為對中心把握不準,從而立意上的偏頗。首先應認識到此寓言是以鳥喻人,明在寫鳥,實在寫人。其次要找出評說的雙方,並弄清主次。如果列出文中的評說順序,就會發現:由麻雀評說燕子開始,至麻雀被老鷹評說結束,形成一個評說的怪圈。眾鳥既是評說者,又是被評說者。但通觀全文,表現的主體是評說者。第三要弄清評說的內容。粗看,鳥們指責的是對方的缺點,但仔細推敲,並不能算缺點,只能叫做生活習性或生理特徵,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優點。眾鳥之所以用這些並非缺點的“缺點”,作為口實來批評指責對方,頗有“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樣一種味道,其實是嫉妒心在作怪,而不是不能全面地看問題。上面三點表明,這則寓言給人的啟示是:不能因嫉妒別人的長處而互相攻擊,應正確看待別人。把握了這一點,方可避免立意上的若干偏頗。
二、找角度。在讀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礎上,應指導學生充分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廣開思路,儘可能多地尋找立意的角度。蘇軾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則材料,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多找角度,也就是找出材料的多側面意義。為什麼要多找角度?高考作文題一般有“自選角度”的要求,如果不多找角度,則無所謂“選”;也就很難保證理解材料中心及立意的準確恰當。一般來說,可以從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尋找立意的角度。至於恰當與否暫且不管,儘量多找。如上文例⑴,可以從賣馬人的角度立意抨擊不擇手段害人謀利的行為;也可以從伯樂的角度立意,批評名人為劣質產品作廣告的錯誤行為;還可以從買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從的後果。再如《鳥的評說》,可以從評說者的角度立意,論述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別人;還可以從被評說者的角度立意,論述如何對待別人不切實際的批評指責。有的學生還會抓住材料中的片言隻語,從某種鳥的角度立意。對於正反對比型、正面列舉型的反面列舉型的材料,則應綜合兩則材料的內容,從材料整體的角度立意。如例⑵、例⑶。
三、聯實際。高考作文有“聯絡實際”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聯絡社會現實展開論述,解決實際問題。其目的是增強文章的針對性,避免無的放矢,空發議論。在這方面,也要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展開聯想,找到與立意角度有對應關係的話題。如個人的品德修養、道德情操、目標理想、意志恆心以及對人對事的思想方法、觀點態度;也可以由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聯想到國家、集體的政治生活、經濟建設以及社會熱點。還可以由現實想到歷史,由中國想到外國,由個體想到整體,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現象想到本質,由原因想到結果等等。總之,要根據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廣開思路,找到立意角度與社會現實的對應點。聯想要豐富,思想要清晰。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選材論證所必需的。
四、立論點。在讀懂材料、找出角度、聯絡現實的基礎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確立中心論點了。這是審題立意的關鍵一步。就給材料作文來講,所確立的論點應該做到扣材、準確、穩妥、鮮明、簡潔。“扣材”,是指所確立的論點必須是根據材料生髮出來的。在引論部分對材料隻字不提,就擺出論點;或置所給材料於不顧,另選材料,並據此確立論點,這些都是不扣材的表現,不符合給材料作文的要求。“準確”,一是指論點應從材料的中心意義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來,而不是從材料的非中心意義、次要角度、次要方面來確立論點。如前所述,找角度儘量多找,但並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有一種意見認為,既然是“自選角度”,那麼從材料的任何一個角度立意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從一般意義上講,此說也有一定道理。事實上,在應考作文中,有的考生也是從材料的非中心意義、非主要角度、非主要方面來立意的。閱卷者出於某種考慮,也只好無可奈何地加以承認。但我認為,從應考的實際來講,還是扣緊材料的中心意義或者選擇最能顯示材料中心意義的角度來立意為好。這也正是命題者所希望的。如上文的例⑴,最好從賣馬人的角度立意;例⑸最好從評說者的角度立意。對例⑵、例⑶、例⑷這類綜合性材料,應根據整則材料的中心立意。切忌抓住某一次要方面或片面只語,斷章取義,立意成文。如根據“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這一句話,確立論點為“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心靈美”;根據例⑷中“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而大談腐敗現象的危害,反腐敗的必要性;由例⑶的蜜蜂釀蜜而聯想到創造幸福生活的勞動人民;由蠶吃桑葉聯想到辛勤育人的人民教師。這些都是因為未從整體上把握材料的含義,角度未選準而匆忙立意,導致驢脣不對馬嘴,東拉西扯,令人啼笑皆非。“準確”的第二層含義是要找準立意角度與社會現實的對應點(即對應的話題)。聯想到的社會現象、人物事件,並非都能與選定的立意角度對上號,因此,也要認真選擇。如:例⑴從賣馬人的角度立意,聯絡現實的對應點應是不擇手段製售偽劣商品營利的人和事,而不是刑事犯罪、腐敗現象等等。例⑸從評說者的角度立意,聯絡現實的對應點應是看待別人的觀點和態度,而不是打擊報復,以人為鏡之類。其次還應儘量選擇自己熟悉的話題,才能有話可說,寫出真情實感。“穩妥”,是指確立的論點要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如一分為二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主流的觀點等。此外還要符合社會的道德準則,合乎情理。作為應考作文,關係重大。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講,不宜提倡用逆向思維方式立意以求新,還是順向立意為妥。否則,可能會由於學生認識的侷限,因而立意偏頗,觀點過激。這樣,整篇作為表達再好,也“不可問矣”。況且有的材料也不宜反向立意。我們顯然不能為賣馬人的行為叫好,更不能把鳥們滿懷妒意的評說當作檢查自己言行的“鏡子”。至於把南郭先生因“充”不下去而逃跑說或是有自知之明,已屬強詞奪理。鮮明、簡潔,是對中心論點表述方面的要求。在引論部份一定要開門見山,旗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得到什麼啟示,悟出什麼道理,告訴我們什麼,一定要一語道破,直截了當。不能羅裡羅嗦、含含糊糊。論點的表述,一二句話即可。可以採用肯定句式,也可以採用否定句式。句子要通順,語氣要暢通,語句要簡潔。
綜上所述,確立論點是對讀材料、聯實際、找角度的總結、綜合,也可以說是前三個步驟的思維結晶。只有找準材料的角度以及該角度與社會實際的最佳對應點,才能確立扣材、準確、穩妥、鮮明、簡潔的中心論點。
五、擬題目。這一點對學生來講是個難點,本來應該作為另一個話題來談。但是,因為題目與立意關係密切,高考作文題中又有“自擬題目”的要求,所以擬題目應為本文中應有之意,並作為審題立意的第五個步驟。可以這樣說:文章好比人的軀幹,中心論點好比人的頭部,而題目則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題目則是文章的“窗戶”了。因此,應該認真對待擬題目。題目比論點更需要準確、鮮明、簡潔。好的題目,或準確揭示文章主旨,或點明論述範圍,或新穎別緻,都能給讀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讀者仔細閱讀下文。題目的型別有論點型、範圍型、感想型、比喻型、關係型、問題型等。如:《對<鳥的評說>的評說》、《我的評說》(範圍型);《讓我們換一種眼光看問題》、《如此“評說”要不得》、《嫉妒是進步的大敵》、《要正確對待別人》(論點型);《由<鳥的評說>想到的》、《讀<鳥的評說>有感》(感想型);《我們不能做這樣的“鳥”》(比喻型);《評鳥與評人》(關係型);《如此“評說”恰當嗎》(問題型)。一篇文章擬什麼的樣題目好,這沒有統一的標準。總的原則是緊扣中心論點及材料的特點來擬定。從應考的實際來說,最好擬成論點型題目,有利於突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在中心論點確定的情況下,只需把論點句照搬或縮簡短一點即可。如果這樣做有困難,那就擬成感想型,既簡便又穩妥。如果所給材料沒有題目,那就擬成《讀作文材料有感》《作文材料想到的》。
以上所談,就是高考。需要說明的是,在審題立意的過程中,這五個步驟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一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絡的綜合思維過程。而中心論點則是這個綜合思維過程的結晶。但是,在指導學生進行訓練的起始階段,最好是分步指導,分步訓練。這樣,有助於學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步練習,學生才能形成審題立意的綜合思維能力。也只有經過這樣認真紮實的訓練,學生才能在高考的考場上面對作文材料,在短短的十來分鐘之內迅速準確地審題立意,寫出立意準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