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1、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實現學習方式變革。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觀察實物------土豆,來豐富表象,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切成長方體,來提高感性認識,最後通過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學生在觀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僅拓寬了思路,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轉變學習方式,啟用學習熱情,達到全員主動參與“學數學”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徵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學會思考”
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積極有效的思考依賴於合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依據知識自身的重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改呈現知識為呈現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過程,自覺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智技能,從而促使數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展開並不斷深入。
篇二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簡單的幾何體。學生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瞭解簡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節課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從而將面與體區別開來,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新知識,並且應用親切、擬人化的口氣提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長方體這個新朋友,並談一談這個新朋友帶給你的感覺,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認識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反饋,進行再認識。並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一人指,一人回答,進一步強化對於頂點、面以及稜的鞏固。
3、在學生初步感知了長方體以後,我適時組織學生討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麼祕密,記錄下來。再請小組代表彙報發言。在這一環節,我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4、讓學生對照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小組討論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進行記錄,最後交流總結得出二者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通過學生的再觀察,討論、辯析、進一步鞏固了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對於特殊的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其他四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長方形,並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特別是對於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教師通過自己的拼搭,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有些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改進。
篇三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本課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不斷積累空間觀念,並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導教學。在認識長方體特徵的基礎上,利用學習遷移,自主討論正方體的特徵,再比較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異同。明確它們的內在聯絡,最後用學到的新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一系列有序活動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然後通過實物讓學生觀察。
2、加強動手操作,直觀感知。
1***讓學生找生活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實物,認識面、稜、頂點。首先:用手摸面,是按什麼順序的,摸到了多少個面。然後再摸相鄰的兩個面相交的那一條邊。師生一塊感受摸到的感覺。形成稜的概念。並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條稜?再通過摸三條相鄰的稜相交的那一點,形成頂點的概念,接著數出頂點的個數。
2*** 探究面、稜的位置及大小關係。首先教師指出長方體框架中任意一條稜,請學生指出與其相等的另外幾條稜,然後說出這幾條稜的位置關係。這一環節重點認識相對的位置關係。然後驗證相對的稜是否相等。進一步推導相對面的大小關係。
問題:相對的稜有幾條?他們是否相等?
你發現相對的面大小有什麼關係並說明理由?
再出示探究要求,使小組合作達到分工有序,目的明確,力爭做到人人蔘與。
本活動設計利用學生探究到的資料進行進一步推理,歸納,從而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在總結長方體特徵後,教師直接指出相交於一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然後說出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 認識正方體特徵。
1***展示動畫影象:
第一步:長方體中的長邊縮短,使長、寬、高相等;
第二步:長方體中的短邊伸長,使長、寬、高相等。
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正方體,***也叫立方體***觀察,對照長方體的特徵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徵。學生討論、歸納後,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稜:12條稜長度都相等。
頂:8個。
4***在練習中掌握和拓展知識
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稜的特徵以後,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稜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稜長總和,求稜長。
本節課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但我也感覺到有很多不足,比如讓學生表達時還有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吸取教訓,大膽實踐,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