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是三年級數學考試中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數學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反思。下面請欣賞網路編輯為你帶來的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反思 ,希望你能夠喜歡!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反思篇一

  “倍的認識”是學生初次接觸,由於倍的概念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學中,以創設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匯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得東西,從而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情境貫穿整節課的教學,同時從以下幾個層次展開教學,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注重方法滲透。在本課中我多次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邊學邊練,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2***慎重處理課尾。課尾往往是學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學習效率比較低下的時候,而此時我在練習的設計上,通過“倍”的擂臺賽的形式,一下子和學生拉近了距離,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慾望,讓每一個學生都躍躍欲試,並引導學生快速列式計算,讓學生掌握了方法,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計算能力。

  總之,全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意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學生的引導者、參與者與組織者,讓學生在自由、快樂和民主的氣氛中學習知識,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理解“倍”的概念形成的全過程。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反思篇二

  倍,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對倍的認識比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倍數關係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數量關係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義,拓寬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重點幫助學生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基本思考發。在教學中,第一部分要重視學生的感知,通過圈圈畫畫,讓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相差關係的基礎上進入對倍數關係的學習。第二部分的處理上是通過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要重視通過學生的操作、觀察,充分建立直觀形象。通過比較黃花朵數與藍花朵數的數量關係,引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使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交給學生獨立解決,學生能積極思考,並能順利解決。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了二次比較。第一次比較***每次都是3份***,突出不論每一份是多少,只要有這樣的3份,那就是可以說有這樣的3倍;第二次比較,突出不論物體的大小、位置如何變化,只要數量沒變,那紅花的朵數就還是藍花的3倍,突出數量的重要性。通過不斷變化的非本質特徵,幫助學生梳理出關於倍的認識的最本質的特徵。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到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其實就是求幾裡面有幾個幾,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從例題到練習,每次出現的都是畫圖,如果再這一個教學環節中,學生沒有出現除法算式的話,也可以由老師來進行直接的教學,直接出示除法算式。其實不論是畫圖還是列式,都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但是方法需要優化。對於方法的優化,可以採用學生自願選擇的方法。即通過數量的變化,讓學生自覺感受到畫圖這一方法的缺點,自然優化出列式計算這一方法。

 

  由於原本在例題中出現的列式計算,被放到了練習中,讓學生自然感悟,所以在後面的練習中,可以加入一個拍手的活動。既是對本節課知識的綜合運用,也是對列式計算這一方法的鞏固。

  根據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這節課裡蘊含了豐富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一系列的數學活動,積累豐富的經驗,抽象出“倍”這一數學概念;通過非本質因素的不斷變化,突出了概念的本質,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其中還有無限的思想和優化意識的培養。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反思篇三

  一、關於教材處理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3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在最初的設計出來後,經歷了幾次試教,均出現有學生用正方形紙折出了“幾分之幾”的情況。這讓我產生了最初的設計是否低估了學生原有的認知能力和水平的疑問。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北師大版教材中將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融合到一課中教學的內容設定。不管是哪一版本教材的何種安排,教學的重點都是要使學生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體會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分數的意義,建立起分數的初步概念。當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並理解到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後,會聯想到其中的幾份就可以用幾分之幾來表示也是很自然的事。僅從這個層面來看,認識“幾分之一”仍是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的基礎。有幾個學生折出表示“幾分之幾”的圖形,並不能代表所有學生都能借助於1/2的學習就理解了幾分之幾的意義。他們其中的大多數還必須在豐富的動手做、辨析等活動中進一步加深體會,提高對分數意義的認知。基於這樣的考慮,幾經調整後我的教學設計仍然尊重了教材的內容安排,將教學重點鎖定在認識“幾分之一”上。在此基礎上,藉助直觀圖形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看到正是基於對幾分之一的充分認知,學生很容易就能借助圖形比較出幾個分數的大小。有的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解釋自己的思考。這種數學與生活現象的融會本身也再次體現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自主建構。

  二、關於練習設計

  這次教學中,我將設計之初的拼圖練習調整成了板報中的分數。這樣的調整是為了在練習中加大數學思維訓練的含量。原來的拼圖練習,形式很新穎,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很高。但是,當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後,讓他們在幾個完全相同的圖形中選擇不同顏色的圖形來拼圖,學生很容易就能做出紅色部分是圖案的幾分之一的判斷,這其中的數學思維的含量並不高。所以,我借鑑了蘇教版教材中的一個板報中的分數的練習並加以調整,力爭藉助這一練習實現這樣幾個層次的思考訓練:一是直觀辨析板報的幾個欄目分別是板報的幾分之一;二是藉助圖形體會單位“1”的變化後表示整體與部分關係的“幾分之一”的變化;三是在藉助圖形初步建立起幾個分數間的關係,即1/2的1/2就是整體的1/4等。

  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的遺憾有待於今後進一步調整。如:對五角星的1/5的處理,應注意區分生活中的角與數學中的角,可以把五角星的一個角以立體透檢視的閃爍方式呈現給學生。風車的每一個葉片都是風車4個葉片的1/4,而不是風車的1/4,可以藉此做幾個整體作為單位“1”的知識滲透。還有的學生在表述中經常會忽視“平均分”的過程,在教學中還要加以提示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