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總結和整理對教師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一***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是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並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絡與區別。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針對這節課,我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究,動手發現特徵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再是數學學習的傳授者,而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學生,真正經歷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意識不斷得到昇華。遵循這樣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時,我沒有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徵,然後再通過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驗證猜想正確與否。通過在具體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特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讓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更為嚴密的邏輯和數學思維訓練,有助於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在這一環節,我提供給學生充足思維空間和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現,使課堂形成多方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二、應用拓展,鞏固新的知識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能將所獲知識逐步內化,形成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日積月累就能逐步穩定、轉化,形成智慧。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本堂課上我設計了“找一找”、“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的分層練習,從在給出圖形中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到長方形、正方形的轉換再到自己按要求設計長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二***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是三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一些自然感知認識和書本上的初步瞭解上,進行更深一層次的初步掌握學習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能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名稱,初步認識它們的特點,為後面學習周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學生已有的一些模糊印象和具體教學用具,讓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達到一定程度。教學過程中,我按照由易到難、先具體後抽象的教學程式,大量運用學生熟悉的實物來讓學生去……感知,用眼睛去……觀察,用學具尺子……量一量,用長、正方形畫片……折一折,同桌……互相議一議等方法進行全面結合,讓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自如的氛圍中學到知識與技能。

  [設計一]:我們一起玩一個“猜一猜他是誰” 的遊戲。

  教師描述某生的外貌特徵,學生猜。

  為什麼你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對呀,這就是他的特徵,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徵,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徵,老師就帶著小朋友一起去尋找和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設計意圖]:以遊戲的形式輕鬆自然地匯入課題,使學生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狀況投入到整堂課中,同時對“特徵”有了客觀形象的理解。

  [設計二]:研究長方形的特徵

  猜測:小朋友,仔細觀察螢幕上的長方形,猜一猜,長方形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猜測:四個角都是直角;橫著的邊相等,豎著的邊也相等;……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推理能力方面要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數學思考方面要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所以這課我運用了這樣的想法,把數學猜想這種理念用到了我們的課堂上,有效地增強學生主動探索和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設計三] :讓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邊的名稱的時候?我這樣設計:我們每個人多有自己的名字,長方形、正方形邊也有名字,你能在書中59頁找到並告訴同學他們的名稱。

  學生回答:我們通常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把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

  [設計意圖]:課本是我們進行數學基礎知識學習的主要依據,數學課本不僅向我們提供了足夠的練習題,更重要的是有完整準確的數學基礎知識的敘述,典型例題的規範化解答。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問題不僅在於閱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在於藉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現在的問題是,多數的學生與老師認為學好數學的關鍵在於做題,兩者都根本忽略了閱讀的作用!我以為在學習新課時,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讓學生知道書本是我們很好的老師。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在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以“探究活動”貫穿整節課,讓學生先猜一猜,並自己動手操作,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說一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自然過度、水到渠成。

  聽了陶校長和俞老師的點評後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錯:

  1.在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驗證長方形特徵這一環節。我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多發現一些方法來證明,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過於強調讓每個學生都去想方法,因而造成驗證的時間過長,影響了後面的練習。教師忽略了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和能力是不同的。

  2.在學生進行正方形的特徵這個環節。一個學生,他按照自己思路想正方形的邊多一模一樣的,4個直角多是直角,這時教師如果沒當好引路人,而是希望學生的回答是跟著老師的思路,以後應用新理念進行教學改革時,還要注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它不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互相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一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數學知識,技能,發展能力。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反思***三***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使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能區別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節課讓學生對它們的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做準備。雖然是看似簡單的一些平面圖形的認識,教材內容的安排也較少,且小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概念本身就較生疏。為此,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1、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圖畫,例如:3.5英寸軟盤、鐘面。引出對舊知識的回憶,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2、引導學生自由討論,把自己想從哪些方面研究圖形的方法,與同桌互相交流,讓學生在友好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示出來。創造輕鬆、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主動積極地學習。

  3、在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後,出示釘子板,加強學生對圖形的感知,由四條線段圍成的,同時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都想上臺展示自己。

  4、讓學生走出教室,帶上紙和筆,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圖形記下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這節課我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了形式新穎,情境意識強烈的題目和問題。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輕鬆、快樂的課堂氛圍下完成了所有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下課時還未減退,他們拿著筆、紙在操場上尋找圖形,當他們又找到一個平面圖形時,像發現了新大陸,興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說:“莊老師,我已找到了10個……”學生能夠自主探索、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學生學得主動,就會學有成效。

  數學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同時更要將它看作是一種文化。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