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學生們平日裡接觸較多的一種圖形,有哪些關於認識三角形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的,平時生活中學生又經常接觸三角形,對三角形有豐富的感性認識積累。面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習內容,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探索和交流過程中掌握知識,鍛鍊技能、培養數學思維和方法,同時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學習的經驗。上課開始,我就出示主題圖,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發現三角形、感受三角形,並且設定疑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本節課起好頭,上學生主動地去思考三角形的特性。在學習三角形的定義時,我讓學生通過小棒擺三角形、判斷出示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三角形定義中的關鍵點“線段”和“圍成”,進而讓學生總結出三角形的定義。在學習三角形的特徵時,我讓學生通過我畫在黑板上的三角形,觀察它的特點。這個環節學生對三角形的特點的回答五花八門,有些是三角形的特點,有些雖然不是,但也是和三角形關聯的,我應該給學生以區分。這一點做的不夠好。在學習三角形的底和高時,我採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理解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

  數學學習應給學生帶來快樂。數學其負載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習者記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它的快樂,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學生對數學的感覺,同時應不斷給學生“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當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對學生的關注不夠,更應該對學生加大鼓勵的力度,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動力;對學生的評價有不及時的情況;將學生應該放的更“開”等等。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及時糾正,爭取讓自己的教學變得完美。

  篇二

  《三角形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平行線、垂線知識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徵是很重要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還可以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學生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並說出它的各部分名稱。由於三角形的高只能從頂點來畫,所以正確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是學生可以將畫平行四邊形、梯形高的經驗和四年級學習的過點畫已知直線垂線的經驗都遷移過來,降低畫高難度。基於以上分析,我在設計這節課時侯,力求用足用活本課教學內容,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舉生活中的三角形,喚起舊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時體會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在畫三角形、說畫法、辨析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圍成”的含義,概括三角形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說、指、寫三角形各部分名稱的活動中, 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建立三角形表象

  4、通過自已閱讀教材瞭解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識,在動手操作嘗試畫高、辨析交流、學生嘗試的過程中,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學會畫三角形的高。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

  篇三

  三角形是學生們平日裡接觸較多的一種圖形,在低年級就已經直觀認識過,因而本課的重點就放在三角形的穩定性、定義和分類上。所學重難點都是由學生在操作中獲得的,不是由老師講出來,硬塞給學生。這樣做,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學習,落到實處,效果也好。在整個課堂裡,老師只是充當一個參與者、引導者。課堂總結也是通過老師的引導,由學生做出歸納,這樣效果要比由老師包辦好。從這節課可以看出:

  一、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感受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改變數學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經歷過程。

  學習不僅是追求一個完美的結論,它更是一種經歷,要讓學生親身體驗、感知、認識和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因而更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及時進行科學評價,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在評價過程中,我注意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與鼓勵,讓學生樹立自我認同感,明確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