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秋姑娘教學反思

  《秋姑娘》是蘇教版第一冊第7課。一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秋姑娘這篇課文後要進行怎樣的教學反思呢?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新課程改革在進行深入反思的時候,我們應該呈現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課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追求一個什麼樣的理想狀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著,同時我也在常態的教學下不斷的實踐著,我在努力追求一個體現學生真實發展的課堂,追求一個能夠展現學生真實學習過程的課堂。語文課我想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字詞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學生學習字詞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師要教的有效;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是要學習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藉助語言的範例來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來提高自己的綜合語文素養,因此學生要學的紮實。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是我課堂教學設計追求的一種理念。

  在備課時發現課文最後出現了一個一問一答的句式,其實這樣的句式學生朗讀更需要指導,那麼怎樣順其自然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句子呢?於是我就大膽嘗試把兩個句子提到最前面先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漂亮的楓葉忽然變成光禿禿的樹幹,對比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思維方式學生第一個呈現出的問題便是楓葉哪裡去了?課堂教學當中故不出所料,學生睜眼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啊”字,這當然就是感到驚異了,順勢接下來問你們“啊”什麼呢?順其自然的完成了一問一答兩句的教學。其實在這一教學環節當中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小的情景,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環節真實自然也是紮實有效的。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生字的教學指導學生利用加偏旁的方法識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生字、利用想象字意的方法識字、利用聽讀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這不僅僅是教學生字,更是一種識字方法的教學。

  在指導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動筆標標畫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辨析多音字***多音字“著”的教學***,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等學習方法,長此以往這些學習的方法便會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在指導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先讀帶有拼音的文字,然後讀老師寫在楓葉上的沒有拼音的信,再到學生利用板書的提示敘述書信內容,再要求學生將相關的詞語貼上到相關小動物的後面,學習的要求難度一步一步的提升,學生課堂上的發展也在一步一個臺階的提高。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學生的整個教學環節設計紮實有效,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實實在在,因此課堂是紮實的。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順勢理解課文相關的詞語的含義,如小心、充足的教學。在學習課文後利用秋天到了,誰要幹什麼,秋姑娘讓他們怎麼樣,這種句式讓學生說話練習,一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同時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練習。在課閉又指導學生用書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進行說話練習,再次對學生語言運用進行練習。這樣的語言練習課堂應是厚實的。

  範文2

  《秋姑娘》是蘇教版第一冊第7課。課文講的是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在教學的時候,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整體把握文字,以多種形式地朗讀使孩子感受秋姑娘對好朋友的關心。

  在備課時,我發現課文最後出現了一個一問一答的句式,其實這樣的句式學生朗讀更需要指導,那麼怎樣順其自然的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句子呢?於是我就嘗試將教材進行重組,大膽創新,把兩個句子提到最前面先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漂亮的楓葉忽然變成光禿禿的樹幹,對比效果非常明顯,根據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思維方式學生第一個呈現出的問題便是楓葉哪裡去了?課堂教學當中故不出所料,學生睜眼的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咦”字,這當然就是感到驚異了,順勢接下來問你們“咦”什麼呢?順其自然的完成了一問一答兩句的教學。其實在這一教學環節當中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個小的情景,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環節,這樣的教學環節真實自然也是紮實有效的。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詞語教學時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如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 是秋姑娘的朋友。” “ 、 、 和 都是秋姑娘的好朋友。再讀課文後利用“秋姑娘給 寫信。”、“秋姑娘給 、 、 和 。寫信。”這種句式讓學生說話練習,一是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同時又是對學生語言運用的練習。準備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用書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進行說話練習,再次對學生語言運用進行練習。

  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確有限,反思整個課堂教學也的確存在很大的遺憾,學生讀書的感情應該再上升一個層次,語言練習設計到了,確實應該練習面再廣一些,效果應該再紮實一點。在詞語教學中設計環節不夠精煉,效果不盡明顯,影響了教學進度,導致後面學生語言練習的時間沒有了,於是練習不夠到位,的確是這堂課的一個遺憾!

  範文3

  《秋姑娘》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冬天快到了,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小動物的關心和體貼。這篇充滿童趣的優美文章,孩子們很喜歡 。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閱讀訓練,他們直呼的技能還不熟練,識的字又很少,所以學習閱讀困難極大,如何扶好非常關鍵。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時,事先掃除障礙,把比較生疏的字、詞、句、難度大的長句等揭示出來,逐一指導練讀,等這些難讀的詞語和句子讀熟了,讀順了,在第二課時再學生再練讀全文,採取多種方式讓學生讀通讀順。在閱讀訓練中以學生為主體,根據他們的抽象思維差、好奇愛動等特點,以演為線索,在演中導讀,在讀中質疑,邊演邊讀,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學會理解,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

  在教案設計上我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選擇創設情境,幫助感悟,我覺得可能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小朋友,例如:在寫給大雁的信這一段中,我設計,老師提問:“飛到南方去的路途可遠了,想想看,大雁會遇到什麼危險呢?”小朋友答案眾多,有會遇到獵人用槍打他們,會撞到飛機,撞到高樓……從而引出“路上多加小心”,這樣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危險重重要小心,再通過個性化的閱讀體現出來。《標準》關於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閱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本人以圖畫激趣,圖文結合,在讀通讀順的情況下,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課堂中親身體驗,“走進文字”,在教案設計是我打亂課文原來的順序,先學習課文最後兩小節,我出示一幅留下了光禿禿的樹幹的圖片,讓學生質疑,引出“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在讀中導思,自然而然引出了“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走好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在學習四封信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封信來讀一讀,讓他們讀得興趣更濃,同時對於讀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他們更加願意去讀。

  由於有前面反覆的品讀作基礎,可愛的秋姑娘關心朋友的品質已深深打動了小朋友的心。我及時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學習關心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你想關心關心你的朋友和親人嗎?你想告訴他們什麼?”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去關心自己的同學、老師、親人……這樣把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薰陶悄然融入了說話寫話的訓練之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沒有作一個旁觀者,而是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活動,並把關心的物件選擇為學生,喚起了學生內心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興奮的狀態之下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並把關心的物件選擇為學生,喚起了學生內心愉悅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始終在一種愉悅興奮的狀態之下積極的參與學習過程。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