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文,全文以“總起——分述——總結”的結構,列舉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說明了人們只有精心保護地球,地球才能更好地造福我們的的子孫後代。本單元的重點是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篇文章結構嚴謹,中心明確,以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要領會中心並不難。因此,我設想讓學生以自瀆自悟、交流學習心得的方法來讀懂課文,還學生課堂的主權,他們能自己學懂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感悟。

  一,大膽設想,瞭解說明文的基本特點

  本篇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可以從課題入手,展開學習。揭題後我讓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學生很快就明確了“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這一道理。然後我追問: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麼來說明這個觀點?學生沉默片刻後,大膽設想:可以舉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讓大家從他的事例中明白“只有一個地球”;可以運用一些名言警句,從中感悟“只有一個地球”,使說理更充分。

  同學們的設想多有道理!雖然學生接觸說明文不多,或許還不瞭解舉例子是說明文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實踐證明,這樣設計可行,而且可以讓學生懂得:要說明自己的觀點,很好的一個辦法就是用充分的事實有力地來證明。

  二、感情朗讀,感受精心保護地球是每個地球人責任。

  說明文一般不如記敘文生動,所以往往過分注重課文的分析。本篇課文例舉了三項保護地球的事例,可以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動範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那麼怎樣讓學生感悟地球急需人類保護呢?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激發學生對愛護地球之情。從而懂得: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三、交流心得,培養學生領悟能力

  每個人的領悟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學習中,學生能經常交流自己的心得。那麼交換一種思想,就有了兩種思想,學生一定能收穫很多,更好地把握文章。所以,在感受保護地球的迫切性後,懂得文章的中心後,我讓學生自瀆自悟,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這是我在課堂上的一種嘗試。有時,學生的自學能力、領悟能力是非常棒的,甚至老師沒有考慮到的地方,他們也能用心去感悟。閱讀是個性化的,每個人對課文的理解是不同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說理解,說說自己的看法,我們回驚奇地發現,很多地方學生能自己讀懂,不需要老師繁瑣的分析。課堂上,學生表現不錯,能注意到文章的結構,能注意到所選例子的之間的聯絡,能注意到在寫法上作者是精心安排這幾個事例的。從而,領悟寫好文章除了選材外,還要精心安排。

  相信學生,還他們課堂的主權,讓他們自己去讀一讀、悟一悟,說不定能收穫一份驚喜。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教學反思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篇文章是印第安酋長西雅圖寫給即將購買他們土地的白人領袖的一封回信,被譽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並對即將統治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轉讓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的要求。一方面,課文大量地運用了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裡行間處處充滿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反覆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我本原的教學設計構建主題課堂教學,分六步:

  ① 分析題目,介紹背景匯入。

  ② 整體把握框架為什麼神聖--怎樣善待河水、照顧空氣、照管動物--無限眷戀囑告美國白人教育孩子

  ③ 重點突破並指導朗讀。哪些語句體現印第安人的依依不捨?

  ④ 寫作方法點評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反覆手法一詠三嘆的運用‘比喻擬人體現的感情

  ⑤ 拓展

  ⑥ 小練筆。

  "看花容易繡花難"教授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首先問學生題目想到什麼問題,弄明白這個地方是哪裡,“神聖”的意思是什麼,介紹文章題材和背景,然後交流“土地上的什麼是神聖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第二步,針對“面對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個問題,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再次研讀文字,通過品讀、吟讀、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優美的語言,去領略這片土地的可貴。

  第三步,我抓住“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讓學生們通過充分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

  以上目標在教學中貫徹得較好,課堂生成也很精彩,我因勢利導,收穫了很多沒有創設的知識層面。遺憾的是,課堂環節前鬆後緊,沒來得及充分感悟第三環節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構建的主題課堂變成了資料的穿插利用,課的最後,在對熱愛土地的情感進行了擴充套件時,我處理得比較倉促,眼保健操鈴聲影響了學生昇華主題,在齊讀格言中結束了學習。如果能把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為什麼我的眼睛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拓展進去就能更深刻的喚起環保意識了。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今天我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青山不老》這篇課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後老師們與我交流了教學經驗我將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反思我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並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以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 “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蹟”,“老人為什麼一定要種樹”,“為什麼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字,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麼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學生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理解概括,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體現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定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字,與文字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後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一堂更好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