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自主預習攻略大全
許多熱衷於社會活動的學生,即使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活動方面,卻仍然能保持班上一、二的名次,究竟是何故?相反地,有些同學整日埋首於書堆也不見成績好轉。他們之間存在這什麼差異呢? 其實,社會活動多的學生也一樣要花時間讀書,很可能他們比其他同學更瞭解上課流程,為了能收穫雙倍以上的讀書效益,往往在預習方面閱讀得十分徹底。至少,在三個星期前就有事先預習的習慣,如此才能穩定地保持良好的成績。今天學習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小學生語文自主預習攻略指導大全。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小學生語文自主預習攻略:
一、摘抄知識要點,激發閱讀興趣。
“預習”中所涉及的知識比較廣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詩詞常識、以及課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內容。這些內容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課外摘抄本,把有關內容分類摘抄下來,這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並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步理解課文,完成預習任務。如教學《**月潭》一文時,佈置學生查詢有關**月潭名字位於哪個省,那裡還有什麼名勝古蹟,及名字的由來等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指導預習過程,培養預習能力。
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可以根據單元導讀和預習指示,結合教材,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有效地指導預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自我閱讀的良好習慣。
1.閱讀“導讀”。在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使學生對教材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明確單元訓練重點。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時,還要讓其反覆閱讀“導讀”,以便加深理解。
2.讀、思、圈、畫。指導學生在認真閱讀“預習”文字的基礎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並注意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比如:文中的生字連詞可以用“--”標出;容易寫錯的字用“○”標記;需要著重理解的詞語可用“=”標明,並認真思索,結合上下文或藉助字詞典理解詞意;遇到描寫優美的句子用“”畫出,並反覆朗讀;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註,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習,學生手、腦、口並用,既提高了預習能力,又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給課文加批註。不少課文的“預習”中有這樣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如有感想就在旁邊簡單寫一寫。”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畫出課文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學會用簡潔的文字給課文加批註,培養思維能力。
此外,在課文中遇到“中心句”、“過渡句”、“總結句”、“比喻句”以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都可以加上恰當的批註,談談自己的理解、體會。公開教學執教第二課時,為了貫徹“指導自主學習”的課題理念,將教學目標確立為:初步養成邊閱書邊批註的讀書習慣;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瞭解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教學《**月潭》第二課時,課前佈置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在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詞語旁寫上自己的體會,上課時,同桌互相交流,最後進行全班交流。孩子們讀書很認真,每個人都拿筆寫下了自己的讀書感悟。從全班的交流彙報中發現這樣幾點可喜之處:1、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對文中的句子進行了多樣的解讀,充分體現了閱讀的個性化;2、學生初步養成了邊讀邊批註的讀書方法;3、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4、學生的發言很積極。提高的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圍繞預習重點精心設計訓練。
《狐狸和烏鴉》一課的教學重點是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和經過,即4至7自然段,在教學中應抓住重點詞和句子,讓學生深入理解。
如:第4自然段,狐狸第一次對烏鴉說的話,“狐狸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您好,親愛的烏鴉。’”是狐狸裝出一副笑臉,向烏鴉表示問候,在這句話中,“笑著”、“您”、“親愛的”這幾個詞是重點詞語。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詞句的含義,在預習中我設計了一句話:“狐狸想了想,就對烏鴉說:‘你好,烏鴉’。”用小黑板將這句話寫出來,讓學生讀讀,思考:“這兩個句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哪一句更好?為什麼?”通過讀和比較,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狸是假裝笑臉,對烏鴉表示親熱,實際上是想騙到那片肉。這樣講解,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教學就有深度,學生學會了如何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句,對課文的認識也必然深刻。
總之,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圍繞課題,紮紮實實地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使學生的預習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預習內容的適度性探討:
現在,從小學到高中,從農村學校到城市學校,無一例外地都重視讓學生課前預習,有很多學校還編制了內容豐富的學案,那麼我們為什麼讓學生預習呢?也就是預習的重要性在哪裡呢?我認為我們只有弄明白這個問題,才能為學生設計出適度的預習內容。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怎樣學習的人”,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當今這個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否則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而這種學習,主要靠自學。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現代教學對每一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那麼針對我們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哪些自學能力呢?現在我們就把《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幾點要求和未來的自學能力一一對照、比較:
1.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學中閱讀一篇文章,需要正確、流利地閱讀下來。如果讀都讀不下來,何談深刻的理解?何來獨到的見解?***
2. 能借助字典、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以後的閱讀中,我們難免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這就需要我們能熟練運用工具書進行查詢並聯系具體語言環境加以理解,否則要麼死搬硬套,要麼囫圇吞棗。***
3.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閱讀中,如果抓不住要點,就不能深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就不能吸取其精華,存在腦子裡的只能是糊塗一盆。***
4. 學習瀏覽。***可以說,在現在這個發展如此迅速的社會裡,每時每刻都會有大量的資訊衝擊著我們的大腦,如果沒有快速瀏覽的能力,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有所選擇地獲取相關資訊的話,我們即使晝夜不休息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鑑於此,課堂上我們不僅讓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知識,而且還習得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並且把這一方法在課內、課外加以運用,尤其是課外的預習,更是檢驗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再者,有了充分的預習,可以節約課堂學習時間,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但是,通過調查,我發現很多孩子對預習採取敷衍了事的態度,這樣就違背了我們讓學生預習的初衷。那麼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學生厭惡預習呢?我認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1. 預習指導不得法。沒有正確方法的引領,學生無所適從。
2. 檢測不得力。有很多時候,預習、課堂兩張皮,只有預習,沒有反饋,這就如同往河裡投石子一樣,投下去沒有反應,次數多了就不投了。
3. 評價不適度。對於學生的預習要麼一味地表揚,要麼一味地挑毛病。表揚多了就會使學生產生我做得很好,不用再努力了的想法;批評多了,就會使學生認為反正總也摘不到桃子,就不會再去努力摘了。
4. 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預習內容的不適度。根據現在存在的情況來看,讓學生預習的內容普遍存在條目繁多的現象,學生預習了第一條,預習第二條,接著第三條、第四條……這樣,一次預習作業比一節課花費的時間還要多,他們怎麼不煩呢?下面是我搜集到的一則預習作業:
一是通讀感知。即瞭解課文大致內容,說出這篇課文寫了什麼事,主要人或事是什麼,按什麼順序寫的,學習生字、新詞等,為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二是再讀理解。即弄清文章結構層次、作者寫作思路,找出一些與主題思想密切相關的句子、段落。
三是細讀探究。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
該教師還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在書上進行標註;寫預習筆記等要求。咱別說孩子,就是我們成人,如果讓我們這樣去閱讀,到頭來還有幾個人願意去學習該文章呢?
鑑於此,我認為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課標的要求精心制定出具有層級性的切實可行的預習內容。比如:
低年級:剛學過拼音後,預習時,只要求學生能讀通簡短的句子就行了。隨著以後的學習,逐漸讓學生讀熟課文。待學生習得了一定識字的方法以後,再讓學生學著預習要求認識的生字,此時的預習,依然允許學生有不會的現象。
中年級: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基本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所以預習中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讀熟課文,當然,對於難讀的詞句我們課堂上再指導。再者,因為學生具備了使用工具書識字、利用部件識字等識字能力,所以開始逐漸讓學生獨立識字。對於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通過聯絡上下文或者查詞典等途徑去理解。
高年級:因為學生在中年級習得了“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能力,所以在此中年級預習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增添“試著說說文章主要內容”的預習內容。
對於預習時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來以便課堂上和大家交流,但不用硬性規定。因為如果這樣,學生要麼抄課後的習題,要麼編一個自己理解的問題了之,這並不是他們迫切需要知道的問題,當然,課堂上學習時也就不會帶著問題去傾聽了。
總之,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設計適度的預習內容,一旦發現學生不感興趣,我們就要分析其原因,尋求其對策,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以上全部內容就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小學生語文自主預習相關攻略大全。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