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學生語文課前預習方法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六年級學生語文的課前預習方法。歡迎閱讀與參考。

  如下:

  每學一篇新課文時,都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描摹了一些什麼景、告訴了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準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

  一、查問求助。

  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對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獲取新知;還要查閱文章寫作的背景以及相關的知識。蒐集有關課文的資料,拓展自己的視野,對於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過查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瞭解它的意思。

  二、讀通課文。

  預習時要多讀幾遍課文,還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做點什麼。課文一定要朗讀,而且應該放聲朗讀。朗讀不僅能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課文時,可分為三步來進行:第一步為初讀,可以大聲朗讀,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標註出來。然後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等弄懂詞義,也有利於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第二步為有感情地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理清課文脈絡。第三步則是精讀,通過細緻地朗讀、思考,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三、摘抄詞句。

  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鑑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並用,效果比讀更好。學生的讀書筆記也在使用中對學生更有價值,不枯燥了。

  四、圈畫批註。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指導學生在預習時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作標記。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畫、圈、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註釋,含義深的句子劃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五、預習思考。

  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明白了什麼、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如課文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

  六、目標檢測。

  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要帶著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課後的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瞭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預習完課文試著做一做,可檢查預習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參考書,因為畢竟自己通過動腦筋得來的答案是勞動收穫,可以很好地鍛鍊自己的思維。

  課前預習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節,做好了語文學習的預習,一定能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而有效率的學習,對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習興趣、鞏固素質教育的成果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