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編認為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受益終身。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一、讓學生在身邊的例項中學會提出問題,學習從多個角度觀察,用多種方式描述

  新課程倡導:在數學中,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具體、熟悉的事物來學習,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觀察,自主地蒐集資訊,發現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我選取了同學們熟悉的、常用的橡皮創設情景,用親切的談話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帶入一個寬鬆、愉快的氛圍。從有目的的複習回顧舊知順勢引出新問題,注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多角度觀察,獲取有用的數學資訊,並在腦海裡對事情的變化發展形成條理,鼓勵他們用言語表述,自然而合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吸引同學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提出和學習中。

  二、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多種思維方式,採取多種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實踐證明,小組討論學習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資訊交流。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讓學生“自己想想”、“組內說說”等學習活動,在觀察、思考、研討交流中,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溝通、爭辯等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感悟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乘加乘減時,板書設計有意識地把用原有方法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板書在左邊,把用乘加乘減解決問題的方法板書在右邊,便於突出本節課的新方法——乘加乘減,與學生一起歸納出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及運算順序,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意識,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主體意識得到有效的張揚。

  三、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學習生活中,養成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師的練習設計應有層次性、針對性,形式豐富多樣。注意聯絡學生的學習生活,模擬聯誼會的輕鬆、愉快情景,既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密切相聯,又帶有一定趣味性,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練習安排:對應練習——實際操作——辨析練習——提速練習——應用深化等,有利於學生對乘加乘減運算順序的鞏固和應用,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養成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係,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67頁的最後一題,不但對本課知識進行了檢查,而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我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所學知識得到昇華,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生活中的數學”能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四、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人人學有所成

  在教學中,以激勵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以讚許性的語言、鼓勵性的示意對待學生學習的表現,以平等的態度和學生展開學習問題的交流。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情感的共鳴,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五、激發學生問題的慾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在教學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在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裡,為什麼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演算法的關鍵。疑問是發現的鑰匙,思考的動力。我把這一難題作為自學思考題交給學生。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學生不禁會想:“是啊,到底為什麼呢?急於尋“根”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