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教育研究的論文

  雖然當前現代兒童觀的核心理念在社會法規和理論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由於受到中國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兒童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教育應遵循其自然生長規律。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農村兒童教育問題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城鎮化程序的不斷推進,農村的社會問題逐步凸顯出來。其中農村兒童的教育問題,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教育問題,更是農村社會問題的重要體現。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成為社會上討論的重要話題。基於此,就留守兒童角度對農村兒童教育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農村兒童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農村兒童教育問題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逐步凸顯出來的問題。從表面上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教育問題,實際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面臨著生活上缺乏照顧、行為上缺乏管教以及學習上缺乏約束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教育活動的開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關係到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因此,探究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現狀和原因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當前的農村留守兒童不僅在教育上無法獲得有效的知識和技能,而且由於父母關愛和管教的缺失,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已經成為農村社會受到侵害最多的群體,很多悲劇性的現實在不斷上演。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出現的必然問題。由於城鎮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在不斷增加,大量的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但是由於相關保障制度,如戶籍制度、教育改革管理制度等沒有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大量勞動力轉移的同時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次,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的素質和教育水平不高也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管教,這些老人的教育水平都不高,無法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教育和監管。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改進和優化的對策和措施

  1.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主導和根本,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首先,政府要將農村兒童教育納入國家、各級政府的整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當中,要將農村兒童教育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以政府為指導,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其次,加大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建立以家庭教育為主體,學校教育監管和社會團體幫助為輔,國家政策強制管理為保障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體系。另外,還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如戶籍制度、城鄉教育均衡化制度等等。

  2.強化各級政府政策協調工作機制

  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應當將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放在兒童生存發展的角度來對待。在兒童留守還是隨遷的問題上充分尊重農民工的意願,不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應該健全相關政策和法規保障,確保城市和農村教育的均衡化,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科學的教育。另外,還要推動相關的公益補償機制,降低農民工回家的成本。在農民工聚集的區域建立城鄉教育交流基地,促使農村兒童能夠更好地適應城市教育,並且促進城市教師與鄉村教師之間的交流,保證教育工作的銜接,提高農村教育的業務水平。

  3.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培訓工作

  在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農村各級培訓工作中加入農村教育培訓內容,不僅要對家鄉的相關教育意識和教育實踐能力進行培訓,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老一輩的人進行教育培訓,以提高他們對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和教養能力。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要採取強制和自願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育培訓的力度和效果。培訓工作的重點不是提高兒童家長和監護人的理論水平和教育知識水平,而是要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兒童在學習、心理和生活中的種種表現,學會與兒童進行溝通交流,並且能夠在問題出現的時候尋求正確的渠道,強化他們的監管能力。農村兒童教育問題尤其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如何有效解決農村兒童教育問題成為國家、各級政府和社會團體和個人思考的重要內容。強化國家政府的主導作用,動員各級社會力量,強化監護人的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莫麗娟,袁桂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幾個基本判斷[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3-27.

  [2]郝志瑞.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2-15.

  [3]李湘祁.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194-195.

  [4]趙興民.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實質與解決路徑[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00-103.

  作者:雒彩蘭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平堡鄉蔣灘小學

  篇二:兒童教育裝備用品研究

  摘要:在兒童書包設計中匯入可持續理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個好的書包,既可以讓孩子得到開心和滿意,又可以讓家長少一份擔心。本文以可持續設計為切入點,通過對兒童書包市場調查,總結出了在可持續理念下的兒童書包的一些具體應用方法,讓兒童書包更具有使用價值,同時更符合現階段我國的國情。

  關鍵詞:可持續;兒童;書包

  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0-14歲兒童約佔中國16.6%的人口,高達2.225億。據有關方面推測,每一年將會新增300萬個孩子。根據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在6年裡全國大約會有1800萬名兒童入園就學。每一個入學的兒童家長都會為其配置一個書包,多則六年,少則兩三年孩子就會更換一次書包,所以說書包的市場潛力巨大。書包作為孩子上學所需要的必需品,過重、不合理的揹帶結構、有害的材料、不正確的使用方法等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發育。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進入了資訊時代,一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吃、穿、住、行等一些基礎設施做得越來越好,另一方面孩子能接觸到比以往更多的資訊。“科教興國”人才戰略是我們國家率先提出的,兒童作為其主要物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所以說以兒童為重心設計產品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中國夢,強國夢,為了實現這一偉大設想,為了兒童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產品服務,是設計師必須走的一條路。

  一當今兒童書包的現狀

  目前市場上兒童書包種類繁多,根據材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布料書包、滌綸書包、帆布書包等;按款式的不同可以分為雙肩背式書包、單肩背式書包、輪式書包、拉桿書包等。市面上兒童書包的款式有很多,但是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現在市面上的產品絕大多數質量參差不齊,功能過於單一,拓展空間較小。一些產品雖然標榜著為兒童設計,但是卻沒有真正考慮到兒童自身的生長髮育特點,更有甚者存在著安全隱患,偷工減料等問題。這些現象不利於我國可持續理念的進一步發展。書包作為兒童階段必須使用的產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更換過於勤,或者價錢過於貴等都會給家庭帶來一定的負擔。我國的兒童約佔我國總人口的16.6%左右,現在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兒童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根據一些走訪調查不難發現,有一些城市的孩子的消費佔家庭消費總支出的40%,如此高額的開支讓很多家長心理上不免會產生陰影,尤其是經濟困難家庭。他們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享受和眾多兒童一樣的待遇,並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但是由於書包的使用侷限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某種原因書包就不能再使用了,有些甚至被丟棄,十分浪費,可是如果不丟掉的話又會佔用空間。所以,這樣就很矛盾,一方面家長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另一方面由於兒童的喜新厭舊和好奇心,他們又不希望書包被閒置,佔用空間。而且從設計水平上說,我國現有的書包產品大部分功能單一,樣式也過於老套,不能給兒童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愛不釋手,所以就容易被兒童閒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設計上整體也缺乏可持續性和人文關懷,所以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比較快。所有的這一切與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和經濟實力是分不開的,作為設計者,我們在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並且針對兒童進行設計。因此,將可持續設計理念應用到兒童書包的設計上來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大勢所趨。

  二可持續設計思想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一些資源、環境危機也日益凸顯,正因為如此,人們開始認識到發展不只是物質量的增長與速度,而是應該有更寬廣的意義。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在1987年主持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上,在長篇專題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從此,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戰略逐步得到各國政府和各界的認同。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一種思想、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一種戰略與模式。它涉及的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指標問題,還廣泛涉及科技、產業、社會結構與生活、人的素質與生態環境等方面。因此,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人類整個自身文化發展的思考與抉擇,是人類對社會體系與生態環境的全面整合與推進。設計不應該只著眼於當前利益,還要考慮長遠利益,規劃好接下來的每一步。同樣也不是竭澤而漁,它本身也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設計。而且應該為人們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及理性消費的實現提供可能,而不是單純刺激人們更多、更快消費的手段。可持續設計理念是一種綠色設計,它需要考慮可回收、可迴圈利用等環境屬性,它尊重自然,同時也尊重科學、尊重人性倫理。兒童書包不僅僅是孩子上學時的必備品,同時它的設計主要是面向兒童,並且服務於兒童,是一種社會設計,牽扯到方方面面。一個書包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反映出了社會對兒童的重視程度。從推崇“形式追隨功能”的德國包豪斯,到主要創造新的形式的現代主義風格,都崇尚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他們重視人的需求,並且體會人的心理感受,這樣的人性化設計更加符合受眾對於“產品”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安全性、易用性、合理性。在設計上不僅要考慮人群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設計的合理性,考慮地域環境、自然資源、文化背景、經濟成本、材料特性等綜合因素。

  三可持續理念在兒童書包上的具體應用

  兒童書包主要設計物件是兒童,所以它應該充分考慮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並以兒童作為切入點。通過一些細節使兒童得到更多的關愛與呵護。對於兒童書包的設計從可持續理念出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材料方面

  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除了具有重要性和普遍性以外,還具有多樣性。所以說選擇合理、可再生、可迴圈的材料是貫徹可持續理念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兒童書包主要採用的材料有尼龍,滌綸,帆布等。肩帶一般採用網面料,這樣有助於透氣性。為了防止被雨水淋溼,有些書包還採用聚酯纖維材料,不易滲透,防水效能好。但是不要小看書包的材料,可是大有學問。從織帶上看,普通的織帶和優質的織帶價格可差3~5倍。從面料上看差別也很大,普通面料和高密度面料相比,從強度和耐磨度上都會有較大差異。從塗層上看,低檔兒童書包多用PVC塗層,其受冷會變硬,而高檔兒童書包多用PU塗層面料,其遇冷硬度沒有明顯變化,而這些因素也直接決定了書包的使用壽命。再來看看日本的書包,圖1是前段時間備受家長熱捧的日本書包,當然它的高價位也讓許多家長望而卻步,但是除去價錢,我們來看看它的用料。日本小朋友的書包至少能用六年,就像蔬菜水果一樣,每一個書包都具有它的保質期,在使用時,如果你發現任何問題都能及時與廠家取得聯絡並且要求其進行補救。每一個書包的製作都需要約300道程式,大約150種材料。日本人的嚴謹性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對於每一個細節都必須進行嚴格的把關,對於產品的設計也是儘可能地做到人性化。在最開始他們製作這個書包的時候使用的主要材質是真皮,但是後來在使用過程中他們發現如果完全使用真皮,書包就會變得很沉,不利於兒童的發育成長,所以後來他們就改用了人工皮質,金屬部分也換成了較輕的鋁。雖然改為了人工皮質,但是考慮到它的透氣性等問題,廠家最後還是將後背部分改回了真皮。這些細節的改良不僅真正考慮到了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同時也貫徹了可持續的理念,讓書包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它的作用。

  2安全性方面

  只有保證兒童的安全才能使家長放心,同時將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向社會所有人提供美好的生活願望和機會。目前市面上的兒童書包也增加了許多安全方面的功能,如GPS定位系統、一鍵呼叫、反光條設計等。這些無非就是希望在孩子遇到危險時給予最大的幫助,並且幫助孩子處理突發情況。以GPS定位功能舉例來說,它主要就是幫助家長隨時瞭解孩子的動態,進行定位監督。但是由於國內書包質量的不同,又有多少書包的安全功能是可以一直使用的呢,並且在關鍵時候真正能起到作用呢,這也是需要我們反思的內容。如果書包上的這些功能壞掉了,我們是否又要為孩子繼續購買新的書包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呢。同樣還是以日本的書包舉例來說,日本小學生的書包結實,柔韌性和彈力都十分好。如果孩子在行走的過程中沒有站穩而發生了傾斜或者跌倒,書包就像一個枕頭一樣可以用來保護孩子的頭部,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樣如果孩子不小心在玩耍的時候與汽車發生了接觸,這款書包也會對孩子起到保護的作用。這款書包還裝有GPS定位系統,當然這是日本政府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而免費安裝的,如果發生緊急情況,只需要按動按鈕,家長、老師已經相關部門就會同時接到資訊。由於日本是地震和海嘯的多發國家,所以日本的小學生書包同時也具備浮力的功能。政府的硬性規定,或許這就是這個書包的安全價值,而且當書包壞掉時,廠家是可以提供修理的,這就避免了因書包壞掉而造成的浪費。

  3人機工程學方面

  眾所周知,兒童都是有升學壓力的,小升初,初升高等都需要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換得收穫。正因為有了考試,所以我們的書包會變得越來越沉重,而這無疑不利於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兒童。通過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現在的兒童書包絕大多數都超過了自身體重的10%,更有甚者超過了15%。還有更嚴重的,像香港等一些亞洲國家兒童的書包平均重量甚至超過自身體重的20%。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青少年常見的低背痛、頸椎痛等與其所背書包的重量和背書包時間的長短有密切關係。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各方面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不合理的揹包姿勢及重量會引起兒童心肺功能的變化。分析負重時兒童的身體姿勢發現,64.7%的中小學生上身向一側傾斜,其中小學生比中學生明顯;側位上身前傾程度隨年級升高而增加,前傾角度也隨揹負重量的增加而增大。為了兒童健康考慮,在選購書包時,家長最好選擇一款護脊書包。護脊書包的好處就是可以減輕可以頸肩壓力。如果再配置肩膀壓力卸減裝置,便可有效使書包部分重量從肩膀轉移至盆骨,減少了孩子的負重。同樣可以採取脊柱無壓設計,詳細的說就是中間部分要提供無壓空間,當兒童走動時能減少書包撞擊脊柱的機會。這些設計不僅可以保護兒童健康,同時也可以做到可續發展,避免因書包不合適而造成的浪費。

  4兒童心理和生理方面

  從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出發,兒童書包的設計還應該考慮兒童在不同成長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而設計出的產品可以供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使用,這樣就對兒童書包設計時在結構、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圖這個包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被拆分成幾塊,變成手提包,挎包等,這樣就可以根據需要背不同的包,避免了要買幾個包的浪費和麻煩。儘管這只是一個戶外登山包,但是這個包的設計理念也可以運用到兒童書包的設計上去***圖2***。結論以可持續性作為基本原則,兒童書包在設計時不僅要遵循安全性、趣味性等基本的設計原則,同樣還要考慮兒童書包在使用時如何能更持久,同時讓兒童喜歡自己的書包而不是隨意地拋棄。儘可能地讓書包發揮它的最大作用。而當今的設計必須能反映本國的國情,同樣也要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措施。而要想改變落後的發展現狀就需要提高設計創作者的整體素質,積極推崇可持續設計理念。

  參考文獻

  [1]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2]計理.書包過重引發兒童頸椎病[J].農家參謀,2015.***2***

  [3]王超,韓笑,白曉波.論共享產品設計中的可持續設計理念[J].包裝工程,2009.***7***

  [4]羅碧娟.兒童產品的人性化設計[J].包裝工程,2006.***2***

  [5]劉運通.產品設計中的材料設計探究[J].設計.2015.***23***

  [6]薛青;陳穎.基於可持續性理念的兒童產品系統設計方法[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4.***7***.

  作者:侯奕 宗明明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篇三:兒童教育發展問題與建議探討

  一、現代兒童教育理念

  縱觀整個兒童觀的發展史,比較有代表性的大約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傳統的兒童觀,如“小大人”觀認為兒童沒有自己獨特或特殊的身心特點或發展規律,其身心特點與規律與成人無異“;白板說”把人出生時的心靈比作一頁“沒有一切特性,沒有任何觀念”的白紙,觀念和知識都是來自後天“;邊緣”觀認為,兒童是無知的,是受教育者,必須無條件服從教師。第二是現代意義上的兒童觀,歷史上,盧梭、杜威、蒙臺梭利等教育家都為現代兒童觀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8世紀盧梭提出,兒童人的本質是自由的,教育應保護兒童的天性,給兒童以自然的教育;兒童不應過早接受知識教育;兒童就是“兒童”;兒童是“發展變化的人”。20世紀杜威提出了“兒童中心”,認為兒童的發展處於“未成熟狀態”,且這種發展是主動的;兒童的自由就是生長與發展的自由,但這種自由不是絕對的,應該以紀律限制其消極方面。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心理髮展是天賦能力在適宜環境中的自然表現;兒童的心理髮展存在敏感期,將兒童安排在適宜的環境中,他們便能在無意識中習得某種能力,兒童的心理髮展是通過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工作”實現的。“現代兒童觀強調的不是一種時間上的概念,而是一種性質上的界定,它以尊重兒童的天性為核心”。劉曉東在其著作《兒童教育新論》中指出,現代化的兒童觀至少應包括:兒童是人,具有生存權,具有人的尊嚴以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權;兒童期不只是為成人期作準備,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成人應注意理解和參與兒童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應將成人文化無條件地強加給兒童;每位兒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兒童的發展,而且還在於兒童是否獲得了幸福;兒童有權擁有歡樂自由的童年等。因此,現代兒童教育理念應該包括:一承認兒童的獨特地位,兒童他和成人一樣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具有本身的地位與價值;二尊重兒童自然天性,兒童的天性具有未定向性,具有內在的發展規律,外界的環境只有與其相互適應時,才能最大地促進兒童的發展,教育要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使他們自由地生長。

  二、當前我國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回顧兒童觀的演變歷程,兒童觀的變遷經歷了一個進化式的發展過程。雖然當前現代兒童觀的核心理念在社會法規和理論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由於受到中國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一***超前教育:現實中很多家長秉著“望子成龍”或攀比心理,將孩子的“起跑線”不斷推前,幼兒園小學化、小學課程中學化、課後輔導班等現象屢見不鮮。超前教育培養出一大把“超級兒童”、“成熟兒童”,家長、教師、社會媒體喜滋滋地宣揚著這些“早熟的果子”,卻不知孩子的認知發展是以犧牲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為代價的。***二***規訓教育:指的是兒童的天性與自由被紀律和命令壓制,教育成為一種事先精心謀劃好的控制兒童心智、強調兒童絕對服從的機制。當前,規訓教育表現在一抹殺個性,教育者用同一個教育目標、同一套教育標準培養和要求學生,抹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三***“保護”教育:在當下的教育中,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上不可謂不下功夫,努力尋找解決孩子問題的“良方”“祕籍”,以致對某些“專家”、教子成功的“名人”、社會教育機構趨之若鶩,“絕對最好、絕對安全、絕對幸福”成為家長、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這無疑不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對我國兒童教育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教育應學會等待。兒童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教育應遵循其自然生長規律,人為地推動其生理、心理的發展對兒童的成長是無益的,不當的“催熟”反而會使兒童出現學習能力低下、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但“學會等待”不等於放慢教育的速度,而是提倡教育應尊重兒童的自然發展,遵循兒童需要層次的時間表。成人應試著慢下步伐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感。“超級兒童”雖然聰明伶俐,卻是“不自然的成長”,目的是為了滿足“可憐的人類虛榮心”。教育應培養出真正的孩子,他們可能不那麼聰穎,也不太有學問、不太乖,但他們有著孩子應有的蓬勃生氣和天真爛漫。***二***教育應還兒童自由。一應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想,兒童的思維被教師、家長的傳統觀念、夢想、偏見以及對教育的曲解層層包裹、束縛,還兒童自由就應首先解開禁錮他們思維的枷鎖;二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幹,兒童同樣需要勞動,並用雙手去執行大腦的“命令”,這樣的探索更利於兒童去發現生活的真諦,體驗生活的美好;三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之能說。,好奇心驅使兒童不停地問“為什麼”,成人應為幼兒創造寬鬆的語言環境,站在他們的立場回答問題,保護他們問的自由;四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用眼睛去看事實,培養幼兒有目的、有順序、有步驟、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社會。***三***給兒童以“真正的保護”。成人不應像照顧溫室裡的花朵一樣去溺愛兒童,要為幼兒良好發展提供其適宜的機會和環境,用真正適合兒童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的方式,來引導兒童天性和蓬勃生命力的抒發,鼓勵兒童去體驗、去創造、去感受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

  作者:姜凌娟 單位:山西師範大學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