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學寒假學習方法

  在寒假裡,要怎樣學好化學這門功課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高一化學的特點

  與初三相比,步入高一的學生會感覺化學學科的內容難度不大,好像只是需要背的內容多了一些而已,作業、考試也比較順利。但實際上遠非如此,高中化學自元素週期律開始,學生需要掌握在具體的問題中使用抽象的規律這一能力。高一下學期的試題,80%以上的內容會結合週期律進行考察,學生會發現考的內容書本上沒有,自己爛熟於心的知識不知道如何轉化為能得到分數的答案。

  其次,高一會為高二進行鋪墊。高二將要學習兩本選修教材——有機化學和化學反應原理,它們當中的基礎知識將在高一下學期先行登場。大家在預習時需要格外重視基本概念體系的建立,循序漸進,不能因高二學習的知識佔高考的70%就盲目提升難度。

  二、 如何規劃寒假的學習

  元素週期律部分

  元素週期律是高一上學期所學典型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抽象和提升,直接關係到期末考試的成績檔次。學生們將面對兩類非常難以突破的題型:元素推斷題、無機推斷題。

  關於前者,題目將直接從元素週期表上擷取一部分,引導學生藉助初三、高一所學的代表元素、代表化合物的性質,反推出某一關鍵元素的位置。再通過抽象的規律,根據該元素的位置推理得出表中其他位置的元素名稱,進而完成題目。元素、化合物的性質——也就是大量的化學方程式,將作為開始推理的必要條件;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特徵必須與實驗、化學方程式結合,將淪為繞口令一樣的長篇大論,學生背了也無法理解。

  關於後者,高中的推斷題將擺脫初中“猜斷題”的尷尬局面,大量結合元素週期律這一抽象規律,引導學生通過已學的少部分典型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大膽推理,寫出陌生元素、陌生化合物、甚至陌生的化學方程式。從已知推出未知,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素養,也是考察的重中之重。比如,我們學過Cl2與NaOH的反應,但幾乎從來不考那個方程式。實際上化學考試很少直接考方程式,如推斷題的考察模式是希望學生建立如下的思路型別:“根據Cl元素和Br元素在週期表上的位置可知,Br2的化學性質與Cl2非常相似,方程式只需把Cl都換成Br就一定正確。”

  知易行難。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的內容在整個高中階段只學這一次,但它的核心地位不可動搖。如果學生選擇複習元素化合物知識,千萬不能以背方程式為目的,應當重視單質、化合物的化學性質與某個特定元素之間的關聯,重視這個推理過程,重視抽象規律的推廣和應用。

  選修知識的必要鋪墊

  高二將全面展開兩本選修教材的學習,這部分內容包括全新的知識體系——有機化學,以及化學學科所有最艱深的理論的集中——化學反應原理,兩本教材佔據高考的70%以上份額。但是複雜的知識入門也有規律,預習時需要注意方法。有機化學方面一定要建立起官能團的概念,絕對不能又背了一堆方程式就覺得學完了。化學反應原理方面一定要結合每一個具體方程式聯絡理論使用,習題的每一個選項都應當反覆推敲,不推薦大量做題。

  關於有機化學部分,例如2010年北京高考理綜壓軸題第五問考到了一個叫扁桃酸的物質的同分異構體的內容,這一問是當年理綜考試中得分率最低的空,但是難度並不大。每一節課,我們都會專門為學生準備一道典型的數同分異構體個數的題目,一直鋪墊到高二,甚至到高三。

  而化學反應原理部分,例如化學平衡這一非常難以理解的理論內容,在考試中並不會以最難的形式出現。因此同學們先不要面對例如“王后雄”或《學探診》裡面的複雜題目,先吃透結合影象的簡單題。

  總之,我們要把高三的時間大量地下放到高一高二,誰利用好高一第一次學習新知識時的好奇心和動力,誰就能在高三大量地節省時間。  

  有關化學學習方法推薦:

  一、讀。課前必須預習,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要帶著問題去聽課。首先粗讀教材,把握教材的整體,然後找出重點、難點和疑點,理出頭緒,想一想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對疑難問題怎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理解,從另一個角度理解行不行?如高一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概念,考慮為什麼在不同階段對這個概念有不同的提法,以便抓住本質,用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認清氧化劑、還原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和關係。

  二、聽。要求學生在聽課時要全神貫注,緊跟老師的講解思路。比如講一個新概念,要弄清這個新概念,老師是在什麼基礎上提出來的,怎樣分析的,包括哪些要點,例題和新概念的要點有哪些關係,鞏固和加深了概念中哪個要點,新概念與已學過的哪些概念有關係,新舊概念有何不同?使用新概念時要注意什麼條件,隨著老師講解便掌握了概念的內容和重點,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

  三、看。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生在老師實驗教學中不僅要認真聽講,同時還應通過自己雙眼的觀察,將課前讀中的疑點明晰。在課堂上做到看和想、看和聽相結合,不僅學會了化學知識的操作技能,還學會了思考。就青少年的發展看,使他們學會思考比學習具體知識更重要。

  四、記。記是指學生記聽課筆記,以便提高他們聽課質量和便於課後複習。記的時候要注意:

  第一,在聽好課的基礎上記下老師講課提綱。

  第二,在提綱內記下要點及老師的中肯分析、比喻。

  第三,記下練習中老師指出自己所犯的錯誤或對自己特別有啟發的事例。如果課上一時沒記下的內容,可做個記號留下空,課下複習補上。養成良好的聽講、記筆記的習慣。

  五、聯。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把有關的知識理成線,織成網,總結出規律性的知識,拓寬思路,然後將這張網列成譜,以便記憶和複習。比如把分子、原子、離子、原子結構連成鏈,再把元素化合物知識,物質分類,各類通性,反應規律穿成串。如物質性質與物質結構,微觀粒子與巨集觀符號,計算求值與化學用語,無機物分類與各類通性,各類物質性質與他們的反應規律***金屬活動順序與置換反應***,反應型別與氧化還原等會使幾條大鏈之間形成了許多連結點,從而把所學知識理成網路,並逐步養成總結知識的良好習慣。

  六、練。鼓勵學生多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以提高他們的化學實驗技能和解題水平。在教學中除了課內訓練外,還應重視學生的課外實踐和鍛鍊。不但要訓練學生的順向思維、集中思維、單向思維,還要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和立體思維。如一些化學問題,若從問題出現的先後順序覓其答案,往往會受到思維定勢的抑制,而難以求解。反之,若逆向思考求索,可使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