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學說課稿

  離子反應的本質是某些離子濃度發生改變。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的第二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主要對電解質,酸,鹼,鹽的電離本質做了詳細的講解。本課時是在上一節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整個第二節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為以後化學學習奠定基礎。並且,要求學生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學會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的關鍵。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訓練學生科學方法,加深他

  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能通過現象看本質,找出事物變化規律。認識到事物變化過程既有普遍

  性又有特殊性。

  1.3、重點 、難點

  重點: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

  難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2、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我將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採用探究式教學,由實驗複習舊知識,引出新概念,由表及裡地揭示反應的實質,使學生深刻地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定義。並通過關鍵詞的點拔,鞏固了定義的外延和內涵。

  2、採用問題討論式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書中給離子方程式下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離子的符合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從而得出書寫離子方程式實際上是依據該物質在反應體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來決定寫成離子形式,還是寫成化學式,而不是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

  3、通過實驗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順利匯出離子反應的本質和離子互換反應的發生條件,並對離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說學法

  3.1 學情分析

  由於此節課時面對的16,17歲的高中生,他們的形象思維在這一階段還是暫主導地位,所以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這點,以直觀形象實驗教學為主,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探索認清事物的本質。

  3.2學法指導

  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舊知識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使學生基礎知識應該紮紮實實鞏固。在學習過程培養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

  這節課我儘可能用實驗來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目的在於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4、說教學程式

  1.離子方程式的概念及書寫步驟的教學: 本節課,我採用探索式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做Na2SO4與KCl,BaCl2的實驗,要求同學們在做這個實驗的同時要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讓同學們進行充分的討論,並寫出化學方程式。根據同學們的討論結果,引導學生得出Na2SO4與BaCl2反應的實質是SO4和Ba的反應,從而引出離子方程式的概念和書寫步驟。

  2.中和反應的實質:通過實驗:NaOH,HCl的中和反應,和幾組中和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引導學生得出中和反應的實質,從而加深對離子反應本質的認識。

  3.最後有選擇性的通過實驗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複分解反應,得出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澱,放出氣體或生成水,這也是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二***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材把《氧化還原反應》安排在高中化學必修1教材第一冊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中的第三節,有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

  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以後對化學的學習。

  本節教材安排在這裡是承前啟後、合乎情理***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符合由表及裡的學習規律***。它既複習了初中的基本反應型別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又還將是今後聯絡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所以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教學大綱“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一現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裡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

  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2、使學生學會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理清5對概念的關係***氧

  化劑和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被氧化和

  被還原、氧化性和還原性***及它們與化合價、電子得失的對應關係。

  能力目標:1、思維能力的培養:由表及裡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2、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小組討論、代表彙報的形式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

  的品質學習化學;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

  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德育目標: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1.3、重點 、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

  其中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2、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以知識有層次結構為基礎,通過分析,講解,讓教師的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認識。

  3、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通過提問,討論達到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資訊綜合反饋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

  4、多層次,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進行鞏固提高,為此按照上面思路要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完成教學目的,並適時指導學生有關的學習方法,和將採用講述,講義等具有啟發性的綜合教學方法,把教師的認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識體系,培養訓練學生的思維。

  3、說學法

  3.1 學情分析

  初三化學教材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介紹較簡單,即“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生成物是氧化劑。氧氣是一種常見的氧化劑。”和“含氧化合物裡的氧被奪去的發應叫做還原反應。”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然後從化合價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最後從本質上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2學法指導

  通過學情分析我採用的主要是探索引申、分析討論的教法,不斷給學生提出問題,創設情境,誘導思維,激發興趣,層層推進,所以學生就沿著由簡到繁、由低到高、由表及裡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式進行學習,這有利於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特徵及其本質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H2還原CuO的這個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中,氫、銅元素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針對此問題,緊接著提出Na在Cl2中燃燒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問題,順勢引導學生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來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是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然後提出元素化合價有升降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的問題。通過分析講座的學習方法,學生不難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發生轉移,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深刻理解,氧化與還原這兩個相反的過程總是同時存在於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原因是,一種物質失去電子,必定同時在另一種物質得到電子,它們是相反的,又是互相依存的。這樣一來,學生靠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思考分析,突破了重點,提示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與物徵。另外通過練習掌握了表示電子轉移情況的方法後,其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於增強記憶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科學的學習方法。

  4、說教學程式

  4.1 教材處理

  ***1***分散重點、難點:課時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匯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與初中四種基本反應型別的關係。第二課時突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氧化劑、還原劑等十個、五組概念。

  ***2***以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系統概念的建立為主線,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並以基本型別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等為輔線來充實基本概念;同時加以一定量的應用、練習來鞏固、深化和發展概念。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

  ***3***用電子轉移觀點來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由於知識本身較為抽象複雜,且高一學生缺乏對物質結構的認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都較弱,所以學習此內容時會感到困難,而且氧化劑、還原劑等十個、五組概念易混淆,為了方便記憶,由簡入深的方法進行記憶。比如說:通過簡單的反應***Zn+2HCl==ZnCl2+H2↑***來記憶各個概念。這樣就可以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4.2 教學環節的解決辦法

  ***1***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①複習化合價概念,抓住化合價的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係,通過分析氫氣跟氧化銅的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氧失氧、化合價的升降、電子轉移一環扣一環地由表及裡地揭示反應的實質,從而形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②正確理解概念間的相互關係,例如講氧化劑和還原劑時,應著重說明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奪得電子而發生還原反應,還原後的生成物叫做還原產物;還原劑失去電子而發生氧化反應,氧化後的生成物叫氧化產物。讓學生認識到氧化劑和還原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③課堂上要有計劃地留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練習鞏固,並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疑點的解決辦法

  ①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學反應基本型別的關係: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複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對於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看具體的而定.

  ②氧化性、還原性強弱只取決於得失電子的難易,而不取決於得失電子的多少。得失電子的難易往往可以通過反應的條件和反應的程度加以判斷,一般說來,反應條件越容易,反應的程度越劇烈,則得失電子越容易。例如:Na和鹽酸反應比Al和鹽酸反應劇烈。

  ③元素價態與氧化性、還原性的關係:一般常見的處於最低價態的元素具有還原性;處於最高價的元素具有氧化性;而處於中間價態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通常以一種性質為主。如S、Cl2以氧化性為主。

  說明:以上所述解決辦法將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故下面教學程式將不再重述.

  5、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