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數學教學教案有哪些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有哪些?教師課前必備的教案是怎麼樣的呢,想一睹為快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小學數學教學教案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一、分數的基本性質數學教案教

  學前的思考:

  一、一則Flash動畫故事引入: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哦!不對,是三個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歡吃老和尚烙的餅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塊一樣大小的餅,想給小和尚吃,還沒給,小和尚就叫開了。矮和尚說:“我要一塊!”高和尚說:“我要兩塊!”胖和尚說:“我不要多,只要四塊!”老和尚聽了二話沒說,立刻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取其中的一塊給了矮和尚;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八塊,取其中的兩塊給了高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十六塊,取其中的四塊給了胖和尚,一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同學們,你知道哪個和尚吃的多嗎?---教師播放這則故事為學生提供“猜想”素材。“猜想、驗證”不但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方法。由此我聯想到“性質”的學習過程是否也可以讓學生在猜想、驗證中主動生成。

  二、學生動手操作,用事實說明,作好新知鋪墊:在揭題前,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用三個同樣大小的圓摺紙、塗色,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充分感知數學事實,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為“驗證”“性質”作好鋪墊。

  三、得出結論後,滲透“形式與實質”的辯證觀點:揭示“性質”後,教師讓學生回顧故事內容,驗證“猜想”到底哪個和尚吃的多,從形式上看矮和尚吃的多,但比較的事實說明吃的一樣多。教師再一次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說明“形式與實質”的辯證觀點。

  教學設計:

  一 故事提供“猜想”素材:Flash動畫故事引入.***教師出示課件***

  師:今天老師很高興和同學們在一起共同學習,同學們心情怎樣?

  生:高興!

  師: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禮物,請同學們仔細欣賞。***教師出示Flash動畫故事,學生欣賞。同時教師提出欣賞要求,***

  師:***欣賞後***同學們,你知道哪個和尚吃的多嗎?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

  師:到底誰回答得對呢?上完這節課你們一定能得到準確的答案.***通過欣賞為學生提供素材,設懸念,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二 用事實“驗證”,完整性質。

  1.實際操作列等式證實分數大小相等。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拿出三個大小相等的圓來,分別用陰影部分表示每個圓的

  .

  ***板書: ***

  ***教師觀察,學生小組合作,有平均分的,有塗色的,小組成員配合默契***

  師:比較一下陰影部分的大小,結果怎樣?陰影部分相等,說明這三個分數怎樣?

  生:陰影部分的大小相等。

  師:陰影部分相等說明這三個分數怎樣?

  生:三個分數相等。

  ***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將板書的三個分數用“=”連線。***

  2.觀察課件證實分數大小相等。

  師:***出示課件***老師有三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形,誰能用分數表示出黃色部分呢?

  ***請生板書出 ***

  師:這三個分數所表示的長度怎樣?這又說明了什麼?

  ***隨著學生回答老師在三個分數間用“=”連線。***

  3.初步概括分數基本性質.

  師:仔細觀察兩個等式,每個等式的三個分數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生:第一個等式中的三個分數分子、分母都變了,但分數的大小沒變。***師進行評價***

  師:同學們從左到右觀察第一個等式,想一下,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怎樣變化才保證了分數的大小不變的?

  ***教師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氣氛活躍。***

  師: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敘述出來呢?***師指名口述***

  生1:從左往右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擴大了,也就是分子分母都乘了一個相同的數,但三個分數的大小沒有變。***生2進行了補充***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請大家給點掌聲好嗎?

  ***學生掌聲起,激情高長,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師:***出示課件***請看大螢幕,老師是這樣敘述的“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個數,分數大小不變”。

  師:同學們從左到右仔細觀察第二個等式,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才保證了分數大小不變呢?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變化規律敘述出來?

  ***小組討論後,同法讓學生小結規律,並請同學給予評價,讓學生抒發自己的見解,體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化。然後教師在課件中補充“或除以”三個字。***

  4、完整分數基本性質:

  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填空:

  ***教師請一位會操作滑鼠的同學在課件中填空***

  師:第3題*** ***裡可以填多少個數?第4題呢?

  生:可以填無數個。

  師:*** ***裡填任何數都行嗎?哪個數不行?***學生交流後老師指名回答***

  生:不能填零。

  師:為什麼不能填零?

  生: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

  師:所以我們總結的這條規律必須加上一個條件“零除外”

  ***教師在課件中填上“零除外”三個紅色的字,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

  師:這個變化規律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指名照課件主讀出性質***

  三 深入理解分數基本性質

  1.學生自學,深入理解性質。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8頁,自讀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歸問:分數的基本性質裡哪幾個詞比較重要?為什麼“都”和“相同”很重要?為什麼“分數大小不變”也很重要?為什麼“零除外”也很重要?

  生:因為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才不會變化。***同學評價***

  2.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1。***完成後小組內互相評價***

  3.找出與相等的分數:   ***教師出示課件,請一位同學在課件中連線,教師進行評價***

  4.請同學們自學並完成例2、***教師巡視,個別進行輔導***

  ……

  四 照應Flash動畫故事,滲透“形式與實質”的辯證觀點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自制的三個同樣大小的圓餅

  師:現在誰知道三個和尚,誰吃的多呢?***學生爭先恐後的想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三個和沿吃的一樣多。

  師:同學們以後思考問題一定要多動腦筋,瞭解實質後才能得出正確答案,我們不能從形式上看著事物去做出判斷。

  ……

  五 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板書課題***

  教學後的感悟:

  1.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學生親自驗證的過程,通過“驗證”學生感受了數學的嚴謹性。設計以“猜想--判斷--觀察--驗證--概括--深化--提高”的環節,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在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同時,感知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注意滲透學生自學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同時教給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方法。在師生共同協作的過程中,達到課堂教學方法的最優化,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2.猜想素材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碰撞,開啟了學生髮自內心的探索學習。

  3.教學中取捨教材、取捨手段,著眼於學生的學習。教學中既運用了資訊科技,又把傳統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讓資源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優化教師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教案二、因數和倍數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五年數學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除的意義,理清“除盡”和“整除”的關係;理解和掌握因數和倍數的意義,瞭解因數和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2.能判斷一個數能否被另一個數整除,會根據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描述兩個數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根據資訊進行分類、總結、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會進行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概括的能力。

  3.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並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交流、對話的意識,積極探索的精神,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整除的意義、因數和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並理解因數和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交流生活中的數學資訊

  師:***拿著數學課本***問這是一本?

  生:數學課本。

  師:“數學”就是關於“數”的學問,我們的身邊有“數”嗎?

  生:有。

  師: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生1:我有7本書。

  生2:我有3個好朋友。

  生3:我們班裡有26名女同學。

  ……

  2.根據資訊組成應用題。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數學資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課件出示***

  師:請根據你們的生活經驗,選擇兩條相關的資訊組成一道簡單的應用題,並列式計算。***學生伴隨輕音樂讀題思考***同桌的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看,你先擇的是哪兩條,求的是什麼?怎麼列式?

  [評析:學生的學習材料來源於學生自己,並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找準知識的生長點。這樣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積極狀態,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著興趣,學生樂於繼續學習下去,而無須教師強迫學生學習。]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觀察以上這些算式,並根據算式的特點分類,分好後小組交流。

  ***學生自己分好類後小組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麼分類的?

  師:為了方便,老師給它們加上序號

  師:從同學們的分類中可以看出:分類的標準不同所得的答案也不同,那我們先選擇其中的一種分類來研究。***課件出示***

  師:***先擇②和⑦分為一類,①③④⑤⑥分為一類***這位同學他是按是不是除盡來分類的,那什麼叫除盡?什麼又叫除不盡呢?

  生:商是有限小數的就是除盡,商是無限小數的就是除不盡。

  [評析: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分析、比較和分類,在頭腦中建立了小數除法、有餘數的整數除法和沒有餘數的整數除法三種類型的除法的表象。學生的分類,恰當地提供了學生學習新知的素材資源,使學生樂學、會學。]

  三、歸納特徵

  師:我們再來仔細觀察這些除盡的算式,看看這些算式還能不能再分分類,你準備怎麼分?

  師:我們可以將***學生分類後***指著整除的一組算式:象這樣被除數、除數和商都是整除而且沒有餘數我們就稱它為“整除”***板書:“整除”******課件出示***

  師:那我們仔細地觀察整除和除盡有什麼關係呢?

  生:除盡的範圍比整除的大。

  師:如果我們用一個大圈來表示除盡,那整除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圈。***課件出示集合圖***

  師:你還能再舉出一些整除的算式嗎?

  ……

  師:整除的算式實在是太多了***在整除的小圈後加……***那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來概括整除算式呢?

  生:用a÷b=c***板書***

  師:是不是要加個什麼條件呢?

  生:b≠0***板書***,因為b=0,除法就無意義了。

  師:如果a、b、c都是整數***板書***,且b≠0,那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這裡a就是b和c的倍數,b和d就是a的因數。

  [評析:教師先從圈中拿去除不盡的除法算式,再將這些能除盡的算式進行分類,揭示出整除的算式。這樣以集合圈的形式,滲透整除和除盡的關係。在學生找出了整除算式的特徵後,教師請學生再舉一些這樣的算式,讓學生再次感悟和應用整除算式的特徵,並體會象這樣的算式有無數個。並通過用一個含有字母的算式來抽象概括,既讓學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數的簡便,又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數的整除的概念。]

  師:如15÷3=5,我們就說15能被3整除,或3能整除15。15是3和5的倍數,3和5是15的因數。誰來說說這幾道的***指著黑板上的幾道整除算式***?

  師:我們一起看看書P49的練一練1。***課件出示***

  生……

  [評析:教師針對內容的特殊性,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直接說明、學生模仿。不容忽視的是,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記憶和模仿還是必要的。在教師揭示了數的整除的概念後,通過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說、請學生說和學生自己任選兩個算式說給同桌聽,到一起其說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通過讀來區分兩種說法的區別,自我感悟。]

  四、評價體驗。

  1、談收穫。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是怎麼學會的?

  2、自我評價。

  師:在這節課裡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評析:用談收穫、評價體會的形式結束課堂,學生既可以談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也可以評價自己的表現及同學的表現,培養了評價能力,並體現出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同時也使體會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