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課後反思

  教師們在教學過程結束之後都有什麼樣的教學反思呢?讓我們來整理一下吧!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課後反思,希望對你有用。

  ***一***

  “噸的認識”是三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物件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噸”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如何讓學生“體驗”“1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在學習“噸”這個質量單位前,學生已經對克和千克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了1千克=1000克。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而一般的物體可以用千克作單位。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了測量較重的物體或者是大型物體時常用噸作單位。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也不可能像認識克和千克那樣讓學生親自體驗。所以,對於噸這個質量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中,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主要通過一個學生***班上最胖***的體重是40千克,25位學生才1噸;老師體重70千克,約15個才1噸;兩頭牛的體重也大約是1噸……讓學生在對比的數字中充分感受1噸之大。

  整節課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絡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體驗、分析、推理、估計、想象,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以具體的實物建立“1噸”的表象,讓學生確實感受到“1噸”是很重、很大、很多的。同時,在教學中讓噸的單位換算融入在“師生和動物體重”的估計與轉換之中。使學生在主動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鍊,情感得到體驗,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雖然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在教學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

  1、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

  2、是否有更好、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

  3、“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雖然舉出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但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藝,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及時記錄自己的得失並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趣味性,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課。

  ***二***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好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源於生活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置身於日常生活當中。看到、聽到、想到的都是平時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進入參與學習的狀態。如:激趣匯入中,我創設了和媽媽上水果市場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學生對這既是熟悉,又感覺親切,很快就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更引發了他們對新知識“噸”的求知慾望。因此,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給思維以動力。這樣安排,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有機地聯絡起來,使學生感受到今天就學的知識來源生活,有利於激發學生認知的興趣和情感,喚起學生探究學習的慾望。

  二、聯絡生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要勇敢地從教科書裡跳出來,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更廣闊的天地間開展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內心的感受、體驗結合起來。在教學“噸” 這個單位時,由於“噸”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接觸,遠遠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物。例如:通過“選大力士提水”、“同學互相背一背”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內能提供的條件來感知體驗一噸。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數學原理的奧祕就是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數學更有趣。

  三、聯絡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會了新知以後,學生就會產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慾望,以獲得成就感。否則就會產生知識無用的想法,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要緊緊地把握好這一大好時機,設計出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的練習,滿足學生的願望。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於是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絡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在拓展應用的練習中,更體現了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問題數學化,讓學生體會對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發揮威力。這集基礎性、應用性、趣味性、開放性相結合的數學問題,不但鞏固了簡單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將書本知識活學活用。使小小的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必須貼近生活,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有趣。讓數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讓學生不但學到知識,還能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勝任社會的需要。

  ***三***

  偶爾聽一個學生說:嗨!大家好!我是小馬虎……過了那麼多天他居然還能記得做的一個習題。這正是我所教學所要的,特別是一節公開課所要的。我覺得一節課特別是一節公開課不能給學生留下點什麼,那是非常遺憾的。本節課學生有三個方面的印象是比較深的:1、學生搬運礦泉水的活動,小記者的採訪。這一活動讓他們體會1噸大約就是50桶礦泉水那麼重,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我能搬起那桶水,我能做小記者等。2、估計體重,自己的和全班人的體重跟1噸的關係,學會了單位間的換算。3、“日記一則”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我不能做小馬虎。本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得有味,教師教得有勁。不足之處是:課後的習題少了點,沒到下課時間提早下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