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設計

  倍的認識是三年級數學考試中的重點難點,數學老師做好優秀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這門功課。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76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會解決簡單的關於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

  3、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學生動手、動腦、和動口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會解決簡單的關於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若干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教學例2。

  1、擺小棒遊戲。

  1***請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擺一個正方形,數一數要多少小棒?

  2***在教師的引導下襬出第二個正方形,數一數兩個正方形要幾根小棒?

  3***在教師的引導下襬出第三個正方形,數一數三個正方形要幾根小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動手操作,從1個4到2個4,再到3個4的等,逐步明確幾個幾的問題,便於理解“倍”的概念。

  2、揭示“倍”的概念。

  剛才大家在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時候,每個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就用去2個4根,擺3個正方形就用去3個4根……這裡的3個4,我們還可以來表達——那就是4的3倍。

  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描述2個4的情況,以及5個4、6個4等情況。2個4我們可以怎樣說呢?5個4、6個4呢?

  二、教學例3,強化概念,鞏固認識

  1、出示例3引導明確題意。請大家認真觀察圖示,誰來說一說這副圖的意思?

  2、引導分析,正確解答。

  1***小精靈提出了求“第二行擺了多少個?的問題,請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擺的圓片數和誰有關係?請找出題目中相關的語句。

  2***引導學生繼續擺圓片。

  3、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擺的?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4個2是多少?你能夠列出一個相應的算式嗎?

  【設計意圖】: 嘗試解答關於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題目,繼續鞏固和強化對相關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明確求該類問題所用的方法。

  三、學習效果測評

  1、指導嘗試練習。

  2、完成教材76頁《做一做》

  3、說出你是怎樣列式的?說出你的想法。

  【設計圖意】: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為下一步學習做好鋪墊和孕伏。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是低年級數學課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倍”的概念定義,所以低年級學生要建立“倍”這一概念,應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過自己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比較,從而得出兩數之間的數量關係。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體現了層次性和坡度性。

  由例題開始,通過課件展示兩種蝴蝶只數的變化,從而引起倍數關係的變化,讓學生邊看圖邊說,使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擺小棒,講數理,做第一層次的練習;第二層次畫圖,教師只畫出第一行的圖形,第二行的圖形讓學生自己定,是第一行的幾倍,通過畫一畫使學生加深對“倍”的含義理解;最後,設計了一個瀏覽動物園的情境,讓學生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使學生既感新鮮又感親切,興趣盎然。整個教學過程,老師始終抓住把什麼當作1份,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這樣的幾倍,來幫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

  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重視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教師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畫一畫等,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擺的圖來說數理,降低了數理表述的難度,落實減負的要求。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建立 “倍”的概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教師從學生喜愛小動物入手,例題出現顏色豔麗的蝴蝶,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後,還創設帶小朋友遊動物園的故事情節,通過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動物造型吸引學生,讓學生根據動物圖,用“倍”說一句話,調動了學習興趣,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使他們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數學就在我身邊,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反映數學實用性的機會很多,只要教師把握機會,就能讓學生充分體現數學的實用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數學知識是一條明線,得到數學教師的重視,數學思想方法是一條暗線,容易被教師所忽視。但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比交待知識更重要,因為這是數學的精髓和靈魂。教給學生思考方法、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未來發展服務,讓學生在腦海裡留下數學意識,長期下去,學生將終身受用。

  在這節課中,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進行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圖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看到擺、畫,都反映出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學思想的。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1、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於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我總是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有時候,一個孩子忽然學習進步很大,老師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學習退步了,一問原因,一般就是家長最近很忙,沒時間管他。學生學習退步老師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補課。老師不希望有一個學生掉隊。

  2、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採取這樣的方法:先複習這一星期所學的知識,理通脈絡;然後再把這周的作業做出來,並進行檢查;最後把下週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如果採用這樣的方法並堅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3、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有些題目孩子不懂,家長要耐心地解釋題目的意思,鼓勵孩子不懂就問。但是家長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他,我想只要你把題目解釋清楚,孩子是能夠自己解答的。我發現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賴性比較強,不願獨立思考,課堂上要麼等著老師講解,要麼轉來轉去指望其他同學。這些同學在家裡做作業也肯定很拖拉。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二年級學生已入學一年,有了一定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但由於年齡特點,在數學學習上容易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學生年齡小,有意識的注意力差,永續性也不長,一節課40分鐘,很難堅持到底,往往聽了一半就思想就開起了小差,或東張西望,隨意說話,或小動作不停。

  二、聽講方面:不能傾聽是許多低年級學生的通病。但學生的自我表現欲較強,往往一句話還沒有來得及聽完整,一知半解時便搶著回答,聽不進老師的建議和其他同學的發言。

  三、看和寫的方面:粗心馬虎,經常把題看不完整、把數左右看顛倒或上下看錯行、把運算子號看錯,或把圖看不全面。寫的時候精力不夠集中,算對的卻抄錯,書寫不認真,書面不整潔,寫完不檢查。

  四、想的方面:二年級學生思維發展還不全面,沒有系統性,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遇到需要邏輯思維或考察空間想象能力的問題,思維跟不上,腦子裡轉不過來彎,便會不知所措,應付塞責。

  五、語言方面:由於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詞彙少,語言單調、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頭表達時也常常說不清、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