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們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你準備好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以供大家閱讀。
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於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為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 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較大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匯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裡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裡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為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著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啟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抬一抬。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為4袋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螢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才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例項。***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5、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 ***千克 6000千克=******噸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 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00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於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三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物件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噸”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如何讓學生“體驗”“1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在學習“噸”這個質量單位前,學生已經對克和千克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了1千克=1000克。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常用克作單位,而一般的物體可以用千克作單位。這樣一來學生就知道了測量較重的物體或者是大型物體時常用噸作單位。但是“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也不可能像認識克和千克那樣讓學生親自體驗。所以,對於噸這個質量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中,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主要通過一個學生***班上最胖***的體重是40千克,25位學生才1噸;老師體重70千克,約15個才1噸;兩頭牛的體重也大約是1噸……讓學生在對比的數字中充分感受1噸之大。
整節課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絡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體驗、分析、推理、估計、想象,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以具體的實物建立“1噸”的表象,讓學生確實感受到“1噸”是很重、很大、很多的。同時,在教學中讓噸的單位換算融入在“師生和動物體重”的估計與轉換之中。使學生在主動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鍊,情感得到體驗,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雖然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在教學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
1、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
2、是否有更好、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
3、“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雖然舉出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但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藝,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及時記錄自己的得失並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和趣味性,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