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參考

  英美文學經典作品是英語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水平離不開英美文學作品閱讀的訓練。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高校英美文學課程的開展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高校教育中更側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近年來我國高校在課程設定上文學課程的比例不斷增大,這對於學生自身修養及關注人文、熱愛生活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高校英語專業對於學生英美文學的學習也較為重視,開設了英美文學課程,學生通過英美文學課程可能更好地對英美國家的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解,從而為自己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高校學生通過英美文學課程的學習,可以在閱讀經典文字的過程中學到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對自身所養的不良英語使用習慣進行糾正。

  一、高校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英美文學課程的設定為高校開展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英美文學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對英語國家歷史背景的瞭解,從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到政治經濟,從而為學習英語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但是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卻沒有想象中的美好,英美文學課程的設定也沒有完全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失去了開設英美文學課程的真正意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學模式不夠完善,教師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學方式比較古板,因循守舊,毫無創新,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導致英語教學水平不高。在僵硬的教學模式下,有些學生認為以後不會從事英美文學的研究工作,所以對英美文學的學習自然不感興趣,只是單純地挑選自己認為有用的課程來學。而部分為了以後的學業考慮的學生,也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美文學,但是由於學習的出發點以及教師授課方式限制,在英美文學學習的過程中,都是以應付考試的方式來學習,主要是對作家作品的死記硬背,而沒有真正地瞭解英美文學的內涵。英美文學課程的開展現狀制約了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所以急需改進英美文學課程的授課方式,完善教學模式,為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的條件。

  二、採用以自主講解為主、教材為輔的授課方式

  各高校英語專業所採用的英美文學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無論是採用哪種教材,基本都是由文學史和文學選讀構成,但是由於教材的編寫與實際授課時間之間存在衝突,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時間不夠及分析不足等問題。在實際的課程講解過程中,由於教材設定的內容過多,在課堂上根本無法全部講完,更不用說將知識點講透。所以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於大部分內容都是採用一帶而過的方式,不僅學生無法理解,並且浪費了有限的課堂時間。文學史和文學選讀二者之間本身就是互相映襯的關係,通過文學史的講解,為學生了解英美文學打下理論基礎,而通過文學選讀可以加深對文學史的理解。但是有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由於授課方式或者授課時間的限制,卻將二者分開來講,導致兩個部分之間的關係無法體現出來,失去了教材佈置的合理性。

  為了使學生能夠全面地對英美文學進行學習,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授課方式,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以自主講解為主,教材為輔的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方式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地瞭解,熟悉其中的知識點,然後將教材內容進行梳理,針對英美文學各個時期的特點整理出清晰的脈絡,然後有重點、有層次、有目的向學生進行英美文學知識的介紹。而針對授課時間不充足的問題,可以對時間分佈進行調節,將文學成就較高及影響更大的文學時期重點講解,帶領學生細讀文字,對一些成就不突出的時期則可以簡要介紹或是不講。在英美文學的課程安排中,因為英國文學比美國文學的研究更加細緻,研究內容以及時間所佔的比例較大,所以可以將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的時間比例進行調整,多分配一些時間在英國文學的講解中。對授課內容進行精簡,做好取捨,將重點突出出來。

  三、設計藝術的文學課堂

  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接觸譯文版的英美文學小說,但這對於研究英美文學是遠遠不夠的,在英美文學課程學習過程中,由於文學時代的劃分及文字的含義都具有龐雜及枯燥性,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記憶的難度,缺乏興趣。所以在教師系統和深刻的對文學知識進行講授時需要對文學課堂進行設計,使其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從而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學習的興趣。

  ***一***打破單一教師的授課模式

  英美文學課程內容較為龐雜,授課任務量較大,教師由於受制於課時的限制,很難深入、全面地進行講解。而且在課前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對基礎知識進行整理,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對課堂的互動環節進行設計,所以在英美文學課程授課過程中較為單調,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所以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對傳統的一個教師一授到底的授課模式進行改革,將英美文學課程由多名在文學方面有一定研究的教師來進行分擔授課,根據各教師自己所擅長的內容來分別講解不同的時間和不同風格的文學特點,這樣教師不僅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前備課,課堂上講解的深度也能夠進一步深入,同時還能夠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較強的新鮮感,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二***加大“文學選讀”的分量

  正如在上文提到的,英美文學課程是“文學史”和“文學選讀”的結合。但這兩方面卻不可能完全對等。傳統的教學模式重“史”輕“選讀”,教師側重於對文學發展歷史的介紹,只留下極少的時間帶領學生瀏覽文字。學生只能從教師的講解中記憶文學和文字的特點,沒有時間在具體的文字中求得證實,所以筆者提倡相反的重“文字”輕“史”的方式。根據現在教材的編排方式,文學史的知識完全可以通過讓學生提前閱讀教材,自主提煉某一特定時期文學作品所具備的共同特點,但讓學生自己閱讀具體文字是相當有難度。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加大引導學生進行“文字選讀”的分量,掃除學生在理解文字語句上的困難,並通過分析具體的人物形象,欣賞獨特的表達方式,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自然地加入文學術語的講解,將對學生的學習大有裨益。   在給本科生講授英美文學課程時,適當地引入簡單的文學批評理論也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深刻地理解文字。通過加大“文字選讀”的分量,可以讓學生透過文字看到活生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每個文學時期的特點,有益於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速度。

  ***三***適當加入比較文學的學習方法

  文學現象多種多樣,互文現象時而有之。比較文學是在文學史和文學批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學生對某一個文字的記憶可能很單薄,但通過與另外一個文字的對比學習就會加深印象。學生可能對英美文學文字很陌生,但卻對中國文學相對熟悉,因而可以通過比較文學的學習方法將英美文學與中國文學對應比較,加深學生對文字的印象。通過這種對比,能夠拉近學生和陌生文字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習效率。

  四、鞏固教學效果,著重課後反饋

  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就是準確找到教學活動的切***,而最好的學習活動切***往往來自學生的反饋資訊。因此,教師迅速、恰當地獲取學生的反饋資訊是當堂課教學成敗的關鍵。根據反饋的資訊,教師可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難度、教學進度及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個人認為可以通過寫讀書心得和自我創作的方式進行反饋,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一***要求學生寫文學鑑賞心得體會

  讀書貴在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可以從語言學的角度探究作家的遣詞造句,詩歌的格律、壓韻與體式;可以聯絡作家的生活背景,研究作家的寫作思路和小說的整體結構;或者對文學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或作家的寫作風格進行分析甚至還可以指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暴露的不足之處。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更好地貫徹“批判地繼承”的精神。總之,文學作品可以為寫作提供題材和內容,而寫作則又深化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兩者互為補充。

  ***二***鼓勵學生進行文學創作

  文學創作是藝術與個性的結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受大師們語言藝術的薰陶,進行自我創作,把自己的個性特點發揮至極。這是學習文學課程的最高境界,也是學以致用的最佳體現。當然這要取決於學生的個人水平與興趣愛好,所以這裡只是提倡與鼓勵,並不嚴格要求他們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

  五、大力推行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授課方式之一,通過多媒體課程的優勢,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在英美文學課程中同樣如此。有很多英美文學作品已經改編成了電影,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播放電影,通過電影這種直觀感受,能夠更加深刻感受英美文學的歷史和文化。電影的播放不僅能夠從視覺上對英美文學歷史背景進行了解,同時還能夠通過語調發聲等提高英語聽力。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英美文學背景下的畫作,通過直觀觀察,能夠更好地詮釋教材中的概念性問題。多媒體裝置的應用可有效地提高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水平,從而為高校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的條件。

  六、結束語

  在當前素質教育備受重視的新形勢下,高校開設英美文學課程具有必要性,所以為了更好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學習的興趣,作為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師需要從授課方式和課堂氛圍入手,帶領和引導學生深入瞭解英美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強化自身的語言感知力和應用能力。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