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代發
英美文學是集英美國家的歷史、宗教、藝術和文化等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為一體的一門課程,能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知曉英美國家的基本概況。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英美文學改編電影對原著的繼承和發揚
一、引言
文學和電影是藝術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文學以文字的描寫為載體,使抽象的事物和情感、思想形象化、具體化,而電影是藉助電影技術將人物、場景、語言等表現手法結合起來,將具體的事物抽象化。電影將文學作品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呈現,既豐富了電影作品的思想內涵,又能賦予文學作品新的理解和詮釋,進而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文學藝術。
二、電影改編賦予文學經典新的思想精神
《野性的呼喚》是1903年作家傑克?倫敦發表的經典小說,小說中描寫的是一隻名叫巴克的狗,從小生活富足,久經貴族氣息的渲染,是一隻“具有文化氣息的狗”,但是一場“淘金熱”徹底改變了它的命運。在阿拉斯加經受著難以想象的折磨,面對艱險的環境、繁重的勞作、不公的待遇,為了生存,它掙脫了文明與禮教的束縛,開始變得狡猾、血腥,在不斷地偷竊與廝殺中成為新的領袖,引領了又一輪的弱肉強食。它內心的野性被點燃,變成了最殘酷的野獸,幾經輾轉,遇到了最後一個主人,重新感受到了溫暖,但叢林的呼喚讓它在愛與野性的釋放中矛盾著,直到主人的身亡,已再無牽掛的它才完全擺脫了束縛,應了內心野性的呼喚,成為叢林中最恐怖的野獸。
小說充滿浪漫主義思想,注重想象與聯想,以狗喻人,通過對巴克的不斷描寫,讓它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文中的語言生動非常,以其無限的意境,讓讀者有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然而在這部小說中,我們看到了無盡的壓迫和痛苦的掙扎,而文中巴克迅速地適應北國的環境,深刻地體現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進化論思想,其中“物種”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在此,我們雖在作者的浪漫主義文筆下,卻感受著深深的階級觀念,在最後,巴克被叢林中野性的力量所召喚,也體現出深深的宗教痕跡。所以,在小說中我們體會,作者在其社會背景下,是以巴克的境遇來表達著對社會的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爾虞我詐,矛盾重重,那種出於本能的對愛與自由的嚮往,已在不斷地折磨中漸漸消失,喪失的人類文明讓作者感到無比悲哀和失望。全文整體都是以壓抑和痛苦為基調,即使在不斷地抗擊中,即使成為“王”的那一剎那,悲哀也深深地埋在我們心底,無法自拔。
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不僅尊重原著,以浪漫主義色彩描述著整個故事與情節,更賦予了原著新的思想精神,它引領著我們以更勇敢、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電影作品讓我們不再關注巴克是否受過文明的薰陶,它將觀眾帶進了劇情中,似乎每一個人都是巴克,或許都在承受著社會和生活所帶來的痛苦和壓力,但更多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勇敢、堅強這種向上的精神,讓我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三、電影改編賦予文學經典新的時代特點
作家簡?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自誕生以來就風靡整個英國,並且直至今日,在全世界範圍內仍廣泛流傳,擁有大批的忠實讀者。小說主要以班奈特一家五個女兒的婚姻為線索,展現了四種不同的愛情觀及對不同生活理念的追求,也表現了作者個人的婚姻愛情觀。這部小說先後被改編成了九個版本的電影,無論哪個版本,實際上都在其影視作品上印著深深的時代烙印,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每個版本都在對原著中的故事情節和思想內容進行更深刻的挖掘和刻畫,其中最具價值的就是2005年創作的版本,它在繼承原作的基礎上,採用了現代化的演繹手法和電影技術,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讓現代人接受並喜愛《傲慢與偏見》中所蘊涵的藝術魅力,並將這部文學作品推向了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下面,筆者就通過幾個細節來分析電影《傲慢與偏見》對其小說原著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2005版的《傲慢與偏見》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以現代化電影技術和表現形式將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展現在觀眾面前,既注重對小說原有情節的保留,又使小說的情節得以濃縮和昇華。小說中的人物背景和身份地位是通過班奈特一家的對話得以交代的,而在電影表現中,利用現代科技,將主人公們的生活環境及社會場景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美麗的田園風景、樸素的家庭裝飾都能夠讓觀眾體會到這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沒有富裕的生活,這也就為後面對貴族生活的推崇與追求奠定了基礎。小說中主人公的性格和美貌都是在側面的描述和不斷的對話中逐漸體現,讓我們擁有想象空間的同時,更需要不斷地推敲和分析,但是在電影中,通過對其生活場景、衣著服飾、行為動作的綜合展現,尤其加入了音樂背景的烘托,讓主人公的形象一下子就展現在觀眾面前,讓人物更加鮮活飽滿,具有魅力,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第二,2005版的《傲慢與偏見》在情節表現上更加精練,對小說中多次的舞會場景進行濃縮和改編,精簡改編成兩場最具代表意義的舞會,其中又加入了新的場景和行為描寫,讓兩個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更加鮮活,更具鮮明的人物特點。兩場舞會都是圍繞主人公的情感發展而進行,第一場就加入了伊麗莎白邀請達西跳舞被拒絕以及舞會要結束時伊麗莎白機智聰明地解決危機的場景,烘托出了達西的傲慢態度,為他對伊麗莎白的好感埋下了伏筆,也為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種下了種子,這種安排讓人物矛盾更加直接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沒有任何的贅述,為第二次舞會的戲劇衝突埋下了伏筆。而第二場舞會中,毫不猶豫地繼續增添矛盾衝突,韋翰的話讓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厭惡不斷加深,而達西卻對這個美麗聰明的女子更加關注。僅僅通過這兩場舞會,就讓男女主人公的全部情感和生活衝突完全展現,毫無疑問,這樣的兩個人成為愛人是觀眾不敢置信的,也就增加了這部藝術作品的趣味性,令觀眾更加喜愛。
第三,《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作為女性權益的擁護者,她的作品中也必不可少地體現著對女性主義思想的倡導,小說中的伊麗莎白美麗、大方、勇敢,擁有高高在上、不可褻瀆的貴族般的氣質,她主動地選擇愛情與婚姻,對達西的拒絕和對愛情的追求成為那個時代女性的代表,宣洩著對男權主義的不滿。而2005版電影中的伊麗莎白,少了份淑女的端莊和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卻多了份親切與狡黠,使得她的美好更貼近生活,讓人們不由得從心底裡喜歡這個美麗、聰明的女孩,這體現出了在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序中,女性主義已經迅速地崛起,新時代的女性已不需要身份的裝扮,女性學會了以自己的視角看問題,不再依附於男人的喜好,而是以最自然、最美好的狀態出現,自由地選擇愛情與婚姻。電影對文學作品的改編與發展都烙著時代變化的印記,以不同的視角和理念展現著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這既能使文學經典得到更好的傳承,也能讓其文學價值和思想內涵得到提升和發揚。
四、電影改編使文學經典中的
角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經典文學作品不僅要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更要有個性鮮明的角色塑造。《巴黎聖母院》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對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社會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強烈的對比方式揭露了當時社會人性的扭曲,給人們以巨大的震撼。它是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的文學作品,其中接連不斷的戲劇衝突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定位都能給電影改編提供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其中以1956年版的電影改編最為成功,它以更加形象、更加直接的方式將美與醜進行了強烈的對比,點明瞭美與醜的定義,讓角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電影中女主人公愛斯美拉達就是完美的代名詞,她不僅擁有完美的身軀,更擁有崇高的心靈,她擁有讓男人傾倒的魅力,純真善良是她最可愛的品質,卻也是造成其一生痛苦的根源,這美與醜的交織成就了她的愛情悲劇,也造就了她悲慘的一生。當可愛的品質讓她受盡寵愛的時候,當美麗活潑的她被眼前的假象所矇蔽的時候,當善良的她被誣陷、被拋棄的時候,觀眾們都震驚了,原來美與醜並沒有確切的界限,原來美與醜只在一念之間。愛斯美拉達在為了保全甘果瓦的性命,犧牲自己的名節,接受他成為自己的丈夫的時候,是否想到過有一天她會被他無情地傷害?當她將水送到烈日下被鞭笞的敲鐘人嘴邊的時候,她又是否會想過這個人才是她一生的歸宿?愛斯美拉達的善良引起了觀眾對她的喜愛,也因其單純而對她無限憐憫,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愛斯美拉達的形象一下鮮活於觀眾的腦海之中,成為永恆的經典。
卡西莫多則是“醜陋”的代名詞,面目醜陋、身體殘疾且不善言辭,他的醜陋已經達到了人類的極限,電影中的卡西莫多終日生活在教堂裡,因醜陋的外表而不能見人,終日與鍾為伴,生活在陰影之中。銀幕中的他甚至不能讓我們選擇漠視,因為他的外在太醜了,讓觀眾甚至不敢想象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擁有愛情。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每次的出場中,讓我們不斷地感受著他純潔的心靈,甚至在電影結束時,我們已經忘記他的外表,他內心的光環足以彌補任何缺陷。因副教主的救命和養育之恩,他俯首帖耳,甘心為奴;因愛斯美拉達的滴水之恩,他以命相抵,毫不顧忌;面對著心愛的人,他一心守護,不敢褻瀆;面對著愛人的拒絕,他堅持守候,甘之如飴。這樣在視覺和心靈上的強烈衝突,把美與醜的矛盾推到了極致,然而在電影的表述中,在卡西莫多的身上,這美與醜的結合又無比的和諧。電影結束後,卡西莫多的美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填補了我們對美的膚淺理解的空缺,使卡西莫多這一形象成為觀眾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克洛德,聖母院副教主,披著神職人員的外衣,享受著神聖光環,但其靈魂卻無比骯髒,扭曲的心靈讓他毀滅了愛斯美拉達和他的愛情,也毀滅了他自己。弗比斯擁有英俊的外表,骨子裡卻粗鄙低俗。還有甘果瓦,貌似才華橫溢,實質上卻是沒有責任感、自私自利的小人。這些人都與卡西莫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他們的形象特徵明顯,都在觀眾心中成為一類人的代表,那就是道貌岸然、內心險惡的小人,在卡西莫多的對比下,越發顯得可恨。
電影改編中精彩的演繹,運用表情、語言、衣著、場景等不同的表現手法,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更加鮮活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美與醜的對比更加強烈,造就了更加鮮明的人物性格和更加獨特的人物形象,使我們更加體會到作者對男女主人公的憐憫以及對社會的強烈控訴。
五、結語
通過對以上三個電影改編作品的分析發現,電影改編賦予了文學作品更高的鑑賞價值,電影改編在故事上尊重原著,以原著故事的主要情節為線索,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如情節的增減、人物的刪減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場景的側面烘托等將故事情節表述得更加精彩,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鮮明,同時,也將文學作品的思想精髓傳遞出來,並根據時代的特徵,將文學經典以當代人更能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和思想精神。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電影和文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文學作品為電影提供了更多的素材,電影的改編也是對文學作品的繼承和發揚。
>>>下頁帶來更多的
- 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代發
- 英語六級作文萬能句子及寫作模板
- 腎虛調理食譜知識以及補腎補腎食材
- 學院優秀學生獎學金申請書範文
- 曾經的日子傷感又苦澀
- 對女孩表白的話有哪些
- 小學告別母校演講稿
- 教師個人資訊化發展計劃
- 快速建立人際關係
- 黨員代表工作會議演說詞
- 金牛座男生的特點怎麼樣
- 日本留學的各種費用
- 勵志經典演講
- 有關美麗女人的優秀散文
- 大學生學生鑑定表院系組織意見怎麼寫_大學生學生院系鑑定表意見怎麼寫
- 銷售的面試技巧及注意事項
- 關於蛇的歇後語
- 小學三年級描寫父母之愛範文
- 校園禁毒宣傳海報圖片設計
- 酒店前廳接待禮儀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