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資本論文

  心理資本是繼人類經濟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之後的第四大資本。心理資本是心理學和管理學的結合,是積極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大學生心理資本現狀

  摘 要:通過對北京市2,267名本科學生“大學生心理資本現狀研究”調查發現:班內同學關係、父母的關愛程度與大學生心理資本總分及各因子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係;性別、年級、家庭住址、家庭經濟狀況以及是否擔任過班幹部等沒有顯著相關關係,但存在差異;女生在感恩、進取、包容、誠信、希望因子及總分高於男生;大一到大四的各因子及總分呈“V”字型,大三學生最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各因子及總分低於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筆者提出在學分制下高校仍需把班級建設作為培養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載體,加強對大二、大三學生的關注與培養,以及加強對貧困學生的引導和培養。

  關鍵詞:社會轉型時期 網路輿論 社會輿論 民意主流化

  2002年,美國管理學家Luthans在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的基礎上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簡稱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1、2],並於2005年首次將心理資本定義為“個體一般積極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體表現為符合積極組織行為標準的心理狀態,它超出了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之上,並能夠通過有針對性的投入和開發而使個體獲得競爭優勢”,包含自我效能感***即自信***、希望、樂觀和堅韌性四個維度[3]。

  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將心理資本企業研究轉向大學人才培養研究,為大學生自我培養、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理念,有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在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有關文獻中,常海等[4、5、6]將心理資本理論用於高校學生管理、就業心理輔導等;潘清泉等[7、8、9、10、11]通過對部分省市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第一,大學生心理資本總體呈中等偏上水平,但不同省市學生在不同因子、年級、性別等方面調查結果存在差異;第二,部分學者認為大學生心理資本存在性別、年級差異,性別差異主要因為因子不同;第三,研究集中在學業倦怠關係方面,如何防止學生學業倦怠,對高校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第四,對大學生心理資本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從學生自身角度,如性別、年級、家庭經濟狀況等自然狀態進行研究,沒有關於形成環境因素影響的研究。

  研究方法

  1.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定義

  根據積極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積極組織行為學的定義,本文將大學生心理資本定義為大學生特定階段應具備或培養的積極心理品質或心理能力。

  2.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構成

  運用訪談法、文獻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對200名理學、工學、心理學、社會學、醫學專業本科學生和48名心理學、理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進行調查,依據調查和訪談初步編制了由66個題目構成的大學生心理資本初試量表,並按照題目數與測試人員1∶6的比例進行測試。共發放量表400份,採用當場發放並回收的方式,回收400份,有效379份,均由北京工業大學學生完成,其中一年級142份,二年級58份,三年級112份,四年級67份。根據吳明隆[12]關於量表設計的基本理論,用SPSS18.0版軟體包進行專家效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度檢驗,得出大學生心理資本由樂觀、自信、感恩、包容、進取、韌性、擔當、誠信、希望9個因子構成,並形成由54個題目構成的正式量表。正式量表在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正式測試。通過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表明量表在此範圍內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3.測試

  分析資料採用上述高校的正式測試資料。正式測試共發放量表2,800份,回收2,670份,剔除無效量表***一半量表未答和所有選項填答相同的問卷***,有效量表2,267份。由參與高校的輔導員發放並統一指導進行填答,應用SPSS 18.0統計軟體包進行資料分析。

  量表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包括年級、性別、家庭經濟狀況、生源所在地、擔任學生幹部情況、班內同學關係、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的關愛程度等題項。第二部分是量表部分,共54個題目,採用里科特5點式計分,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為1分~ 5分。

  有效量表中一年級學生711人、二年級565人、三年級472人、四年級519人;男生1,258人,女生1,009人;家庭經濟情況: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含3,000元***的907人,2,000元~ 3,000元***含2,000元***的572人,1,000元~ 2,000元 ***含1,000元*** 的342人,500元~ 1,000元***含500元***的261人,500元以下的184人,缺失資料1人;生源家庭所在地在地級以上的1,181人,縣城441人,鄉鎮221人,農村426人;曾擔任過校級學生幹部的有208人,院***系***級幹部的有394人,班幹部的有718人,普通學生947人;班內同學關係“非常好”的799人,“比較好”的1,083人,一般好的352人,不好的18人,非常不好的15人;父親文化程度在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的149人,本科592人,大專419人,高中***中專/中技***的651人,初中及以下的456人;母親文化程度在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的80人,本科452人,大專445人,高中***中專/中技***679人,初中及以下610人;在“父母關愛程度”一題中選擇“非常關愛”的1,527人,“關愛”585人,“一般”122人,“不關愛”的17人,“非常不關愛”的16人。測試資料分析均採用SPSS 18.0軟體包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單因子方差分析。

  結果及原因分析

  1.大學生心理資本現狀分析

  大學生心理資本各因子之間及各因子與總分之間都存在顯著相關性;各因子和總分都高於理論均值,即大於3,說明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較好,但有提升的空間。***見表1***

  2.大學生心理資本差異及原因分析

  第一,性別產生的差異分析。性別與大學生心理資本總分和各因子間沒有明顯相關關係,女生各因子及總分都高於男生;吳明隆[13]關於問卷統計分析理論均值方程的 t 檢驗差異的 95% 置信區間包含0,則判斷為無顯著差異,反之,則為差異顯著。據此判斷大學生心理資本樂觀、自信和韌性三個因子男女生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在感恩、包容、進取、擔當、誠信、希望等6個因子有顯著差異,女生均高於男生,總分的差異來源於6個因子***見表2***。   女生心理資本高於男生主要原因在於相關文獻研究中心理資本因子構成不同,本研究心理資本因子增加了感恩、包容、擔當、進取、誠信等。就心理資本基本因子***樂觀、自信、韌性、希望***看,男女生沒有明顯差異,但因子數目增加後,增加的各因子女生都高於男生,由此可以看出男女生各有其優勢。

  第二,年級不同產生的差異分析。不同年級各因子之間沒有顯著相關關係;不同年級學生心理資本各因子及總分均有顯著差異,四年級最高,一年級其次,二年級次之,三年級最低,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年級學生心理資本呈“V”字型***見表3中年級部分***。

  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從學校層面看,各高校近年來都加強了新生入學教育和畢業生輔導工作,如在新生中開設新生心理適應指南課,幫助新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在畢業生中開設就業指導課,幫助四年級學生進行擇業和就業心理的調適,均發揮了一定作用。從學生個人微觀層面看:新生入校對大學生活充滿新鮮感,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處於興奮期;而四年級學生面臨著找工作和畢業設計,雖然壓力大,但即將離開學習生活進入工作崗位,同樣很興奮;二年級是懈怠期,對大學生活基本適應,離就業相對還早;三年級學生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並開始行動,危機感很強,壓力也比較大。

  第三,居住地差異產生的差異分析。居住地不同與各因子之間沒有顯著相關關係,因居住地不同,心理資本各因子及總分都呈現差異,居住在農村的學生各項因子高於地級市、縣城和鄉鎮的學生,其次是地級城市的,最低的為來自鄉鎮的學生。在感恩、包容、韌性、擔當、誠信、希望因子及總分差異顯著。

  3.是否擔任學生幹部產生的差異分析

  是否擔任學生幹部與心理資本各因子及總分沒有顯著相關關係,但不同層次幹部的心理資本存在差異,其中班幹部的各項因子都高於其他同學,最低的是普通同學。這與多位學者研究結果相似。

  4.因家庭經濟狀況產生的差異分析

  家庭經濟狀況與心理資本各因子間沒有顯著相關關係,但家庭經濟狀況從優越到貧困存在著顯著差異,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學生,各因子得分最高。

  5.因班內同學關係產生的差異分析

  在心理資本各因子都有顯著正相關關係,同學關係好的班總分均值明顯高於關係非常不好的班,關係非常好的班總分均值為209.76,而關係非常不好的班總分均值為175.00,相差近25分***見表3班內同學關係部分***。

  學分制下,一般認為班級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小,但通過此項研究發現,班內同學關係在心理資本的各維度上都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這有著明顯的文化背景,中國是一個集體主義的國家,一個集體對個人成長與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雖然班級的關係相對減弱,但因同班同學多分佈在相近的幾個宿舍,宿舍內同學之間相互影響非常大,進而影響到整個班級。

  6.因父母關愛程度不同產生的差異分析

  父母的關愛程度與心理資本各因子都呈現明顯正相關關係,從“非常關愛”到“不關愛”呈遞減,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形成與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也進一步印證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在大學生心理資本各因子上都呈現出顯著正相關關係。在有關文獻中沒有關於家庭環境與大學生心理資本相關性研究***見表3父母關愛程度部分***。

  建議

  基於以上分析,對於高校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轉變以往消極的預防干預為積極心理取向的開發和引導。例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直是近幾年高校關注的重點,不斷增加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以減輕學生的壓力,但也可以考慮幫助學生髮現自身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帶給自己的優勢,從積極的角度對這一群體的學生開展教育與引導工作,調動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應對生活、學習上的困難。

  第二,轉變管理職能為服務職能。為學生搭建各種平臺,如學生科技、社團、社會實踐等,學生在參與中得到鍛鍊。

  第三,針對不同年級進行分層、分類指導,指導中高年級特別是三年級學生髮展方向選擇,可以緩解學生壓力,早選擇、早定向、早動手方能達到目標。

  第四,堅持加強和諧班級建設。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班級和宿舍是學生朝夕相處的地方,加強和諧班級建設,建立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關愛的氛圍有利於學生心理資本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Luthans F. “T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2,23***6***:695-706.

  [2] Luthans 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psychological strengths, ”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tive.2002,16***1***:57-72.

  [3] Luthans F,Avolio B J,Walumbwa F O,and Li W.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247-269.

  [4] 常海,從心理資本角度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N].遼寧師專學報,2009***1***:109-111.

  [5] 張烽,人力資源開發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資本培育研究[J].學術交流,2009,***9***: 195-197.

  [6] 勵驊,心理資本社域中的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J].中國高教研究,2010***3***:73-74.

  [7] 潘清泉, 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係[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17***7***:844-846.

  [8] 李林英,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調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1***:2.

  [9] 張紅霞,韓淼,河北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調查研究[J].出國與就業,36-37.

  [10]蔣蘇芹,心理資本―積極心理學研究[J].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10***1***:108-113.

  [11]付立菲,張闊,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學習倦怠狀況的關係[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0,18***11***:1356-1359.

  [12]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J].科學出版社,2003,2.

  [13]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J].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5.

  篇2

  心理資本淺述

  摘 要 近年來,企業高管們也窺探到了心理資本對組織工作績效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組織工作績效的提升,組織氛圍融洽等方面。心理資本在組織資本中的影響作用不斷增大,因此這一概念從被提出到如今廣泛應用不到短短20年的時間,其內涵、作用原理都需要我們關注和探索。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心理資本對員工的重要性,並從心理資本的機制出發探討其發展趨勢與展望。

  關鍵詞 心理資本 作用機制 研究成果

  1 心理資本的概念

  Arthur H. Goldsmith***1997***發現心理資本通過自尊直接作用於工資水平,通過控制點間接作用於實際工資水平。同樣是該作者在1998年再次發表文章,探討種族、認知技能以及心理資本與員工工資之間的關係。文章重點強調了心理資本有別於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對於員工的重要性。自此便拉開了心理資本在經濟學領域、社會學領域以及投資學領域中的應用。

  2002年,Seligman正式提出“心理資本”這一概念,認為可以將積極心理學的某些因素納入資本的範疇。心理資本這一概念正式提出是在2004年,由Fred Luthans, Kyle W. Luthans和Brett C. Luthans在積極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新的概念。他們將心理資本定義為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體現在個體成長髮展過程之中。心理資本的四個維度為: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與恢復力,並且這四個要素是可無限發展的、可測量的以及可管理的。AVolio和Luthans***2006***出版了The high impact leader: Moments matter inaccelerating authentic leadership development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權威領導力發展理論***ALD***,將心理資本看成是對“我是誰”和“積極的發展能為我帶來什麼”的回答,這與人力資本回答“你知道什麼"和社會資本回答“你擁有什麼”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

  2 心理資本的影響因素及作用

  2.1 心理資本的影響因素

  至今關於心理資本的因變數研究還比較少,也還未系統的提出影響心理資本的因素,但是有幾個心理資本的因變數研究還是值得一提的:

  ***1***支援性組織氣氛***Supportive Organizational Climate***。支援性組織氣氛是指所有的員工所能察覺到的自己正在被積極關注並給予自己幫助去完成工作的積極氛圍。Mercer, Eisenberger和Rogg***2008***等人在他們的研究中證實了支援性組織氣氛與組織承諾、績效、工作滿意度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2***變革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變革型領導確切來說是一種積極的領導風格,這種風格能夠影響員工的理想、興趣和價值觀,並且激發員工們產生更好的工作績效,最終使員工超越對個人利益的關注。仲理峰等人***2013***研究證實了變革型領導可以通過提升員工的心理資本影響員工的工作績效和組織公民行為。

  ***3***領導心理資本***Leader's PsyCap***。Avolio&Luthans以及Walumbwa等人認為,心理資本影響了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係以及影響領導與下屬行為之間的關係,這種作用一方面表現為心理資本分數較高的領導表現出了更積極的態度;另一方面下屬會以態度積極的領導為榜樣,從而在工作中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

  2.2 心理資本的結果變數

  目前對於心理資本的結果變數研究成果卓著,而國內外關於心理資本結果變數的研究都是圍繞心理資本與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進行的。

  心理資本與員工離職的研究表明,心理資本與曠工行為及離職傾向有顯著相關。Avey、Nimicht和Pigeon***2010***研究證明了員工心理資本比其四個分維度***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與恢復力***因素更能較好地預測員工的曠工行為及離職傾向。   心理資本與工作態度的研究中,Larson及Luthans***2006***研究證實心理資本與員工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同時發現心理資本能較好地預測員工的工作態度。

  駱巨集等人***2009***調查研究發現,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離職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即護士的自我效能、希望、抗挫折、樂觀及心理資本分數越高,其職業倦怠水平越低。

  3 心理資本的作用機制

  目前心理資本的作用機制主要有四種模型:直接效應模型、緩衝效應模型、調節效應模型及互動效應模型。還可以進一步從組織層面和個人層面討論心理資本如何對態度與行為產生影響。

  3.1 直接效應模型

  目前最廣為接受的心理資本作用機制是直接效應模型***direct effect model***。該理論模型認為心理資本可直接對個體或組織的態度與行為產生影響。

  個人層面上:***1***工作績效。大量研究表明心理資本與個體的工作績效存在正相關。***2***薪酬水平。有研究表明,心理資本與個人的薪酬之間存在相關。如Goldsmith,Veum和Darity***2000***研究發現,個體的心理資本水平對個體的生產率與實際薪酬有積極影響。***3***態度與情感。心理資本與個體的態度與情感呈正相關,心理資本可以有效提升個體對工作的滿意度,提升個體的主觀幸福感,降低工作倦怠。

  組織層面上:有研究結果表明,心理資本與直接領導對醫院護士的留職意向以及對護士的使命、價值觀和目標承諾的評估有顯著的正相關。Youssef等***2007***研究表明心理資本對公司的組織公民行為存在正相關,也與公司組織犬儒主義***organizational cynicism***存在顯著負相關***Avey, J. B., Luthans, F. & Youssef, C. M., 2010***。

  3.2 緩衝效應模型

  緩衝效應模型***buffering effect model***認為心理資本是通過影響中間變數***中介變數與調節變數***間接地對個人、群體和組織層面的態度和情感產生影響。

  關於中介變數的研究有很多,如Avey,Luthans和Jensen***2009***發現心理資本是通過影響員工的壓力感,從而影響員工的求職行為及離職意向。Cole等***2009***發現在失業人群中,員工的幸福感是心理資本與求職動機關係間的中介變數,並影響員工最終的工作狀態。

  此外,也有關於調節變數的研究。如研究發現,組織氛圍作為調節變數,影響員工的心理資本與工作績效間的關係***Walumbwa, F. O., Peterson, S. J., Avolio, B. J., & Hartnell, C. A., 2010***。組織認同在心理資本和組織承諾與員工偏差行為間起調節作用***Norman, S. M., Avey, J. B., Nimnicht, J. L., & Graber Pigeon, N., 2010***,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水平越高,心理資本對員工的組織承諾與表現出的偏差行為的影響力就越大。

  3.3 調節效應模型

  第三種假設認為,心理資本無法單獨引起直接效應,只能通過調節作用影響相關關係,是一種調節效應模型***moderate effect model***。有研究人員發現,心理資本調節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間的關係。當員工工作壓力增大時,如果想減少工作倦怠的情況,可以採取提高員工心理資本的辦法。Walumbwa等發現,監管心理資本可以預測員工的工作績效,但員工心理資本的作用機制是調節作用。

  3.4 動態效應模型

  動態效應模型***dynamic effect mode***認為心理資本的作用可能並不是靜態的,它可能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也就是說如果心理資本會對個體的工作或生活狀況產生積極影響,那麼這些工作或生活中的積極變化又會反過來使得個體心理資本水平提高。Cole和 Dalv等人的調查研究發現,員工幸福感在心理資本和工作動機之間起到中介作用,即心理資本通過提高員工幸福感而增強工作動機,從而影響他們目前的工作狀況,並且伴隨產生的附加的或外在的利益。這些潛在的、外顯的變化,如社會契約、財政狀況、社會地位、時間壓力等又會影響心理資本水平的高低,從而形成了一個動態迴圈模式。

  4 心理資本的未來趨勢

  未來關於心理資本的研究,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明確心理資本的內涵以及其結構,這是深入研究的前提條件;其次目前研究大多關注於組織員工和大學生,研究群體過於侷限,導致相關結論受到限制,因此應擴大研究群體,使結論具有普遍性;此外,還需要多元化研究方法,可以結合認知科學方法和技術,加強定量研究;最後,還應對心理資本進行本土化研究和跨行業研究,豐富心理資本的內容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柯江林,孫健敏,利用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及中西比較[J].心理學報,200.41***9***:875-888.

  [2] 吳偉炯,劉毅,路紅,謝雪賢.本土心理資本與職業幸福感的關係[J].心理學報,2012.44***10***:1349-1370.

  [3] 周文霞,謝寶國,辛訊,白光林,苗仁濤.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影響中國員工職業成功的元分析[J].心理學報,2015.47***2***:251-263.

  [4] 仲理峰.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7.39***2***.

  [5] Bandura A,Locke E A.Negative serf-efficacy and goal effects revisited[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