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代發表

  金融學是一門國際化學科,金融學專業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基層商業銀行風險點及其防範

  國際銀行業的發展實踐證明,正視日益增長的風險,改善和加強內部風險管理與控制,已經成為銀行生存發展的首要的基礎條件。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日益深人,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和競爭日益多樣化和複雜化。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不同程度存在著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管理風險等多種經營風險,這些風險的產生,無不與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密切相關。如何進一步加強內控管理,提高抗禦各種經營風險的能力,是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

  1.1商業銀行風險的定義

  從單個銀行來看,商業銀行風險是指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的影響,使實際收益和預期收益發生一定的偏差,從而蒙受損失和獲得額外收益的機率或可能性。而從整個銀行業看,銀行間業務活動聯絡千絲萬縷。關係緊密,單個銀行的信譽和形象往往影響到社會公眾對整個銀行業的信心,所以銀行風險還有另一重含義,就是整個銀行系統發生混亂的可能性。

  商業銀行風險是風險的一種,具備風險的各種屬性,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風險。商業銀行是綜合性多功能金融企業,它具有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創造信用和金融服務等四大職能,所以商業銀行風險,不僅影響到它本身的經營,而且影響到其他當事人,甚至影響到物價、經濟增長、就業等巨集觀經濟的方方面面,商業銀行風險會直接動搖經濟基礎,甚至引發社會動盪、政權更迭等。從內涵來說,金融風險的內容要比一般風險的內容豐富得多;從外延來看,銀行業風險要比一般風險的範圍小得多,銀行業的風險主要是伴隨著資金運動過程而產生的。同一般風險一樣,銀行業風險具有雙重性,它既有可能給從事金融活動的主體帶來收益的機會,也有可能給經濟主體帶來損失的機會。

  1.2商業銀行風險的分類

  巴塞爾委員會1997年9月頒佈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有關銀行風險的分類方法和標準已為各國監管當局所接受,中國人民銀行也直接參與了該原則的起草和修改,我國也接受這個分類方法。按照該原則的劃分,銀行風險包括:

  ***1***信用風險。貸款是銀行的主要活動,貸款活動要求銀行對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斷,這些判斷並非總是正確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因各種原因而下降,於是銀行總是面臨交易物件無法履約而損失貸款的風險,即信用風險。

  ***2***國家風險和轉移風險。銀行在進行國際信貸業務時,除一般貸款業務中固有的交易物件的信用風險外,還面臨著國家風險。所謂國家風險就是指與借款人所在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方面有關的風險。當向外國政府或政府機構貸款時,由於這種貸款一般沒有擔保,國家風險便最明顯。國家風險的一種表現形式是“轉移風險”,即當借款人的債務不是以本幣計值時,不管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如何,有時借款人都可能無法得到外幣。

  ***3***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價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銀行表內和表外業務發生損失的風險。按照既定會計準則,這類風險在銀行的交易活動中最明顯。

  ***4***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銀行的財務狀況在利率出現不利的波動局面時面對的風險。這種風險不僅影響銀行的盈利水平,也影響其資產、負債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經濟價值,其主要形式有:重新定價風險、基準風險、期權性風險等。重新定價風險——由於銀行資產、負債和表外頭寸到期日***對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同及重新定價的時間不同***對浮動利率而言***引起;基準風險——當其他重新定價特點相同時,因所依據的基準利率不同而產生的風險;期權性風險***即期權風險***——由銀行資產、負債和表外專案中的或暗含的各種期權風險。儘管這些風險是銀行業的一個正常組成部分,但嚴重的利率風險會給銀行的盈利水平和資本帶來巨大的威脅。在複雜的金融市場中,銀行的交易物件採取各項措施積極地管理利率風險,防範這一風險顯得十分重要。

  ***5***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即當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在極端情形下,流動性不足會使銀行資不抵債,走向破產。

  ***6***操作風險。最重大的操作風險在於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靈。這種失靈狀態可能因為失誤、舞弊、欺詐,未能及時做出反應而導致銀行財務損失,或使銀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損失,如銀行交易員、信貸員、其他工作人員越權或從事職業道德不允許的或風險過高的業務。操作風險的其他方面包括資訊科技系統的重大失效或諸如火災和其他災難等事件。

  ***7***法律風險。銀行要隨不同形式的法律產生風險,這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確的法律意見和檔案而造成同預計情況相比資產價值下降或負債加大的風險。同時,現有法律可能無法解決與銀行有關的法律問題:有關某一銀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對整個銀行業務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從而增加該行本身乃至所有銀行的成本;影響銀行和其他商業機構的法律有可能產生變化。在開拓新業務時,或交易物件的法律權力未能界定時,銀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風險的影響。

  ***8***聲譽風險。聲譽風險產生於操作上的失誤,違反有關法規和其他問題。聲譽風險對銀行損害極大,因為銀行的業務性質要求它能夠維持存款人、貸款人和整個市場的信心。

  ***9***匯率風險。指因匯率變動而出現的風險,包括買賣風險、交易結算風險、評價風險和庫存風險4個方面。

  2商業銀行風險防範對策

  2.1落實全員工作責任制

  商業銀行要在完善內控制度措施基礎上落實全員工作責任制。根據會計‘工作可能出現的風險,結合工作實際,把操作程式、業務管理、崗位職責與操作規範、工作質量、安全考核、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管理規定彙集成務制度彙編》,用制度指導日常工作。同時制定崗位職責與操作規範,成立工作質量考核、案件防範、電腦保安管理等領導小組,逐級簽訂崗位責任書,建立一個層層負責、相互制約、獎懲分明的全員工作責任制度。

  2.2抓好重點環節的監控工作

  商業銀行要抓業務重點環節監控,促進規章制度的落實。從已發生的金融案件來看,內部控制上存在的漏洞往往是對一個或幾個關鍵環節、關鍵人員缺乏制約或制約失靈而造成的。因此,業務操作中必須做到:嚴格執行操作程式;堅持內外賬務按時核對制度,建立賬務核對登記簿;堅持會計賬務處理的授權分責原則,明確規定一般櫃員不得越權處理業務;加強密碼管理,確保制約不失控;在保管密押、壓數機、編押機重要空白憑證和業務印章上分工要細、要規範;重點加強聯行業務管理及時做好查詢查復工作,確保聯行資金安全。

  2.3加強事後監督

  事後監督是有效控制各項業務處理過程中出現差錯和違規行為的關鍵環節,具有杜絕漏洞、消除隱患的作用。因此,商業銀行應安排業務精通、責任心強的人員擔任業務監管,以更好地發揮監督制約作用,為會計核算的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4強化人本管理

  內部控制系統是由人和制度構成的,在完善制度的同時,一要對員工加強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執行制度、遵守制度成為員工的一種自覺行為。二要加強法律法規學習,增強員工遵紀守法意識,提高內部控制意識。

  3基層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點及其防範措施

  據統計,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末,某省某國有商業銀行共發生各類經濟案件13宗,涉案金額2151萬元,其中9宗是發生在營業一線崗位,佔各類經濟案件總數的69%,造成該行資金損失或潛在資金風險1221萬元;由1995年至2001年,全省該行共發生違法違規違紀案件共233宗,共懲處當事人、有關責任人、領導責任人732人。在這些人員中,基層機構負責共235人,佔總懲處人數的32.1%,其中最高的1998年甚至達到了38.1%。高發的典型案例包括挪用公款、盜取客戶資金、偽造金融票證等。由此可見,在金融案件頻頻發生的今天,作為組成商業銀行不可缺少的“細胞”——基層營業網點,若不能做好內部控制工作,防範操作風險的發生,則該商業銀行非但不能建成一流的大型商業銀行,且極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進而影響該行各項業務經營無法穩健、快速發展。

  總之,商業銀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加大市場營銷力度,佔取市場獲取利潤之外,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制建設的日益完善,不斷強化管理,健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積極防範各種經營風險,促進全面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加強商業銀行內控管理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從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措施,增加內控管理的可操作性,關注其動態性和時效性,保障建立和完善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體制的現實需要。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