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研究生論文

  數學是鍛鍊思維的體操 ,學數學就是為了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新課程下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始終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題,如何突破這個難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過的一道坎。數十年的教學生涯告訴我們,誰在學困生的轉化上成功了,就說明他在教學上是有方法的,顯然,成績也是一流的。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特別是在農村,學困生時刻圍繞著農村中學教學。從本人數年來的體會感到,學困生對學習產生逆反情緒,是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的一大困難。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會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但大部分學困生都是後天形成的。下面就對學困生的轉化問題淺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師要改變對學困生的傳統觀念。我國傳統教育都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類,對不同等級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其實新課程下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天賦,都有培養價值,關鍵在於我們要發現他們的天賦,進行適應其特點的教育。有材料表明,很多學困生所表現出來的某些指標在學生總體中呈中上水平,有的還具有較高水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端正教學觀。數學學困生的困難是暫時的,教學中必須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穫,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面對學困生,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相信學生,在學困生原有基礎上適度提出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學生,使他們取得進步,這是做好數學學困生轉化工作的前提。

  其次,對學困生要進行第二課堂教學。對學困生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比如開設學習興趣小組、幫扶小組等。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努力進取,積極向上。數學課外興趣小組是教學活動課程的一種組織形式,它是數學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學困生轉化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教學過程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統一進行,但是實際上學困生由於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個人天賦不同,對數學學習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為解決統一要求與實際差異之間的矛盾,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主選擇興趣小組。興趣小組不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同等優秀,總會有幾個特別出色的,對待他們不可能和其他學生一樣,要求要高一些,在正常的輔導外還要求他們自發學習和預習有關內容,擴充自己整體的知識面。另外,我經常引導學困生養成總結的習慣,隨時記錄感受體會,以形成數學知識技能。只有做好第二課堂,才能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望。

  最後,對學困生的教育要有愛心、耐心、信心和恆心。對於基礎差,自卑心強的學困生,主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學習中,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困生的優點,並儘可能地誇大其優點,讓他們逐漸確立信心,慢慢克服自卑心理。教育學困生今後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永遠要保持一種不服輸的精神。還有一些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的學困生,著重培養他們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感,從而立下遠大的志向,奮發學習。對於其他方面造成的學困生,要講究合理的方法和藝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並非短時間能實現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心並施以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轉化工作。只要我們不言放棄,對他們多一份熱情,多一份關愛,尊重他們的人格,培養他們的自信,他們就一定能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不斷進步。在愛的關懷中定會產生質的飛躍。

  篇2

  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也應重視賞識教育

  有這樣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其實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同樣的道理,老師怎樣對待學生,決定了學生的命運。拿破崙也說:“每個士兵的揹包裡都有一把元帥的手杖.”細細品味,很有道理。只要引導得當,每個士兵都可以是元帥。那個方法不就是賞識嗎?

  一、賞識教育的必要性

  1.賞識是人的本質需要。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層次的需要就是對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賞,得到社會的肯定性的評價。大量研究表明:學生其實最怕的不是吃苦,最怕的是丟面子。

  2.賞識是滿足學生心裡需求的教育。

  中學生正處於生理、心理變化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變化最大,最不穩定的時期。此時尚未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因此,由外到內的正向激勵能滿足學生內心的積極因素,形成肯定自我的意識。從別人賞識到肯定自我的多次沉澱,就會積累學生的成就感,就會種下自信的基礎,這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重要。這種由外到內“你能行”的環境就能內化為“我能行”的積極行為。

  3.賞識教育是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的教育。

  傳統的教育總是按一個模式去要求學生,整齊化一地要求學生做這樣做那樣,不能接受學生的失敗。這種教育伴隨著教育者抱怨、指責、貶低的聲音,教育者想盡一切辦法刺激學生,其結果是適得其反,學生的心傷痕累累,信心全無,甚至破罐破摔。賞識教育必須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允許失敗。而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肯定學生能力多元化的體現,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則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

  二、賞識教育的方法探討

  1.培養學生的自賞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誌,自我賞識是自信的基礎,是形成自信心、培養自賞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針對學生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多方引導,則是培養學生的自賞能力,樹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徑。

  2.充分信任你的學生。

  信任是激勵人做好事情的一種動力,誰都希望能獲得他人的信任。來自老師的信任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鞭策,讓學生有了“我能行”“我不錯”的意識,於是努力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力求維護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特別是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老師的信任無疑是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3.加強交流,溝通。

  只有發自內心地去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使學生真正地感到老師是可親可敬、平等待人的,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師生才會和諧相處,其樂融融。教育不要違揹人的天性,在教育時,需要把孩子當成孩子,同時把自己也當成孩子,蹲下來的教育,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4.激勵,寬容,提醒。

  學生的成長髮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得到動力和鞭策,就好像飛機需要加油一樣,“激勵”就是給學生最好的加油和鼓勵,它能使學生得到無窮的力量,所以“激勵”應該永遠與學生相伴。同時學生畢竟是成長中的人,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改正的過程也會出現反覆,因而教師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如果對學生的缺點錯誤動輒就上綱上線,無情打擊,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當然,對於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教師也決不能掉以輕心,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提醒,幫助學生認識其危害並加以改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學生出現過失,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應當以平等的態度出現,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以心交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誠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贏得學生的熱愛和信任,教師的教育才會收到好效果。如果動不動就一味地去訓斥學生,效果自然會適得其反。

  三、賞識教育的誤區

  1.不敢批評學生。

  賞識本身是學生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我們在實際操作中把賞識僅僅理解為表揚加鼓勵,於是走進了誤區----賞識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評學生呢?我們認為,賞識教育不僅可以批評,而且可以大膽地批評,但一定要將批評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士可殺不可辱”,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的珍貴禮物,學生會以感激的心態樂接受這禮物的。畢竟學生犯錯誤的過程也是他們不斷成長的過程,許多規則,許多道理,老師在堅持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否則,學生便不會有正確的對待人生的態度。

  批評可以,但批評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學生在某件事上做錯了,就一棍子打倒,將整個人都否定掉了。老師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給你講了多少次,你還老犯,無可救藥了”;考試糟了,“這麼糟糕的成績,今後擦皮鞋都輪不到你,看你今後咋辦?”這樣的批評,就像戳向氣球的鋼針,讓學生整個洩氣。賞識的批評要給學生這樣的感覺:可怕的不是犯了錯誤,而是犯了錯誤還沒能發現;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錯不要緊,失敗了沒有關係,我相信你能改正;老師的批評是人的生命裡最寶貴的財富。

  2.濫用賞識,過分誇獎。

  賞識應該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一味的、過分的賞識和誇獎給人的感覺是虛假的,好像是諷刺和挖苦;膚淺的,不切實際的表揚與吹捧則是對學生迷失自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所以,我們的賞識要實事求是,既不濫用賞識,又不吝嗇賞識,誇獎要適度,對學生的良好表現,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

  賞識真的很重要,它就是學生精神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它一刻也不能少,所以說,沒有賞識,我們的學生就不能生存。正因如此,當學生考分少時,我們不嘲笑不放棄他,而更應幫助他關注他:當他們紀律差時,我們不抱怨不急躁,想想他們的優點,和他們促膝長談,用賞識的眼光平和的心態幫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