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研究生論文

  藥學是連線健康科學和化學科學的醫療保健行業,它承擔著確保藥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職責。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職藥學專業藥物分析教學改革

  藥物分析是高職藥學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和實踐並重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強烈的藥品質量意識,掌握解決藥品質量問題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在校期間藥物分析理論學習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嚴格訓練,獲得檢驗和研究藥品質量的基本思路與方法,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通過幾年的教學,我積極思考,不斷嘗試優化教學方法,現根據我的教學改革體會,總結如下幾點,僅供廣大同仁交流。

  一、打破傳統觀念,針對崗位設計教學環節

  首先應貼近崗位需求,改變傳統授課觀念,將藥物分析教學與今後的工作崗位相結合。藥物分析教學一般由理論課和實驗課組成,學生照實驗講義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整堂課下來雖然教學環節能順利完成,但未必真正達到教學效果,學生很難帶著想法進行檢驗分析,難與今後工作相聯絡。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理、實一體化的形式給學生上課,依據藥物分析課程標準、學習者特徵分析、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創設一個融合多種資訊化手段和教法學法於一體的情境性、社會性課堂環境,引導學生“做中思,做中學”,再通過職業場景模擬現身說法的遷移環節,將學生從枯燥的課堂帶入真實的生活情境,完成對今後工作崗位的思考和職業素養的提升。

  二、教法學法探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克服傳統授課形式的沉悶、枯燥與難以理解,我採用視訊、模擬系統、校園學習平臺等資訊化手段,為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氛圍和意境,實現助學助教功能。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課堂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一***教法

  根據高職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運用網路資源和角色扮演設定情境,採用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寬鬆的富有情趣的環境中學習。

  ***二***學法

  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分組討論等,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意識。

  三、教學實施過程探討

  ***一***課前準備

  為了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我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首先制定任務書及藥物分析相關學習材料。課前兩天,劃分學習小組***每組6-8人***,並通過班級QQ交流群下發任務書和學材,提出自學要求。

  針對我校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課堂教學劃分為複習舊課、匯入新課、學習新課、歸納總結、佈置作業五個階段。

  ***二***複習舊課

  首先,我提出兩個關於藥品質量分析工作的問題來複習舊課,有序地啟發引導學生探究、思考。

  ***三***匯入新課

  隨後學生觀看視訊:王小姐因電視廣告“多C多漂亮”而到藥房購買大量維生素C,服用數月後出現腰疼,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腎結石,王小姐懷疑維生素C質量有問題,隨後求助藥檢所。看到這裡,我問道:該患者的腎結石是因維生素C質量不合格嗎?如何判斷維生素C質量是否合格?扣人心絃的情節頓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順利匯入本次課。學生們帶著興奮和疑惑,開始完成我隨後下達的學習任務。

  ***四***學習新課

  1.對學、群學

  教學隨之進入下一個環節。對學要求學生兩兩之間互助學習;群學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帶領下組內討論,彙總方案張貼在張貼板上;最後組間交叉批改評分,教師公佈答案,及時評價矯正和釋疑。結果顯示各組不僅正確率達到95%以上,成員間還通過生生、師生合作,獲得了知識、能力、情感的發展。

  2.小展示 ***組內預演***

  在學生們掌握基礎理論後,針對能力升級題案例進一步進行組內合作學習、角色扮演和實驗演示,教師巡迴指導。學生熱烈地分析討論、實驗預演,而我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為他們提供諮詢輔導。

  3.展示評價***組間展示***

  一切準備就緒,進入大展示的環節。我要求學生將各組答案張貼出來,展示成果,扮演角色,隨後其他同學補充點評。為了保證每位同學擁有公平展示的機會,我利用抽籤的形式隨機抽取學生。通過繪聲繪色的扮演、形象的實驗操作,將枯燥死板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既強化了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我邀請藥檢所質檢專家現場解惑答疑,根據各組展示的準確性及職業素養現場評分,評價矯正。

  4.達標測評

  最後,我將篩選出的執業藥師考試真題作為達標檢測,學生們爭先恐後地進行搶答,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鍛鍊了應試能力,也使教師瞭解了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檢測結束後,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和得分情況進行點評歸納,獎勵優勝組,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提出期望;並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要點。

  ***五***鞏固總結

  接下來,我與學生共同回顧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維生素C的質量分析要點及分析操作注意事項。

  ***六***佈置作業

  在下課前佈置作業:1.整理問題庫、錯題庫;2.完成學後反思及質檢報告單。

  課後,我反思了本次課的教學:優點是將教法和學法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及實踐操作能力;教學中結合崗位需求,滲透了職業素質教育,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視訊、角色扮演、案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自我需要;缺點是由於班級人數過多,不能讓所有學生擁有展示的機會,學生合作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我需提高課堂的掌控能力,並對個別學生進行課後輔導。

  篇2

  試談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臨床中藥學是指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患者為主體,研究中藥或其製劑在人體內的作用及機制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近年來,隨著西藥臨床藥學在各醫療機構的深入,臨床藥學在不良反應監測、合理用藥及作用機制研究等多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但是,由於中藥與西藥在結構、配伍、功能主治等各個方面的巨大差異,西藥臨床藥學在中成藥、中草藥方劑方面的應用捉襟見肘,故以傳統中醫藥理論與臨床藥學為背景的臨床中藥學應運而生[1-3]。臨床中藥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其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均處於摸索階段,本單位於2015年成立臨床中藥學碩士招生點,且於當年成功招生,現對該學科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方案及經驗做一歸納總結,以供同仁參考引智。

  1 培養物件及培養目標

  與西藥臨床藥學類似,臨床中藥學是以向醫療機構提供具有臨床及科研能力的臨床中藥師為最終目標的學科,而為滿足臨床的需求,臨床中藥師需具有中醫學、中藥學及科研等多重教育背景及能力,故臨床中藥學的培養物件需至少具有中醫學或中藥學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養過程中,需掌握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化用藥的方法與手段,並以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中藥問題、解決問題為最終培養目標[4-6]。

  2 培養模式及培養方案

  2.1 培養時限及安排

  本學科的培養時限為3年***6學期***,第1學期於校本部完成理論課的學習,第2學期至第5學期於本單位著重進行臨床實踐及科研,第6學期完成學位論文及答辯,即“1+4+1”的培養模式。

  2.2 培養方式

  本學科由研究生導師、醫院藥學部門及行內專家組成導師組,對研究生進行指導及培養。自研究生入學始,導師組根據培養方案、課題背景及個人特點討論並制定培養方案,並於研究生完成理論課學習後開始實施。研究生需定期嚮導師組彙報學習及課題進展情況,導師組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或糾正,並組織專家進行開題、中期彙報、答辯等環節。

  2.3 理論課培養方案

  本學科的理論學習目標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擁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專業理論知識,故將課程分為3種類型: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及專業選修課,見表1。公共必修課進行政治思想、自然辯證法及英語的學習;專業必修課進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統計方法的培養;專業選修課則是根據研究方向的需求及個人興趣,個性化地進行專業知識的儲備***至少選修3門***。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臨床中藥學正處於萌芽階段,其課程型別並不豐富,無法滿足各個研究方向對理論知識的攝取,故允許研究生於其他教育部直屬院校修習相關專業選修課,成績合格後,學分亦予以承認。此舉不僅滿足了各研究方向對理論知識的要求,更能促進該學科的迅速發展與完善。

  2.4 臨床實踐培養方案

  2.4.1 總體要求與目標 臨床中藥學是與臨床醫學密不可分的學科,故需本專業研究生親身融入到臨床工作中去,這是整個培養歷程中的重頭戲,故臨床實踐的總學程為24個月***4學期***,並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且著重實踐的原則,以研究生畢業後具備臨床中藥學實踐技能及自主解決中藥學問題的能力為總體目標,參照西藥的《住院藥師規範化培訓標準》進行臨床實踐培養,由導師及輪轉科室的臨床教師對研究生進行臨床實踐培養[7-9]。

  2.4.2 實踐內容與安排 本學科臨床實踐主要分為2個階段,各階段學程均為12個月。

  ***1***通科實踐階段

  該階段需研究生在醫院藥學部門各崗位輪轉完成,其包括門診藥房、中草藥房、病房藥房、藥庫、藥檢室、製劑室等部門,旨在通過實踐,熟悉並掌握臨床中藥師的主要職業技能。

  ①門診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處方稽核、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藥品不良反應呈報方法及流程與“精、麻、毒、放”等特殊藥品的管理辦法與流程;需瞭解“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檔案,中成藥的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

  ②中草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中草藥處方稽核、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種常用中藥飲片的鑑別特點,特殊飲片的管理方法與流程;瞭解煎藥規程、操作及設施維護,煎藥成品的質量控制技術。

  ③病房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藥的名稱、功能主治、規格、用法用量、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與稽核醫囑、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藥品的管理辦法;需熟悉藥品不良反應關聯性評價方法,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藥房自動化裝置的使用及維護,需瞭解病區基數藥品的管理辦法。

  ④藥庫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中藥飲片的鑑別與保管方法,中成藥採購、貯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藥品的貯存方法;需熟悉藥品價格資訊管理,醫院藥事制度及藥品採購管理規程;需瞭解藥物經濟學基本知識。

  ⑤藥檢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藥品的質量管理方法及常用醫院製劑檢驗方法;需熟悉藥品質量控制工作的內容及流程,“藥品管理法”及《中國藥典》中關於藥品質量檢測的相關內容,需瞭解藥品質量問題追蹤流程與評估報告。

  ⑥ 製劑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熟悉中藥煮提操作方法,中藥前處理、提取、精製、製劑成型等技術;需瞭解中藥材炮製方法,中藥特色技術傳承。於該崗位實習約1個月,需至少完成10個批次的製劑配製,需至少進行1次日常設配的維護。

  ***2***專科實踐階段

  該階段分別在臨床中藥學室與各臨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過在臨床中藥學室的學習,掌握臨床中藥師的基本工作流程與技能,再根據各導師的研究方向及課題背景,選擇某個臨床科室,進行較為深入的臨床中藥學專科實踐。在導師與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日常醫療活動,培養臨床思維及處理臨床中藥問題的能力。

  ①臨床中藥學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稽核醫囑及干預技能,治療藥物監測資料分析與評估,提供個體化用藥建議,中藥的治療原則或治療指南,藥物資訊檢索和評估,藥物諮詢,患者教育,藥曆書寫,與醫護患的溝通技能;需熟悉藥學監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方案,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臨床中藥學室工作內容和流程;需瞭解藥學查房,臨床會診及病例討論。

  ② 臨床科室培養方案 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或臨床需要,將研究生派往相關臨床科室,通過與醫生、護士、患者的交流,發現及解決臨床中的中藥問題,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提高對臨床中藥學知識與技能的運用能力,同時通過專業化中藥學服務,規範臨床用藥,促進醫生與患者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用藥。

  2.5 科研培養方案

  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研究方向及課題背景,自主查閱文獻資料,結合臨床中藥問題,確定選題,撰寫開題報告及文獻綜述。於第三至第四學期在學院內進行開題考核,考核專家小組主要就研究課題的科學性、可行性及臨床實用價值三方面進行評議。

  根據考核專家小組的意見,進一步修改選題內容並制定詳細的科研計劃後,深入基層現場和中藥學工作第一線,圍繞中藥臨床應用研究與評價、個體化用藥與實踐、藥物安全性與用藥安全等方面展開研究,最終獲得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一定實際參考價值的結論或解決方案,並撰寫畢業論文。

  3 思考與設想

  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它們均以“人”作為主體,學科建設的最終目的即為培養人才,培養出的人才更能推動該學科的迅猛發展[10-12],對於臨床中藥學這一新興學科更是如此。該學科的建設始終是以向醫療機構提供臨床中藥師作為出發點及最終目標,只有專業人才的輸出與配置,才能真正規範臨床合理用藥,而臨床中藥師在臨床實踐及對研究生的“幫、傳、帶”中,又可促進該學科向規範化、合理化發展。就本單位對該學科的建設方案,提出以下幾點思考與設想。

  3.1 整合教學資源,擴大培養規模

  誠然,臨床中藥學這一學科現階段正處於摸索階段,缺乏公認的、規範化的人才培養流程,故在本階段的第一要務即為整合現有的全部臨床、教學、科研資源,努力為研究生提供一個豐富、正規、嚴謹的培養環境,供其在學有所專、學有所長的基礎上,開拓眼界,無縫接軌臨床。第二方面,各醫科院校應開設臨床中藥學專業,擴大招生份額,使本專業的人才數量呈梯度增長,以免出現人才斷層。第三方面,應加速學科帶頭人的選拔與培養,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在個別單位形成優勢學科,迅速推動該學科的建設。

  3.2 政策適度支援,規範培養模式

  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沒有政府衛生部門及各醫療單位的支援會舉步維艱,而臨床中藥學能夠促進臨床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用藥是有目共睹的,故望決策者們加大對該學科的建設,以促進其快速發展[13-15]。另一方面,臨床中藥學應參照西藥臨床藥學的培養模式,於較有專業實力的三甲醫院設立臨床中藥師培訓基地,選拔各基層單位的中藥師進行為期1年的規範化培訓,結業後對考核合格者頒發臨床中藥師證書,以規範各單位的臨床中藥學工作。此外,還應大力開展各種在職培訓及繼續教育,這一方面可以迅速擴大臨床中藥學的培訓範圍,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各單位中藥師的技能提高及專業延伸。

  3.3 吸納多學科知識經驗,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臨床中藥學本屬一交叉學科,是中醫學、中藥學、西藥臨床藥學、循證醫學及臨床科研等多學科結合的產物,故該學科的建設不應僅侷限在現有師資的教學上,應根據不同研究方向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學科優勢,同時也豐富了本學科的內容與深度,本單位的理論課跨校選課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當然,臨床中藥學的立身之本乃傳統中醫藥理論,故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藥臨床藥學的培養模式,該學科必須依據傳統中醫藥理論,發揮中醫藥的特點,圍繞中成藥配伍、中西藥複方製劑與中西藥配伍、中草藥劑量與煎服法、不良反應監測、臨床用藥諮詢及中藥宣傳與教育等方面開展工作,並以臨床用藥諮詢、中成藥處方點評為切入點,規範醫護患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使用中藥。

  4 結語

  誠然,本單位於2015年剛剛開展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其各個方面的建設均在摸索,恰恰與臨床中藥學在國內的現狀相一致,但我們相信,通過大家不斷的探索、挑戰與嘗試,最終會摸索出一條適合臨床中藥學快速發展的特色之路;臨床中藥師也會隨著在臨床的發光發熱得到醫生、護士、患者的信賴與支援!望同仁們共同努力,共鑄臨床中藥學明日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