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研究生論文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我國金融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探析

  摘要:方法論是一門學科研究的邏輯起點。本文對我國金融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作了一些探析,在金融學是經濟學一個分支的範疇內,從分析經濟學的科學性入手,探討了經濟學與金融學的研究方法,闡釋了金融學研究與經濟學研究的關係,並認為我國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方向將是建立更加堅固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向科學化的研究方法發展。

  關鍵詞:金融學 經濟學 方法論 科學

  我國金融學研究正在從貨幣金融理論發展到現代金融學的新階段。目前,在金融領域普遍將研究的重點放在理論創新上,對金融研究中的方法論正規化研究尚顯不足,而金融研究方法論的正規化轉換與理論創新是密切相關的。故本文嘗試對我國金融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進行一些探析。

  一直以來,金融學被認為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一直是一門屬於經濟學類的學科。更具體地來看我國,在學科劃分上,金融學被歸入了經濟學類中的應用經濟學。既然金融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那麼金融學研究的方法從本質上講也應該是經濟學的方法論了;當我國的經濟學向現代經濟學發展時,也就必然要求我國的金融學向現代金融學發展。從本質講,對金融學研究方法論問題的探討就是對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問題的探討。

  經濟學的科學屬性

  對經濟學內涵的理解,直接決定了經濟學研究的邊界。我國學術界曾對經濟學是不是科學這一命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而且這種爭論直到現在也沒有得到最終統一的答案。科學一般概念是對現象規律性的系統解釋。從這個角度說本文認為,判斷經濟學是否是科學的核心標準,在於經濟學對經驗世界***或者說現實社會***的解釋力是否足夠強大,如同數學、物理學對經驗世界的解釋能力一樣,這一問題的實質在於探討經濟學理論是否有國界。如果經濟學如同自然科學一樣,在不同制度下的社會環境裡同樣具有很強的解釋力的時候,那麼經濟學就是科學了,否則就還只是一門學科。隨著經濟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經濟學理論是沒有國界的,而存在不同的是約束條件即社會制度環境、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的差異。從邊際革命那天起,經濟學就逐漸發展成為了一門科學。

  ***一***經濟問題和經濟學問題的差異

  經濟學科學化的過程就是對經濟學問題研究採取技術化手段的過程,在一段時間內我們把經濟問題和經濟學問題混為一談了。經濟問題是現實中涉及經濟現象的所有問題,而經濟學問題則是可以用經濟學去解釋的問題。正如,當我們討論婚姻的法律效力確立的時候,婚姻是個法律問題而沒有成為一個經濟問題,但我們把婚姻的法律效力確立看成是一個契約過程時,此時它已經是一個經濟學問題了;而當我們談論農民工待遇過低是否公平問題時,我們是在談論這一社會經濟現象,但它已經超出了經濟學研究的邊界,因為在這裡我們已經引入了價值判斷,而當涉及價值判斷問題時,經濟學家們就應該住嘴了。這還是因為經濟學的研究是有邊界的。

  ***二***經濟學問題研究的技術手段

  什麼是科學的研究方法問題,在很長時間內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我們回顧科學發展的歷程就可以明白,在人類社會目前的發展水平下,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形式邏輯和數理邏輯。在經濟學發展的早期,人們所研究的經濟學問題還相對較為簡單時,人們普遍使用形式邏輯的研究方法;而當人類社會日趨複雜化而形式邏輯不能滿足經濟學研究需要的時候,數理邏輯就取代了形式邏輯成為了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經濟學研究走了一條被很多人稱為“數量化的道路”。從對學科發展的歷程來看,這無疑是經濟學的進步。形式邏輯和數理邏輯這種技術手段的使用,使得經濟學的研究逐漸開始規範,經濟學的研究正規化發生轉變。經濟學理論模型對經驗世界進行了簡化,經濟學家們利用技術手段構造了一個理想中無摩擦的經濟學世界,並且以這個“無摩擦的世界”作為比較基準去解釋經驗世界***張樹民,2006***。

  ***三***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

  由於經濟學討論的關鍵問題是稀缺性資源的如何配置,因而經濟學關注的焦點在於效率,這就要求經濟學家們在進行經濟學分析時不加入價值判斷,因而在整個西方經濟學的分析中不包含著價值判斷的內容。正義與公平這些含有價值觀取向的內容,不屬於經濟學研究的範疇,而應被歸入法學、政治學和社會學。

  隨著經濟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經濟學對現實世界有著極為強大的解釋力。於是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逐漸擴大到其它社會學科的分析中去,產生了制度經濟學、法經濟學、經濟倫理學等交叉學科,這些新學科分析的基本框架依然是建立在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之上的。有人把經濟學研究範圍擴大的現象稱為“經濟學帝國主義”,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正是說明了經濟學科學屬性的結果。一門學科之所以能成其為科學,就是在其對經驗世界具有普遍的解釋能力,只能侷限於解釋一定範圍內世界的學科是不能成為科學的。

  金融學研究與經濟學研究的關係

  總的來說,金融學理論發展是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礎的,那麼金融學研究的基礎也就是經濟學研究。儘管迄今為止的金融學科相對於經濟學學科而言並不完整,這種不完整不僅表現為金融學的假設前提、範疇、理論或研究的方法論均有待於完善和發展,還表現為金融學科邊界界定的不完整。但是,金融理論使用了對於所有現代經濟理論都很關鍵的基本假設,金融學的範疇亦是以經濟學的範疇為基礎,其研究的方法論依然根植於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正規化之中。經濟理論及其某一分支的發展影響和拓展著金融理論,反之亦然***馮用富,1998***。正是隨著經濟學日漸科學化,金融學的發展也逐漸沿著科學的道路發展,金融學研究的邊界逐漸清晰,也逐漸拓展。

  ***一***金融學的微觀經濟學基礎

  現代經濟學是已經被定義為最優地利用稀缺資源的研究,即在約束條件下最大化的研究。被最大化的物件以及施加在選擇上的約束,從一個背景變化到另一個背景:家庭的消費和勞動的供給,企業的生產和政府的政策。但是,所有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問題有一個共同的數學結構,這一數學結構又反過來為分析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共同的經濟學直覺***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2006***。

  Zvi•Bodie和 Robert•C•Merton 在他們合著的《Finance》一書中認為“金融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下如何進行資源跨期配置的學科”,這一金融學的概念與經濟學含義已經十分接近了。這一金融學的定義可以解讀為,金融學其實就是以金融領域為研究物件的經濟學。縱觀現代金融學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一個針對不確定環境的研究體系,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為資產定價,而在其發展過程中,現代金融實現了從單期到跨期、從個體決策到市場動態一般均衡的拓展,形成了獨特的無套利分析方法,從而得以初步建立起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這一學科的兩個基本要素是時間***跨期***和風險***不確定性***,其目標則是通過確定合理的資產價格獲得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市場均衡。因此,Bodie和Merton所說的“金融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下如何進行資源跨期配置的學科”,的確是對現代金融學的一個準確描述。

  現代金融學的發展越來越強調微觀經濟學基礎,這是金融學逐漸發展成一門科學的表現。有學者把金融學理論與經濟學理論相融和的趨勢看成是金融經濟學的形成。金融學探尋微觀基礎可以理解為金融學家對整個現代金融學科體系統一理論基礎進行歸納和總結的一種嘗試和努力,可以說正是對金融學的微觀經濟學化,使得現代金融學初具系統性和完整性。從總體研究框架來看,現代金融學是從個體效用最大化出發,試圖通過對個人和企業的最優化投資、融資行為以及資本市場的結構和執行方式的分析,去考察跨期資源配置的一般制度安排方法和相應的效率問題,這一研究體系顯然和微觀經濟學已經相當近似了。

  ***二***金融學研究主要的方法

  在什麼是金融學的主要分析方法問題上,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無套利分析是金融學的主要分析方法,以此認為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金融學的分析方法存在重大的差異。無可置疑,無套利分析是金融學的主要分析方法,但無套利分析背後的基礎相對價格分析也是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在眾多的金融學理論模型中,主要包括兩種分析方法:其一是均衡分析方法,如典型的跨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ICAPM***、消費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CAPM***等;其二則是無套利分析方法,其經典運用包括APT理論和期權定價理論等。

  從金融均衡分析法來看,它就是經濟學中的供求均衡分析在金融學中的運用,金融均衡分析法與經濟學均衡分析在本質上是同一種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首先,均衡分析法的整體研究思路是從市場投資主體的效用最大化出發,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獲得均衡狀態的資產價格,該價格是最終的輸出變數,這和經濟學中消費者理論的演繹過程相當接近。其次,它們都屬於均衡分析方法,更進一步說都屬於絕對定價法。它們的核心都在於理解和度量那些導致金融資產***商品***價格變化的各種經濟因素,用以解釋資產價格的形成和變化過程。第三,金融學均衡分析和經濟學供求分析的理論演繹過程,都比較側重於問題的純理性描述,往往形成一個理想狀態下的均衡價格,其缺陷在於常常和市場相去甚遠而難以實際運用,但在描述資產價格形成和變化的整體影響因素方面卻往往具有更大的一般性,因此都被較多地看做一個分析資產定價問題的理論框架。

  從無套利分析法來看,其基本思路其實非常簡單,研究者唯一需要確定的是當市場中其它資產價格給定的時候,某種資產的價格是多少才使得市場中不存在套利機會。很明顯,無套利分析法的諸多方面都是與金融學研究物件的基本特點相吻合的,既然數量―價格機制不存在,無法從均衡數量推匯出最優價格引數,無套利分析方法就不再考慮價格運動後面的數量變化,而是將市場價格作為輸入變數;既然金融產品之間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投資者隨時可以在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切換,他們關心的只是各種金融產品之間的相對價格水平,無套利分析方法就以“相對定價”為核心,尋求各種近似替代品價格之間的合理聯絡,通過對“無套利”目標的追求確定合理的市場價格。通過對無套利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分析,可以發現其實質和核心是經濟學中相對價格的分析方法,只不過這裡是對資產這一商品定價而已。

  我國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科學化方向

  現代金融學在研究方法上與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金融學在大量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後,其研究正規化正在走向規範。實際上,金融學研究方法已經和正在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在那些涉及到時間和不確定性等領域,經濟學的發展為金融學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更加科學的分析工具。 在現代金融學已經向縱深發展的今天,憑藉傳統式的簡單直覺進行研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需要運用更加精密複雜的數學工具幫助我們在更高的層次上將直覺轉化為理論和模型。誠然也承認思想的重要性,但是更要明白的是,思想的正確性要靠科學的方法來證明。這也正是數學技術在現代金融學中大量運用的原因。可以這樣說,隨著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逐漸科學化,作為經濟學分支的金融學,我國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方向將是建立更加堅固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向科學化的研究方法發展。

  參考文獻:

  1.馮用富.金融理論的經濟學基礎.金融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2.張樹民.中級微觀經濟學教程[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3.阿維納什•K•迪克西特.經濟理論中的最優化方法[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邵宇編著.微觀金融學及其數學基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5.鄭振龍,陳蓉.金融學和經濟學的相關關係探討[J].經濟學動態,2005***2***

  6.Bodie,Z.,and Robert C.Merton, Finance. Education Inc,2000

  篇2

  淺析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關係

  摘 要: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其實是維持市場競爭公平和有序化的兩個方面,但是又有所交叉。在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中,為了促進市場經濟運轉的有序性、促進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促進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必須將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有機結合起來,讓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規範管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會計準則;金融監管;關係

  20世紀80年代發生的美國儲貸危機,90年代爆發的巴林銀行倒閉案、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7年以來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一次又一次地對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提出了挑戰。這些危機事件的爆發,使會計準則制定者和金融監管者不斷尋求能夠有效發現和防範金融風險的方法。會計準則制定者通過不斷完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來提高資訊的透明度。金融監管者則通過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和監管方法以提高監管的有效性。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之間存在著複雜的關係,會計準則對於金融監管的影響已經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概述

  會計準則是規範會計賬目核算、會計報告的一套檔案,它的目的在於把會計處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礎之上,並使不同時期、不同主體之間的會計結果的比較成為可能。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會計準則可分為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財政部於2006年2月15日釋出了包含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的《企業會計準則》,標誌著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並逐步擴大實施範圍。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實現了新舊轉換和平穩實施。在準則實施過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進一步解釋和明確的問題,有些章節希望再補充些例項。與此同時,2007年12月6日,內地和香港簽署了兩地會計準則等效的聯合宣告,根據兩地準則等效磋商和談判的結果,有些內容需要通過《講解》的修訂進行必要的補充。

  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的總稱。金融監管是指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對金融交易行為主體進行的某種限制或規定。金融監管本質上是一種具有特定內涵和特徵的政府規制行為。綜觀世界各國,凡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無不客觀地存在著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管制。金融監督是指金融主管當局對金融機構實施的全面性、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並以此促進金融機構依法穩健地經營和發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當局依法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活動實施的領導、組織、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動。

  二、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關係

  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規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兩個方面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兩者是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的關係。二者的區別是:

  ***1***目標不同。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會計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資訊,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我國會計準則中關於會計目標的表述,是受託經濟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的有效統一,金融監管的主要目標是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安全與穩定。儘管金融監管也考慮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但這與會計準則的目標並不一致。如果投資者與存款人利益發生衝突時,金融監管著重考慮存款人的利益。

  ***2***公允價值運用的不同。在會計準則目標和金融監管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儘管公允價值能夠反映企業資產的真實價值,但是卻由於其順週期效應,不利於金融監管。在經濟繁榮時期,公允價值未實現收益的確認,使得銀行利潤過快增長,從而助長了信用過度擴張,為經濟衰退留下了隱患。在經濟衰退期,資產公允價值的下降導致減值損失的增加,使得銀行利潤和資本過度減少,從而進一步限制了銀行信貸規模。

  ***3***資本確認的不同。從會計的角度來看,資本主要是為了盈利而投入的,包括股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4個部分,是資產減去負債後的淨權益。對於銀行資本而言,只要能夠吸收損失,均可稱之為資本。巴塞爾資本協議規定銀行資本包括三級:一級資本即核心資本,包括股本***普通股和永久非累積優先股***與從稅後保留利潤中提取的公開儲備;二級資本即附屬資本,包括未公開儲備、資產重估儲備、一般準備金或一般呆賬準備金、混合性資本工具和次級長期債務;三級資本包括最初發行期限2年以上的次級債券。

  二者的聯絡:

  ***1***會計準則是金融監管的重要基礎。在金融監管中,無論是證券監管還是銀行監管,監管部門都離不開必要的資訊。而財務會計資訊作為金融機構資訊披露的主要內容,構成了監管部門進行金融監管的重要資訊。會計準則通過規範這些資訊,為金融監管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以銀行監管為例,在對銀行的流動性進行分析時,銀行存貸款比例、流動性比例的計算,均來自於資產負債表資訊,在盈利性分析中,營業利潤分析利差分析等指標的計算,也來自利潤表有關資訊。在著名的駱駝***CAMEL***評級制度中,5項指標中的4項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盈利水平和流動性等資料,都來自財務會計資訊。

  ***2***會計準則是金融監管的工具之一。會計準則是金融監管的一種工具,比如說會計準則有對金融資產減值方面的相關規定,對於企業金融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和計提都有著詳細的規定,那麼企業在會計準則的要求下做好金融資產的減值計提,金融機構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大量的減值準備,以抵禦在經濟衰退時資產價值降低帶來的損失,緩解金融風險。

  ***3***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具有相似性。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雖然有著不同的目標,有著不同的監管層次和內容,但是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它們產生的背景是相同的,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帶來的市場混亂,為了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正常運作,就需要對市場上的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管,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就應運而生了。其次,二者都有著政府管制的強制性,這兩者是以一定的法律規範而存在的,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規範,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再次,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相似的,雖然說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促進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

  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是相輔相成的,是市場經濟健康運作的重要工具,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得越來越快,並且能夠快速的發現金融風險,並採取一定的措施防範金融風險。

  三、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的協調發展

  會計準則與金融監管之間存在的統一性決定了兩者是可以協調的。首先,會計準則相關金融監管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會計準則仍然存在不完善之處,為提高會計準則質量,應通過完善會計準則概念框架、強化會計準則社會目標的指導作用來實現;在具體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會計準則制定者應該充分考慮會計準則可能產生的金融監管問題。其次,由於會計準則不是萬能的,因此,金融監管者在藉助會計準則加強金融監管、對會計準則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要不斷根據金融創新的發展及時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和監管手段,只有兩者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金融長期穩定。

  ***一***針對企業會計準則完善金融監管標準

  企業會計準則賦予會計人員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公允價值會計的運用,更是增加了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次貸危機爆發後,為進一步加強公允價值的監管,巴塞爾委員會於2008年11月釋出了《評估銀行金融工具公允價值估值監管指引》。規定為防止金融機構利用公允價值等進行利潤操縱,監管部門應採取措施限制公允價值計量的範圍,明晰監管標準,對公允價值估值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只有公允價值確實能夠可靠計量的條件下,才可以採用。

  ***二***對於貸款減值準備的計提,可以根據現有的五級方式來核查是否足額

  除了按照現有的監管辦法核查以外,還可以由監管部門出臺新的監管標準,提取動態減值準備。該動態減值準備可以在稅後一般風險準備金的基礎上,由固定比例改為動態比例,監管部門可根據逆週期的原理,規定浮動的計提比例。

  ***三***強化會計準則制定與金融監管的合作

  根據共同治理理論,公司不僅要為股東服務,而且要為利益相關者如客戶、供應商、政府部門等服務。金融機構提供的財務會計資訊,也應當為金融監管服務。而財務資訊的提供方式,取決於會計準則的規定。因此,會計準則在制定和修改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金融監管的需要,例如,在附註中披露監管所需的必要資訊,以便監管部門使用。此外,金融監管也可以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通過影響會計準則的制定,共同發揮會計準則的監管功能。

  結語

  總之,會計準則和金融監管既有高度的內在統一性又有著很明顯的區別,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協調發展的同時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