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研究生論文

  隨著經濟的金融化程度不斷加劇,社會對金融人才特別是金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這對金融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銀行基層機構操作風險防範

  近年來,一系列由於操作風險所導致的銀行案件震驚了國際金融界,也對金融機構的操作風險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根據建設銀行2004年—2006年發生的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分析,85%的案件和80%的涉案金額在基層機構,每一案件的發生無一例外都是有章不循、違規操作造成的。因此,如何強化基層機構操作風險管理,有效防範案件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

  一、基層機構強化操作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1、操作風險是我們實現安全性急需控制的日常風險近年來,國際國內金融領域發生了一系列因操作風險導致金融機構陷入困境甚至倒閉破產的事件,例如:國際上的巴林銀行、日本大和銀行,國內的中農信、銀廣夏等,相繼因嚴重的操作風險釀成大禍而帶來巨大損失。與此同時日趨增多的訴訟、更為複雜的交易工具以及交易量的提高等,都增大了我們面臨操作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基層機構防範操作風險有助於進一步防範案件發生。

  2、加強操作風險防範是我行發展戰略規劃的要求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內部控制能力的強弱、風險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關係銀行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我行在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要對照新巴塞爾協議和國際先進做法,爭取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具有國際水平、覆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系統化的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實現以風險管理促進客戶營銷與價值增長的目標。

  二、基層機構操作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一方面管理人員思想認識不到位,對操作風險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重業務發展輕風險管理的思想還存在。另一方面業務操作人員思想麻痺、僥倖心理依然存在。每天面對大量的客戶,有的櫃員就只顧低頭辦理業務而防範風險的意識就有所放鬆,導致了櫃面業務操作風險的漏洞。這種認識上的侷限性不但造成對操作風險理解上的誤區,也制約了我們對操作風險的具體實踐。

  2、風險管理機制有待增強

  國外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機制方面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統,其中包括風險甄別系統、風險報險系統、風險決策系統、風險避險系統、全程監控系統。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國外商業銀行經營運作的堅實基礎,也是銀行安全性原則的重要體現。這一點正是我國商業銀行的薄弱環節。

  3、操作風險內控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

  如:業務偏重事後監督,事前、事中風險控制不力,還未形成全過程、立體化有效防控體系;內部崗位、業務的制約、制衡機制亟需加強,一些相對重要的業務僅靠櫃員間授權審查易形成隱患,微機操作程式還不盡完善;新業務、新產品推廣前風險評估不足;一些規章制度已不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應急事件處理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等等。

  三、加強基層機構操作風險防範的幾點建議

  操作風險涉及面廣,危害性大,始終貫穿在業務操作的每一個環節。對於基層機構來講,防控操作風險任務重,責任大,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治理違規操作當做案件防控工作的一項重中之重,常抓不懈。

  1、強化基層機構管理人員的風險防範意識

  作為基層機構的管理人員,要結合實施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以及資訊系統,促進內部溝通,不斷將操作風險管理新理念傳遞給員工。還要對構成操作風險的內容全面、足夠的瞭解,並高度重視,帶頭防範,充分認識各類違法違規活動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真正從內心深處提高警惕,把防範措施落到實處,切實防患於未然。

  2、加強對員工的風險意識教育

  基層機構作為操作風險的最前端,要注重員工思想道德的培育、法律意識的培養及工作技能的培訓,使其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杜絕麻痺大意的思想,不給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機。通過制度、培訓、交流相結合,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抓好整肅各類案件的警示教育,有針對性地解決員工在思想作風、經營作風和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落實對員工行為排查制度,對已發現的有經商辦企業、從事第二職業、賭博、不正常交友等問題和現象的員工要予以密切關注,力求將各種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3、發揮員工在操作風險管理上的主觀能動性

  努力培養員工與單位同呼吸、共命運的價值觀,增強員工在風險管理上的主人翁意識,尊重並聽取員工在風險管理上的意見和建議。制定風險管理所要實現的目標和發展戰略,讓員工有一個明確和良好的預期,以振奮精神,凝聚人心。建立全面、科學、可操作的風險管理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員工加強風險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加大自查和檢查力度

  制度執行如何,要靠監督檢查來檢驗。一是要嚴格落實履職要求。各級檢查人員、特派員、會計主管、專職監控人員、安全員要嚴格履行職責,切實發揮監督檢查的作用。二是要加強自查工作力度。要適時組織有關人員對員工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自查要深、細、實。三是要切實做好非現場檢查。非現場檢查威懾力大,對防控操作風險特別是櫃面業務操作風險起著巨大的作用。同時,利用審計模型,定期提取資料,查詢風險。四是要嚴肅檢查紀律。對應檢查未檢查、應查出未查出的,要嚴格追究檢查人員及管理者的責任,同時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嚴格落實整改。

  5、認真落實問題整改

  對在各級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認真做好整改工作。檢查不是目的,關鍵是對發現的問題如何進行整改,如何防範和控制此類問題的重複發生。要定期分析問題庫中的問題,實事求是查詢問題存在的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確保整改落到實處,並做好舉一反三,真正杜絕屢查屢犯的情況。

  6、提高業務及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目前國外商業銀行職員中本科學歷以上人員的比例已經超過80%,而我國商業銀行的這一比例與國外相比還相差甚遠。另外,由於商業銀行計算機及網路系統的普遍使用對防止計算機犯罪和網路風險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和人員要求。因此,提高業務及管理人員素質是降低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