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歷史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光輝燦爛,她是五千年華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關公秉燭

  【關公秉燭】

  關公大義。二嫂同居。秉燭達旦。終夜觀書。

  【原文】

  漢關羽、字雲長。先主寢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曹操東征拔下邳。擒羽。使張遼說降。羽表三約。時甘糜二夫人為操所獲。使羽與夫人共居一室。羽秉燭達旦。

  關公大義參天。古今無兩。浩然之氣。至大至剛。充塞於天地之間。卒以扶漢安劉。三分鼎足。先主視如兄弟。而義之所在。侍立追隨。不避艱險如此。蠢爾曹瞞。豈容汙以不義耶。秉燭達旦。猶其餘事耳。

  【白話解釋】

  漢朝末年間時候。有個關公。單名是一個羽字表字就叫雲長。蜀漢的先主劉備和他睡的時候同床。和兄弟一樣的看待。可是關公在許多人的面前。總在先主的旁邊鎮日地立著。他跟了先主去周旋一切。無論什麼艱難危險。都是不退避的。有一回、曹操帶了軍隊、一直向東方進兵。攻破了下邳地方的城池。把關公捉了去。差了一個姓張名叫遼的人。去勸他投降。關公就表明了先約定三樁條件。這個時候、先主的妻子甘夫人和糜夫人。都給曹操捉住了。就叫關公和二位夫人在一個房間裡同住。關公就點燒了蠟燭。手拿了到天明亮。

  :鎮周贈帛

  【鎮周贈帛】

  鎮周宴客。贈帛淚流。官民禮隔。不得交遊。

  【原文】

  唐張鎮周、舒州人。自壽春遷舒州都督。就故宅。多市酒殽。召親故酣飲十日。既而分贈金帛。泣與之別。曰、今日猶得與故人歡飲。明日則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官民禮隔。不復得為交遊。自是一無所縱。境內肅然。

  以舒州人而為舒州都督。誠非易易。守法則傷情。徇情則違法。違法、非禮也。傷情、亦非禮也。鎮周先就故宅歡宴親朋十日。復分贈金帛。臨別又以禮隔泣告之。情深矣。法彰矣。禮盡矣。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個姓張名叫鎮周的。他本來是舒州地方的人。後來打從壽春地方、遷調到舒州地方去做都督。他就到了自己家裡。買辦了許多的酒呀、菜呀。遍請了親戚朋友來。大家很高興地吃了十天的酒席。等到酒席吃完了以後。又把金銀綢緞分送給他們。流著眼淚和他們告別。並且對他們說道。今天還能夠同諸位老朋友、很高興地喝酒。明天那是舒州的都督治理百姓了。官吏和人民。在禮節上是有阻隔的。那末大家就不可以再來往了。從此以後。他治理一切的事情。一些兒沒有放縱的地方。所以舒州境內。是很嚴肅平靖的。

  :崔梲命僕

  【崔梲命僕】

  崔梲端莊。言不多說。役使僕僮。亦用禮節。

  【原文】

  後梁崔梲、舉進士。仕至太子賓客。性至孝。接後生未嘗無誨焉。群居公會。端坐寡言。嘗雲非止致人愛憎。且或幹人祖禰之諱。指命僕役。亦用禮節。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嘗夢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請退。明年果終。

  人每以為僕役之對於我。應有禮節也。我之對於僕役。無所用其禮節。不知禮為五常之一。常者、即須臾不可離也。無論對於何人。處於何地。皆須合禮。惟在用之得當耳。觀崔梲之於僕役、可知矣。

  【白話解釋】

  五代時候。後梁朝有一個姓崔名叫梲的人。中了進士。官做到太子賓客。他的天性非常孝順。接見後生的時候。沒有一次是不去教誨他們的。每逢許多人聚在一塊兒。或是公共聚會的時候。他一定很端端正正的坐著。很少講話。他常常說。多講話不但引起人家的歡喜和厭惡。並且或者干犯人家祖上的名諱。所以還不如少講話。他就是差遣用人。也用禮節去差他們的。在大熱大冷的時候。總是很小心。不使受了暑熱。或者冒了風寒。有一次、他夢見有人引他走三十里路就住了。又有一個人說。他是修善的。就加引了三十八里。所以他曉得自己壽命的限度。是六十八歲。於是到了六十七歲的時候。就告了老。第二年果然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