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華傳統美德孝的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深遠影響,可以不斷的被繼承,並得到持續的創新發展。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庭堅滌穢

  【庭堅滌穢】

  宋黃庭堅。官居太史。親滌溺器。不以為恥。

  【原文】

  宋黃庭堅、字魯直。一字山谷。又號雙井老人。洪州分寧人也。元祐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穢器。不使婢妾為之。未嘗一刻有缺子職。蘇東坡嘆其詩、獨立萬物之表。

  王應照謂溺器之滌。自有婢妾為之。惟孝子不以官職之顯。失其子職之常。溺器且為親滌之。其他子職。尚有不盡者乎。李文耕謂山谷所為。彷彿石建。皆樂供子職。不以貴顯閒其心者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個大詩家。姓黃。名叫庭堅。表字魯直。別號山谷。還有一個別號。叫做雙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寧縣的人。元祐年間。做了太史的官。天性卻很是孝順的。自己雖然做了貴官。顯名天下。可是侍奉母親。卻極盡誠意。每逢母親的事務。他必定親自去做。無論怎麼樣。總是不怕勞苦的。每天晚上。一定要自己替母親洗著便桶。他家裡僕役很多。卻不叫他們去做。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服勞奉養。全是做兒子自己應盡的職分。那裡可以叫他人分了自己的孝順呢。所以他總沒有一刻兒。不盡自己的職務的。他又喜歡做詩。並且做得很好。蘇東坡稱讚黃庭堅的詩。說、獨立萬物之表。

  :丁蘭刻木

  【丁蘭刻木】

  丁蘭喪親。刻木奉養。張叔擊之。像亦悒怏。

  【原文】

  漢丁蘭、河內人。早喪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鄴人張叔假物。蘭妻卜筶。木像不許。叔醉詈木像。且擊之。蘭歸。見木像色不懌。詢知之。即奮擊張叔。吏至。捕蘭。木像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詔圖其形。

  思親不見。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極思也。而思慕之誠。木亦通神。忽而不懌。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誠所致乎。至於為親像被擊。而奮擊張叔。只知有親。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姓丁的人。單名叫做蘭。是河內地方的人。他的父親母親早已亡過了。丁蘭就把一塊木頭。雕刻著他父親母親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敬奉他。和生前一樣。有一天。鄴的地方。有個叫張叔的。來向丁家裡借東西。這時候。卻巧丁蘭不在家裡。丁蘭的妻子。就向著木像面前問筶。木像不肯允許。張叔剛剛是吃酒醉了。就生了氣。罵著木像。並且又打了木像好幾下。等到丁蘭回到家裡。看見了木像的臉色。似乎很不高興的樣子。問他妻子。才曉得這個緣故。丁蘭就用力去打張叔。衙門裡的差人來捉丁蘭了。木像的眼睛裡。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淚來。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詔。叫把丁蘭的形像畫上去。

  :實夫拜虎

  【實夫拜虎】

  實夫歸省。虎銜其衣。拜請畢養。竟得全歸。

  【原文】

  明包實夫、事親盡孝。明經力學。館於太常裡。歲暮歸省。途遇一虎。銜其衣。入林中。釋而蹲。實夫拜請曰。將啖我耶。命也。奚憾。吾有父母年七十餘。能容我畢養。吾苟存。終還汝啖。虎即捨去。後人名其地為拜虎岡。

  孝既無災不可闢。更無物不可格。不論禽獸鱗蟲。草木花果。一切有情無情。均可由一片肫誠。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物類至於虎。凶暴已甚。而歷代孝子免於虎者。指不勝屈。於戲、奇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姓包名叫實夫的。服事他的父親母親。非常盡孝。並且明暢經書的道理。盡力在學問裡頭。後來在太常裡的地方教書。到了年底下。包實夫回家去省視他的父親母親。半路上忽然碰著了一隻老虎。銜住了他的衣服。竟把包實夫拖到樹林裡。老虎才把他放下了。蹲著。包實夫就拜著老虎問道。你將要吃我麼。那是我的命運註定的。我有什麼恨呢。但是我還有父親母親。兩個人的年紀。都是已經七十多歲了。倘若你可以應許我終養了我的父母。那時候假使我還存在世上。那末我一定自己來送給你吃。你看可以不可以呢。那老虎聽了包實夫、這一番說話。就舍了包實夫竟自去了。後人就把那個地方。起了名字叫做拜虎岡。

  【緒餘】

  夫孝、德之本也。說文、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經雲。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試觀烏鳥反哺。羔羊跪乳。禽獸尚知孝。可以人而反不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