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看法

  高效課堂,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並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高效課堂的如何構建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高效課堂,是指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不懈的追求。下面就如何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關鍵

  要讓課堂更加高效,應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要發揮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以致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促使高效化學課堂的生成。

  1.迴歸課本,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案例】在人教版《必修1》中有關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是學生掌握的難點,筆者在教授本節內容時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理解概念,然後設定以下題型:

  例:①NaOH溶液 ②銅絲 ③液態HCl ④鹽酸 ⑤AgCl***固態*** ⑥液氨 ⑦SO3 ⑧膽礬晶體 ⑨熔融NaCl ⑩蔗糖晶體 ⑾酒精

  ***1***上述狀態下可導電的是______;

  ***2***屬於電解質的是_______;

  ***3***屬於非電解質的是________。

  我們教師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聽不懂,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大量的講解中逐步喪失。對此,筆者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領,讓空洞乏味的內容變成學生的閱讀體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會學”、“輕鬆學”。

  2.允許犯錯,在自主糾錯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案例】物質的量相關計算

  實驗室加熱KClO3和MnO2的混合物製取O2,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O2 3.36L,若將殘留固體經過溶解、過濾、洗滌等操作後得到濾液500ml,求①參加反應的KClO3的質量;②濾液中c***KCl***?

  在進行此類計算時,經常發現不少學生會犯某些共性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課堂教學中我特意挑選學生板演其解題過程。

  【典型錯誤】①部分學生根據化學方程式錯誤的將245認為是KClO3的分子量,從而得到其摩爾質量為245 g/mol;②部分學生計算時往往將不同狀態物質間胡亂的建立數量關係,例如固態和氣態之間物質的量之比等於體積之比等。

  我們在備課中常常要預想學生可能出現的種種錯誤,對這些錯誤是及早“堵”還是慢慢“疏”,關鍵要看我們教師如何看待學生的錯誤。恩格斯曾說過:“要明確地懂得理論,最好的道理是從本身的錯誤當中,從親身經歷的痛苦經驗中去學習。”出錯後引導學生自我反省、自我發現、自我頓悟、自我糾錯;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思維相互碰撞,認知相互補充,比教師頻繁地說教然後大量習題“狂轟濫炸”要有效得多。

  3.探究學習,在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時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方式上要採取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適合的教學方式,避免教學方式上的千篇一律,可以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講授“元素週期表”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處在同一橫行的元素原子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再觀察處在同一縱行的元素原子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會很快得出正確的結論,然後教師再引出“週期“和”族“的概念,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印象就會很深,不容易忘記,也理解了知識的含義,而且還鍛鍊了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老師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要高效得多。

  再如,在學習《元素週期律》時,可依照教材設計探究鹼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的相似之處和遞變規律,然後通過對照實驗比較金屬鈉、鉀分別與氧氣、水反應的異同點,得出金屬鉀的活潑性強於鈉,最後引導學生思考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係。這樣當學生遇到鹵素等其他主族元素時,即可自行根據其結構預測化學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並自行設計科學探究方案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