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意義

   追尋教育的原點,就必須追溯到教育的源頭,對教育所涉的那些原初性的問題進行追思和梳理。比如說,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意義何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這些命題,是教育必須首先回答的,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首先明確的。這些命題,陳舊古老而永恆常新,因為它們關涉到教育的本質,關涉到教育的起因和歸結;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教育的物件、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地嬗變,但教育的本質不會,教育的內在規律也不會。”迴歸教育原點”將從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兩個方面的課堂教學高效性進行展開。在分析影響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有效性的基礎上,通過對目標達成的有效性、主體的有效性、知識建構的有效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學生髮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徵分析,重點探討提高課堂中學生學習活動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提出興趣激發策略,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情境創設策略,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學習;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策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養策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自主練習和實踐能力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引導體驗激勵評價策略,促進學生不斷努力學習。收集並整理課堂教學例項,剖析影響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探索和總結出適應新課改的課堂有效教學的經驗和做法,以指導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工作;通過實施有效教學,使學生獲得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機會,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使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養成反思習慣,在科研和教改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素養。

  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利於培養一批觀念新、業務素質高、實驗操作能力強的教學骨幹教師。有利於建構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管理體系。掌握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工作實績。有利於推進學科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使多數教師自覺地變奉獻型為效益型、職業型為事業型的教育家,力求成長為一批優秀教師和省市級學科帶頭人。

  1.構建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

  目前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味地追求新理念,對課堂教學的實質把握不準,未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和學習水平。教學中容易出現誇大自主教學,誇大過程與方法,誇大學生作用,誇大情感目標等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低效、無效的課堂教學現象普遍存在,重複、填鴨式的教學現象隨處可見,公開課中的表演、作秀愈演愈烈……面對這種種的課堂教學現實,對照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我們迫切希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文化知識、基本技能、創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現實問題。

  2.構建高效課堂,是學生髮展的需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教學規律,以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目標,從而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因此,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其判斷依據應該是教學活動的結果是否與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相適應。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具備較高綜合素質和有較強學習能力的人才。本課題的研究有利於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同發展,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