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習存在的問題

  高一新生剛剛邁入高中校門,往往對高中學習不熟悉,始終認為高中學習與初中習題,心裡面擺脫不了初中的學習習慣。高一學習問題有哪些問題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高一新生面臨的學習問題,供你參考。

  高一學習普遍存在的三大問題

  問題一:內容太多記不住 高中知識對比初中而言,其特點就是知識量劇增,尤其是理科,不僅僅是定理定義,公式也逐漸增多,如果死記硬背,只會把知識點全部混淆掉,達不到記憶的效果。學習高中理科,重點還在於理解上,只有理解了公式是怎麼推匯出來的,才能達到真正記憶的效果。

  問題二:老師講太快,跟不上 進入高中之後,很對學生都在反映這個問題,前面我們也說過,高中課程知識量劇增。除了內容太多記不住之外,如果老師課上講的內容課下不能及時複習,再加上新課的內容,很容易出現惡性迴圈,不會的知識點越來越多,知識疏漏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時候就體現出提前預習的好處了。如果在上課之前就已經對老師本堂課程所要講的內容有了大概的瞭解,就會對難點重點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從而投入更多的精力。

  問題三:課上聽懂了也不會應用 高中知識點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邏輯性非常強,要求學生由定性轉化為定量,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如果還用初中的學習方法去面對高中的學習,肯定連簡單的應用都會成問題。所以對於高中的理科而言,培養理科思維才是提升成績的王道。

  高一學習中的七大誤區

  1缺乏學習方法和側重點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忽視概念的重要性,不掌握學習方法而對一些難題、怪題備受青睞,甚至見題就解,大家知道,初中內容相對簡單,但高中每一門課程容量都相當大,每一節課老師除了講課本內容之外,都會進行補充,以適應以後的高考,如果在學習中不分重點,見題就解,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會造成各科都學不好,考試必然會失敗,比如高中數學第一章集合基本沒有難度高考就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但很多高一同學拿大量毫無意義,甚至非常難的題目研究,基本對學習考試沒有意義。

  2科目不平衡

  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科目上,冷落了其它科目,高一開始科目較多,但目前除個別省份已經啟動了高考3+3改革外***相關改革時間表內容科參見秒殺高考數學網***,大多數省份目前實行文理分科,所以在各科目上的時間要根據以後的目標情況恰當分配,把有限時間和精力集中起來。

  3計算平時依賴計算器

  一考試就犯計算上的錯誤,搞得自己手忙腳亂,數學運算問題是整個高中最沉重的話題高一可能不是太嚴重,但高三就特別重要了,所以在高一時間相對寬裕的情況下,要儘可能的提高。

  4聽與會

  聽老師講例題覺得會了,自己用參考書時一看題明白了,就以為自己會了,不再動手去做,實際上看答案能理解並不意味著自己會思考,而且高中面對的題目很多,就算目前的各類搜題軟體都無能為力,所以樊瑞軍認為解題不是最終目的,學會解題思路或者思考方法才是最終目的。

  5題海戰術

  匆忙應付老師作業,搞題海戰術,卻不認真對待做題時發現的問題,題海戰術對高一高二的學習確實是非常有效的,因為考試重點內容較少,平時考試試卷大都是網上下載,老師加以組裝的,但這種情況是無法持續的,一進入高三,隨著時間緊張,學習量加大,考試試題的原創性就會導致題海戰術,對很多同學的學習效果不是太大。

  6盲目記筆記

  聽課時將老師講課內容一股腦記在筆記本上,甚至有些同學抄課本,不動腦筋去思考所以然,忽略老師的分析,這對學習基本沒有好處,上課不記筆記和記太細的筆記都沒有好處,重在思考,理解,大家在學習中慢慢會體會到,高中數學的學習單靠課本確實是不夠的,即使上課聽的很徹底,下課解題都無從下手。

  7缺乏計劃

  學習沒有計劃性,目標,每天盲目學習,晚上開“夜車”,白天沒精打采,形成惡性迴圈。對於高一同學而言,從一開始眼光就要瞄準高考,對學習內容要適當開闊,感受高考,要確切的知道高一學習的那些內容是高考高頻考點,要提前打通障礙,不能光盯住平時的考試。

  高一學生十大學習方法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期預習的重要性。那麼預習有什麼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在預習時,要做到:瞭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絡,找出所需的舊知識,並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2專心聽課的習慣

  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麼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徵。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動在每一瞬間都能有選擇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為注意擁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重要的特徵,所以,注意具有選擇、保持以及對活動的調節和監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問題的線索。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師學習如何科學地思考問題,以便使自己思維能力的發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使知識的領會進入更高階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沒有注意,只是沒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上,心不在焉,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及時複習的習慣

  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複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後很久才去複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於重新學習。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域性或聯絡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中的應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識的系統化,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最後,系統化的知識有利於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絡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想搞好知識的系統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漢,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

  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

  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係瞭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可以說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階階段。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就會引起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新學的知識得到了應用,面且得到了“思維的鍛鍊”,使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問題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業可以為複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複習時的參考資料。

  5練後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1.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2.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應當培養的優良習慣還有許多,諸如有疑必問的習慣,有錯必改的習慣,動手實驗習慣,查詢工具書的習慣,健康上網、積極探究的習慣等等。從課堂學習的過程看,還有認真預習、專心聽課、及時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積極應考等好習慣。

  6積極應考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了推動學生的系統複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也把考試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學校在考試複習前進行動員,考試時講考場要求,設定考場, 安排監考老師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緊張氣氛。

  為什麼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到臨考準備、臨考發揮、考後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其中決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個:一個是學習因素,即知識能力的水平;一個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志等狀況;一個是方法因素,即會不會應考的問題。

  應該如何應考呢?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再施加壓力。臨考前,不要去想考試成敗將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尤其不誇大考試成敗的影響,要想好萬一考不好的“對策”,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臨考前要減輕學習負擔,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要適當進行文體活動,要保證身體鍵康。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按先易後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後要仔細檢查, 更正錯誤。

  7閱讀自學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絡,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8觀察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開啟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 是想的意思,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通過大腦進行資訊加工,總結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徵。

  9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蜂蜜。

  10總結歸納的習慣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