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歷史怎麼學好

  歷史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歷史也是大學裡的一個重要科目,那麼大學歷史應該怎樣才學好?

  學歷史不只是死記硬背,除了對各種歷史大事、人物爛熟於心外,最重要的是要勤于思考、多思考,深入思考,撥開層層迷霧,還原真相,這是其一,也是歷史人的本分;其二,關聯種種現象,啟發新知,發前人所未發,提出自己的見解,接著就是“求是”,探求歷史發展的規律,這是歷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先弄清是怎麼一回事,是怎麼來的,又要到哪裡去,解釋過去,預測未來。

  至於方法,讀文獻要精讀,有代表性的,慢慢研讀,歷史書不是小說,不好讀,絕對不能死抱教材,千萬記住!大學歷史最重要的是要發散思維,廣採博收,兼蓄而融為己意,一切為我所用!記住,抱殘守缺絕不是歷史人的特性!

  歷史的分類

  ***1***按地域分:世界歷史 、 亞洲史 、 歐洲史 、 非洲史 、 大洋洲歷史 、 美洲歷史、中國歷史等

  ***2***按時代分:史前史 、 古代史、 近代史 、 現代史等

  ***3***按學科分:哲學史 、 宗教史 、 思想史 、 史學史藝術史 、 電影史 、美術史 、 建築史 、 廣告史、文化史 、 文學史 、 教育史 、 博物館史、經濟史、農業史、自然科學史 、 數學史 、醫學史、交通史等

  ***4***按種類分:人類歷史、動物歷史、植物歷史、地球歷史等

  ***5***按研究物件分:個人歷史***即傳記***、畫家歷史、國王歷史等

  ***6***按歷史的可靠性分:正史、野史、傳說、故事等

  歷史研究趨勢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樑。合併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侷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蹟,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理解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範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儘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