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及其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當,可以使語言意蘊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推薦歷史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多行不義必自斃

  解釋: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相關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鄭國君王鄭武公有兩個兒子,一個稱“莊公”,一個稱“共叔段”。

  鄭武公死後,由他的大兒子鄭莊公繼位。可是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愛他的母親姜氏的支援下,竭力擴充自己的封地,積極進行奪取王位的準備工作。

  鄭莊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後,力勸莊公,說:“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勢力已經很強了,再這樣下去,您的王位會被他篡取的!”

  莊公聽了,卻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意指:一個人若不仁義的事情做多了,必定會自取滅亡,你就等著吧!

  丙真,共叔段的勢力在不斷擴大,將鄭國的西、北部邊境招於自己門下,直至廩延。同時,他在不停地修築城池、屯田積兵,並讓其母親姜氏裡應外合,攻下鄭都。

  莊公早有防備,趁共叔段進軍鄭都時,出奇兵攻其窩穴。長久受共叔段壓迫的農民們也參與戰鬥,使共叔段兵敗,逃亡他處,而莊公出軍追殺,最後使共叔段走投無路,被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