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句子賞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同學們在做這篇課文句子賞析時要注意哪些細節呢?小編為四年級同學整理了《魚游到了紙上》課文句子賞析,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句子賞析

  ⑴他好像和金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這句話充分表達了當時青年人的忘我狀態。在圍觀的人讚歎議論時,他沒有任何反應,除了因為他是個聾啞人外,更重要的是他專心致志地畫,眼中所見,心裡所想,筆下所畫都是魚,好像和金魚融合在了一起,才把魚畫活了。

  ⑵魚游到了紙上。

  這句話既是文章的題目,在文中又出現了三次,一次是女孩驚奇的讚歎,一次是作者的描寫,再一次是作者與聾啞青年的筆談。這是對聾啞青年所作的畫的最高讚賞,贊其畫技高超,畫的魚栩栩如生,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而之所以畫得像活的一樣,正是他專注認真,堅持不懈的結果。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課文探究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

  課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寫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的感染,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二是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教學的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課文原文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觀魚。我喜歡花港,更喜歡“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坐在池邊的茶室裡,泡上一壺茶,靠著欄杆看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真是賞心悅目。茶室的後院還有十幾缸金魚呢,那兒也聚集著許多愛魚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魚缸邊,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長得很秀氣,一對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說“認識”,其實我並不瞭解他,只是碰到過幾次罷了。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一個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時晚了一些。金魚缸邊早已擠滿了人,多數是天真活潑的孩子。這些孩子穿著鮮豔的衣裳,好像和金魚比美似的。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我仍舊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陽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過後院,看到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你真專心哪!”我忍不住輕聲問他。沒想到他頭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驕傲的年輕人。”我正想著,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廠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廠”,原來,他是個聾啞人!

  我們開始用筆在紙上交談。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我把那個女孩說的話寫給他:“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啦!”

  他笑了,笑得那麼甜。他接過筆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裡。”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