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小編為四年級師生整理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

  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學校唸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佈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佈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訊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分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培養學生善於分析、敢於破除迷信、勇於實踐的科學態度的好教材。然而,要使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的精神,為生活在今日中國的兒童所深深感動和理解,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和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覺得本科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是:一是把握要求,設計教法。學生在接受學習任務前,我就明確宣佈:學習21課,要了解伽利略通過哪些步驟成功地得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個結論。由於要求明確,學生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我又針對本文的特點,別出心裁地把“習題訓練法”和“情境提示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即以課後的習題為綱,充分利用形象,創具體生動場景的方法,使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二是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變化,我時而發問,時而實物演示,時而板演圖示,時而自讀課文,時而分角色表演,時而鞏固練習,教學方法新穎、多變,充分

  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興趣盎然中愛學、樂學,情緒高昂,學習效率很高造具體生動場景的方法,使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建議

  1、課前如果有條件可要求學生蒐集關於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傳記或圖片資料,初步瞭解事件發生的背景,對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教師可參考下面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一是以得到的啟示為主線,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

  即緊扣課文最後一句話──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體會當時人們為什麼發出這樣的感慨。抓住“才”和“原來”,讓學生充分朗讀、勾畫、批註,再全班交流,逐步深入地認識到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疑問,並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所得到的啟示,如,懷疑也要講科學,講證據;堅持真理要有足夠的勇氣;許多科學創新和發明都是在對權威的批判中誕生的。然後再讓學生結合實際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二是以人物為線索組織學生進行閱讀:

  亞里士多德,倍受人們推崇的希臘先哲,說的話被人們當作不容置疑的真理,曾經說過兩個鐵球的下落速度與質量成正比;伽利略,年輕的教授,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由懷疑到反覆驗證再到公開試驗;從受到人們的嘲笑與譏諷,最終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事實,使人們轉變了觀念。

  在對人物認識的過程中,注意不要揚此抑彼。可以補充資料,如亞里士多德知識淵博,被譽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59頁***,而且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在醫學、哲學、物理學、美學和心理學等方面都有著傑出貢獻。這樣的權威應該得到人們的尊重,但不應該盲目迷信。

  3、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偉大的精神時,要注意結合課文內容理解:

  一是使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即科學界對權威的崇拜與盲從。還可補充16世紀時,布魯諾因堅持真理“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勇於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二要結合人物言行,使伽利略的形象鮮活生動起來。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而是以假設正確為前提,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可見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以令人信服的事實,有力衝擊了當時那種盲目崇拜與迷信的思想,意義重大。

  4、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的質疑,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可讓學生充分讀課文,小組討論,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彙報:

  如算式法:

  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10+1>10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鐵球快。

  還可利用圖示法或演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5、本文在寫法上主要特點,是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對人物的心理、動作和語言描寫都很傳神,要鼓勵學生試著進行讀說寫的語言實踐活動。如,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可結合插圖,讓學生設想情境,說說當伽利略試驗後從比薩斜塔上下來後,人們圍住了他,會怎樣說,怎樣做。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描寫,來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對權威尊重而不盲從,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科學態度。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要以正確的語氣讀出伽利略的心理活動中的疑問與分析思考;對人們議論的語言,要讀出情感的變化,如第5自然段中對權威的維護,對伽利略的不滿、譏諷和責備;而第6自然段,則在恍然大悟中有驚訝與激動。

  7、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要注意多音字在本文中的正確讀音:

  著***zháo***地,更***gēng***正,的***dí***確,膽大妄為***wéi***;區分“辨辯辮”,可以用下面的順口溜:一點一撇仔細辨,中間有言來爭辯,找到絲線扎小辮。

  課後的選做題,可引導感興趣的學生找一找,再抄寫下來。文中的反義詞有:快──慢左──右輕──重對──錯。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