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中,《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小編為四年級師生整理了第23課《古詩詞三首》課文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課文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原①白滿川②,

  子規③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不,

  才了④蠶桑又插田。

  註釋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滿川:指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③子規:杜鵑鳥。

  ④了:結束。

  《四時田園雜興①》

  [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②夜績麻③,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④供⑤耕織,

  也傍⑥桑陰學種瓜。

  註釋

  ①雜興:各種興致。

  ②耘田:除去田裡的雜草。

  ③績麻:把麻搓成線。

  ④未解:不懂。

  ⑤供:從事。

  ⑥傍:靠近。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②肥。

  青箬笠③,綠蓑衣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註釋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鱖魚:一種淡水魚,味道鮮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葉編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製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教學分析

  《古詩詞三首》,主要反映了古代農村的生活。《四時田園雜興》和《鄉村四月》可以粘連在一起教學,分四個步驟:

  1、潛心會文──明詩意

  2、心馳神往──會詩情

  3、別出心裁──悟意境

  4、隨心所欲──拓詩文

  拓展的關於農村生活的古詩已學的有:《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小兒垂釣》、《所見》等,未學的有:《村晚》、《四時田園雜興》之二、《清平樂·村居》、《西江月》等。

  《漁歌子》採用吟古誦今的方式,先誦讀《漁歌子》,再讓學生吟誦現代詩《 雨中,我望著一個漁翁 》,因為兩首詩所描繪的景物、創設的意境是相同的,通過拓展閱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的不同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三課《古詩詞三首》教學建議

  1、“詞”這種體裁在教材第1課已經出現,教師應事先了解一下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是否會背誦一些詞,對“詞”有哪些瞭解。

  對於古詩,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課前,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查閱作者翁卷、范成大、張志和三位詩人的生平、詩歌特色,詩的創作成就,以便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準備掛圖。

  2、三首古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內容淺顯,生字不多,應當指導學生先自學,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在頭腦中把文字轉化為畫面,讀中感悟,體會詩中意境。教師可重點點撥《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可對詞的知識再稍作介紹之後,放手讓學生自學。

  教學第一步,可讓學生自讀古詩詞,對照詩詞後的註釋,想一想詩詞中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詞語的意思還不理解,然後小組學習,向同學和老師請教。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予以點撥後,再要求學生把詩詞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使學生對詩詞的意思有個初步的瞭解。

  第二步,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展開想象。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如有的小組可以在誦讀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畫筆描繪下來,畫好後,在小組中交流一下,重點說說畫了什麼景物,他們的色彩、形狀、位置有什麼特點,為什麼這樣畫。本小組的同學做出評價,看是否把詩詞中的景象描繪了出來。無論學生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習,只要可以激發想象,能夠加深對詞句的理解,教師都應鼓勵,並給以必要的指導。

  第三步,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有條件的可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渲染氣氛,達到在朗讀中加深體會,在朗讀中獲得審美感受,在朗讀中自然成誦。

  3、注意詩的語言的豐富意蘊。如《鄉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時田園雜興》中的“也”、“學”二字使用都簡潔傳神。《鄉村四月》和《漁歌子》兩首詩詞色彩明麗,其中寫顏色的詞語有很多,如“綠原”、“白川”、“青山”、“白鷺”、“桃花”、“青箬笠”、“綠蓑衣”,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描寫顏色的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4、課後,可以動員學生從課外書中尋找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練習朗誦、背誦,為後面的“展示臺”做準備。

  5、關於識字寫字,“蠶”、“桑”、“蓑”、“塞”的聲母是平舌音,“晝”、“箬”的聲母要讀準翹舌音。識記字形可以引導學生藉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幫助記憶。教師重在引導交流識記方法。要及時表揚識字巧、寫字好的同學。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