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象記憶與背誦的關係

  學習和記憶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學習只有記憶下才有意義。在記憶和理解下,才有學然後知不足之感。記憶是學習的一環,記憶也是學識進步的基石。為了提高記憶的效率,學識的深化,孔子曾經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為了增強理解,教導我們學習和思考並進,也曾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名言。

  很多學生為記下公式、背誦詩文而反覆強記,吃了不少苦頭,這裡提供一種新的記憶嘗試,將記憶與聯想、趣味等結合在一起,從而使記憶的蹊徑變得生動、活潑,猶如攀山觀景一樣,達到高峰。

  影象記憶與背誦記憶

  我們知道高效率的記憶方法可以加強你的記憶力,提高你的學習成績,加快你的學習效果,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為了這個夢寐以求的願望,現在你要檢討一下過去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在瞭解自己還有無限可提高的空間後,尋找更好、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才是關鍵所在。

  在討論影象記憶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人們運用頭腦記憶功能的情形。大部分人記憶的時候會傾向用背誦的方法,背誦等於運用重複的方法來學習。這種死記硬背的情形英文的講法就是parrot fashion learning,其中parrot是鸚鵡,fashion是方式,鸚鵡學舌就是靠不斷重複。

  在重視並鼓勵思考、創造的美國,也有鸚鵡式的學習方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呢?

  其實全世界的人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用到重複性的學習,這簡直是全世界的共同現象。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重複或是背誦的學習方式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記憶系統。

  小時候學東西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去模仿,會講述所見所聞的事物,因此背誦、重複的學習方法是從很小的時候自然而然建立起來的。由於這個方法是我們最容易掌握的,也是在成長過程中十分好用的,因此大部分的人太過於依賴這種方法。很多人把背誦描述成死記或者硬背,因為這個負面的描述,致使“背誦”成為一個不好的工具。

  其實不然,它惟一的缺點就是被過多地運用或者濫用。換句話說,很多的學習並不適合用背誦的方法,所以只依賴背誦的人因為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就會不滿意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成效。

  有些人背數字、電話號碼或歷史年代時,因為這些資料本來就不容易記憶,所以可能要背誦很多遍,但是卻不見得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有可能背完就忘,忘了再背,在這種情況下就成了死記硬背式的惡性迴圈。

  百聞不如一見——認識影象記憶

  為什麼我們所講的主題是影象記憶,卻要先說明背誦的功能呢?首先,就像花時間研究計算機或是手機的使用說明書一樣,我們要先看看這些產品所有的功能是什麼,才能更準確地選擇我們需要運用及熟練的功能

  有關頭腦記憶的功能應該先有一個“見樹又見林”的整體觀念,這樣才能視情況選擇運用不同的記憶系統。當然,記憶系統也包括我們最熟悉的記憶工具——背誦。所以我先講述大部分人常用的記憶方法,這樣再回到影象法這個題目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很多人對影象法都有一點概念,什麼概念呢?我們知道影象能輔助我們記住很多東西,也可以記得比較牢比較久。

  有沒有人會想到自己10年前、15年前或20年前的一些特別經驗呢?***當然如果你還小,可以想想去年或前年的特別經驗。也許這些經驗是令你特別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恐怖的或是刻骨銘心的。例如車禍,摩托車被撞倒,受傷的人穿白衣服、鼻子流血,地上都是他的書本,安全帽掉在地上,有可能還記得摩托車的顏色,甚至可能記得車子的牌照,等等。這些鮮明的記憶可能會讓你記住十幾年,甚至一輩子。

  為什麼十幾年後很多自認為記憶力差的人還能栩栩如生地描述上述車禍的場面呢?就是因為回憶記憶中影象的緣故。車禍比較容易刺激一個人的感官記憶,所以我們自然會用不一樣的感覺來做這方面的記錄***記憶***。

  其中一個感官就是對影象的感官,當我們看到相關的影像時,這個影象自然就會浮現在腦海裡,並被記錄在右腦裡。不要忘記,除了視覺的存檔,還有其他的感官記錄可以加入想像的空間。例如,我們也可能記得車禍時撞車的聲音,因此由聽覺引出影象的存檔;還可能車禍引起火災,可以聞到煙火的味道,在車禍現場還可能觸控到倒在地上的車輛或受傷者,這就有了由嗅覺、觸覺所記錄的影象。

  總之,如果我們用各方面的感官來記錄一個情景,有特別深刻的影像被記錄下來,不僅會加強回憶功能,還會變成清晰的記憶功能。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不僅是前面提到的驚悚場面,也有可能是一個特別美麗的場景,可能是第一次看到心愛的人,或是第一次看到剛出生的小寶寶,或是看到一朵美麗的花,或者一場很棒的電影,等等。這樣的影象在頭腦裡是特別清晰的,甚至過了幾十年還會記住。

  我們為此常感到困惑:為什麼幾十年前的事還清晰地印在頭腦裡,但是5分鐘前聽到的一個人名或半小時前放在某處的一塊手錶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我們在懷疑自己記憶力的同時卻納悶為什麼能回憶起幾十年前的影象。這一矛盾說明,其實好的記憶狀況和不好的記憶狀況同時存在。

  眼見為憑——視覺學習

  全世界的學者專家傾其一生研究人腦的奧祕,而我們對人腦的瞭解就像我們對自己腦力開發的程度一樣——真是少得可憐。其中一項研究就是頭腦中的記憶功能。頭腦記錄感官的記憶存檔很重要,感官就是味覺、嗅覺、聽覺、視覺、觸覺所記錄下來的資訊,用感官來記憶是較好的記憶方法。

  為什麼從這麼多感官記錄中,我特別挑出影象記憶來呢?因為最強的記憶工具就是影象法,剛才提到的眾多感官的存檔,如果沒有影象的回憶,整個回憶的功能可能就沒有這麼強。

  我們常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這個說法真是很有意思。雖然我們強調要善用所有的感官***味覺、嗅覺、聽覺、視覺、觸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更常運用眼睛來取得絕大部分的資訊,而且我們由視覺所獲得的資訊,遠比通過其他感官來得有層次、有深度。正常人的眼球都是超級而且快速的掃描器,經由眼睛所掃描的影象一旦儲存在頭腦記憶區,幾乎一輩子都會留存在腦中。

  創造心靈的影象

  瞭解以下幾個重點,會更有助於我們學會影象記憶的方法,逐步創造“心靈的影象”。首先,影象法對記憶的幫助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幾十年前的情景是可以通過影象來回憶的,而且每個人都有這種功能,併成功運用過。如何才能操作這方面的記憶功能,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呢?現在我開始描述影象法中一些特殊的規則,來幫助你們獲得記憶的存檔。

  第一:影象清晰具體

  右腦所擁有的創造影象的力量,可以讓我們“想像”出影象以加強記憶的存檔,而影象記憶正是運用了右腦的這一功能。研究已經發現並證實,如果在感官記憶中加入其他聯想的元素,可以加強回憶的功能,加速整個記憶系統的運作。

  所以,影象聯想的第一個規則就是要創造具體而清晰的影象。

  具體、清晰的影象是什麼意思呢?比方我們來想像一個少年,你的“少年”影象是一個模糊的人形,還是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真人呢?如果這個少年影象沒有清楚的輪廓,沒有足夠的細節,那就像將金庫密碼寫在沙灘上,海浪一來就不見蹤影了

  舉例!

  讓我們再來做蘿蔔影象練習。各位創造蘿蔔影象時,是不是先決定你的蘿蔔是紅色還是白色,再想到蘿蔔有沒有葉子,再進一步想到葉子是什麼顏色,是翠綠還是已經枯黃了,還可以想像這個蘿蔔剛從土裡拔出來,還有一些根鬚連在一起,這些根鬚有沒有泥巴,還是已經洗得乾乾淨淨地躺在超市的貨架上。

  剛才我描述蘿蔔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各位的影象能力,大家可以想像蘿蔔有根,根還帶著些泥巴,葉子是綠色的。接著,再拿其他物體進行描述。

  細節影象

  剛才說過細節可以強化影象,細節可以賦予影象靈魂,讓我們一起多做幾個練習。

  例如玫瑰花,我們不要只滿足於想像出一朵被壓扁的玫瑰***平面的玫瑰***,而要練習進一步想像出這朵玫瑰花瓣深淺的顏色,是含苞待放還是嬌豔盛開,是名貴的長莖玫瑰還是本地產的短莖玫瑰,綠油油的莖上長著尖刺,還散發著暗暗的幽香

  例如牛肉,你想到的牛肉是什麼樣子?是血淋淋的肉片,帶骨頭的肉塊,還是放在盤子裡半生不熟的牛排?

  例如公共汽車,你想像的公共汽車是嶄新的德國賓士公車,老舊的電車,還是一陣黑煙***公車已經開走了***?車牌是什麼呢?公車上有人嗎?乘客稀稀疏疏,還是擠得像沙丁魚一樣?

  這些細節都能強化記憶庫的存檔,各位務必利用機會多加練習。"

  顏色影象

  除了細節描述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顏色加強記憶的存檔。創造影象時當然可以是一片黑白,也可以給影象一點顏色瞧瞧。視覺原本對花花綠綠的顏色特別有反應,若是能運用色彩彩繪我們創造的影象,快速記憶就如花開遍地一樣燦爛了。

  抽象概念借用法

  但是遇到抽象的事物如何轉化成影象呢?

  例如燈光應該是怎麼樣的影象呢?這時候我們需要發揮聯想的功能,並且借用適當的影象來達成目的。燈光可以借用手電筒、檯燈、燈塔……好喝的飲料可以借用果蔬汁***我愛喝保健飲料***、熱騰騰的藍山咖啡、優酪乳……法律可以借用警察、法官、法槌等。既然是借用具體的影象,我們就得記住要還原成原本抽象的事物或概念。'

  影象急救站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自己的頭腦已經成為“固體”,記憶能力或影象能力不好,或是自己沒辦法想像那些影象,就大呼:“怎麼辦?”讓我先為懷疑自己有上述症狀的朋友“消消毒”。其實上述的懷疑多半是一種預設立場,或自我限制先入為主的心態。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力爭上游型,其中有60%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給自己很大壓力,或者在工作中面臨很嚴峻的挑戰,已經習慣運用邏輯思考或理性的方法學習,所以影象和想像的能力已經被打入冷宮很久了,英雄無用武之地,但是派不上用場並不等於說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每個人年幼的時候,都具備非常豐富的影象能力和想像能力,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過多地用理解或背誦的方法來學習,因此有可能漸漸遠離了影象法。

  不要忘記,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夢。很多人說自己不會做夢,但是根據科學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是會做夢的,只是沒辦法回憶起曾經的夢境。如果在快睡醒時做了夢,醒來時就可以一清二楚地描述出來,由此可以證明每位都有右腦創作或想像的能力。v7i

  第二:複製“白日夢”經驗

  放鬆是影象創造的第二條規則,因為緊張時肌肉緊繃、瞳孔收縮,整個人呈“備戰”狀況,實在不利於任何創作活動。身心放鬆時,右腦才有能量創造特殊的影象。

  我們常常碰到上課沉悶的狀況或是坐著發呆等情況,這時我們不妨來做“白日夢”,相信各位的白日夢都是玫瑰色的,也許夢到中獎成為億萬富翁,或是白馬王子終於現身。

  我們用最輕鬆的方法做白日夢的時候,都是有影象的,用想像來創造很清晰的影象。所以首先就是不要自我設限,應該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

  除了通過心理暗示,一些環境或是生理的調節也能幫助我們放輕鬆。

  從調整呼吸、保持好心情,到日常養成的好習慣

  如均衡的飲食、靜坐、有氧運動、充足的睡眠、清爽的環境等都是讓緊張的現代人放鬆的妙方

  第三:感官強化影象

  我們要善用感官強化記憶。除了五種重要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誇張或幽默也是我們加強記憶的好方法。

  舉例

  想到老鼠,當然可以想到家裡的老鼠,小小的、跑來跑去的。如果加點誇張、幽默的色彩會更好。比如,可以把老鼠想像成像人一樣大,或者把老鼠想像成米老鼠,老鼠會跟人講話,老鼠會跳舞等。再比如,我們可以創造一個胖乎乎、很卡通的相撲手,甚至感覺到相撲手走路時地板都在震動,真是有“分量”的記憶呢!

  影象是有非常強的記憶協助功能。感官記憶就像攀巖時的爪釘,爪釘如果像鐵釘,就不容易產生足夠的張力抓住巖縫,也就無法承受我們的重量。所以我們要練習運用感官影象將記憶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