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目不忘的影象記憶法

  沒有記憶,一切的學習都無從談起,一切的創新如同空中樓閣。“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這個高效的記憶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那知道怎樣可以練就這種能力嗎?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過目不忘影象記憶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1、影象記憶法

  遠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就發現,使用一種記憶方法能有效大幅提高記憶能力,這種方法被他們作為祕訣用在記憶文章和記憶演講講稿中,成為最早的記憶方法。

  他們用的方法我們稱為“古羅馬地點法”,也是後來的“記憶宮殿”法的原型。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記憶方法已經日趨完善,更加全面,比之古羅馬時代那簡單的一種方法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套方法我們稱之為“影象記憶法”,是系統記憶方法

  2、記憶影象化

  來自美國德州的記憶大賽冠軍羅尼·懷特說:“記憶其實需要技巧,而我的記憶技巧就是把要記住的事物影象化”。

  “當我第一次接觸影象記憶法的時候,就聽說那些記憶力好的人可以記下這些數字、紙牌,我想說這根本不可能呀,你知道的,根本不可能在2分鐘內記起所有紙牌影象啊。”,談到記憶方法時,羅尼·懷特這樣說。

  “所以,不管你要記住什麼,得先將它變成一張圖片,比如,代表亞伯拉罕林肯的圖片,可以是一分錢,因為林肯的頭像就在一分錢上。也許您想記住,他出身於肯塔基州,所以你需要一張肯塔基的圖片,也許您會使用肯塔基德比。”懷特補充到。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要在大腦中找到存放影象的空間。記憶冠軍懷特:基本上,你如果要記起所有東西,就需要儲存空間,一個放置資訊的地方。懷特說的儲存空間以科學觀點來解釋,就是大腦裡的海馬體。

  海馬體是記憶影象的存放地

  日本科學作家竹內薰:這是掌管記憶中樞,被稱為海馬體的區域,左右各有一個,成雙成對,海馬裡有大約1億個神經細胞,何時、何處、何事,記憶這類的資訊。海馬存放新的記憶,然後轉送到大腦皮質進行長期儲存。

  日本富山大學教授井之口馨:神經新生和抹去海馬體中記憶有關,不過記憶本身並沒有消失,那個記憶消失在海馬體中,不過卻轉移到大腦皮質存放相同數量的記憶。

  日本富山大學教授井之口馨:年紀越是增長,神經新生就會減弱,記憶就會一直存放在海馬,讓海馬體持續飽和狀態,所以新的事物就很難被存放進去。所以通過活動身體來維持記憶力是可能的。促進神經新生,維持記憶轉移的效率。

  學者也利用白老鼠做實驗,3只白老鼠分別代表促進神經新生、抑制神經新生和一般老鼠,結果一般老鼠大概花1個月把記憶從海馬轉移到大腦皮質,但被抑制的老鼠轉移速度明顯減慢,相較之下,神經新生旺盛的老鼠只要1個禮拜就能轉換記憶,這個記憶傳遞機制其實跟計算機非常類似。

  比起海馬體只有1億個神經細胞,大腦皮質的細胞超過100億個,可以存取更多記憶,只是年紀增長會影響到神經新生,也就是記憶轉移的效率。

  腦科學專家表示人類的短期記憶大多存在大腦的海馬體,大腦會趁著睡眠時發動神經新生的機制,把記憶轉移到大腦皮質,轉化為長期記憶。新的記憶在海馬體、舊的記憶存在大腦其他領域,這過去一直是假說,直到最近才得到證實,關鍵就在大腦裡出現的神經新生機制。

  快速閱讀就是影象式記憶

  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將書面資訊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所產生的整體影象,直接傳送到右腦以影象的形式記憶住,再由大腦將文字影象化後解析出來。圖片式記憶會讓眼睛看到的範圍擴大,看得快,每次眼停時感知的文字量愈大,閱讀的速度就愈快;眼停的次數越少,閱讀的速度也越快。人的左右腦機能特質是快速閱讀的主要基礎。

  影象記憶法的作用

  影象記憶法發展到今天,記憶幾千位圓周率,或記憶幾十副撲克牌已經是很簡單的應用了。

  在火爆的電視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上,有很多「世界記憶大師」參賽,他們挑戰的專案從記憶指紋、記憶鋼琴譜,到記憶上百隻斑點狗和它們的名字,甚至到記憶一杯杯水!他們用影象記憶法玩出的花樣遠超常人之想象,令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

  影象記憶法與傳統記憶方法對比,有多大的差異呢,為什麼影象記憶的作用這麼大?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

  影象記憶的原理是激活了我們的想象力,還同步提高了注意力、觀察力等諸多能力。所以出現一個現象: 許多參加新智慧影象記憶課程的學生家長,驚喜地發現自己孩子不僅語文、英語等需要記憶的科目成績提高了,連數學等理科科目也都一起提高了,孩子上課比以前更專心,理解能力也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