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育探討論文

  網路教育又稱遠端教育、線上教育、虛擬教育等,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教育模式,目前並沒有統一嚴格的定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網路教育對傳統教育的衝擊》

  【摘要】網路的異軍突起與廣泛運用,導致人們生產、生活、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更新與變革。特別是網路在現代教育中的爆炸性滲入和迅速蔓延,對現存教育制度等提出了嚴峻挑戰。本文將從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教育的民主性和教育的前景幾個方面談談網路教育對傳統教育的衝擊。

  【關鍵詞】網路;傳統;教育;衝擊

  【中圖分類號】G210.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27-02

  在傳統教育術語“‘教育’常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社會活動範疇,‘傳播’是另一個獨立範疇,‘電腦’則又是一個獨立範疇。”但是,隨著傳播與電腦的合二為一,導致這些獨立範疇界限的日益消失,網路則成為結合的必然產物。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網際網路時代,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被緊緊的連在一起。教育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與整個社會處於一種互動的關係之中,在網路時代這種互動關係更顯突出:網路推動教育的進步,教育引導網路的發展。我們可以說,未來的資訊時代是網路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社會教育化的時代。

  美國教育技術首席總裁論壇召開了以整合數字化內容為主題的第三次年會,會議提出:“建立21世紀最佳教育環境的關鍵,是通過課程將技術、連通性、內容和人力資源有機整合起來,這種整合的方式就是數字化學習。”當前,隨著資訊科技和與之伴隨的網路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遠端教育形式也有最初的函授,廣播電視教育發展到現在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的現代遠端教育,利用相互通融的電信網,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和數字衛星視訊系統,創造一個高速,寬頻,互動性,智慧化的現代遠端教育資訊網路,並使以往長期分割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融為一體,起對傳統教育的衝擊和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意料!

  一、教育內容

  首先在教育內容發生重大的變革。傳統教育中曾經盛行“倉庫理論”,認為“腦子是儲存事實的倉庫”教育就是用知識去填滿“倉庫”,學習就是獲取知識,知識收集的越多就越有學問。“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隸屬的‘世界科學技術情報’的統計,科學知識每年的增長率在八十代每年增長25%。”知識的爆炸態勢由此可見一斑。人類即使不斷的開發潛能,也難以跟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因此傳統學校教育模式下,尤其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培養的“多識”的倉庫型人才是無法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瞬息萬變的知識變化和增長局面的。而網路無疑是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

  二、教育形式

  網路教育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已從教師利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單向教學,向著現代網路化、多媒體教學轉變。過去的教學形式是將學生集中在教師裡由老師授課。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權掌握在教師的手裡,師生之間的交流,受到場所、時間及心理因素的限制。而網路教育卻是將學科相關的知識集中在網站上,由各位學習者自行對所需要的知識資訊進行選擇,使得學習真正的完成從被動向主動的轉化。學校還利用“資訊高速公路”可以通過電腦進行遠近距離教學。傳授知識的手段從投影儀、幻燈機進入課堂,到錄音機、語音實驗室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再到電影、錄相機和廣播電視教育,以至到網路化的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學習任何內容,而且可能實時的與各地教師進行交流,這就以最低成本極大地擴充、更新教育內容,而且將使教育體制和方式向多樣化發展,創造更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生能更及時,這必將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模式

  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認為:“計算機的網路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新的空間,將建立地球的新秩序。”傳統的、封閉的、集權式是的生活觀念將變成昨日的印記。在地球村裡,人們無遠而不屈,無高而不達。數字化技術的出現,特別是因特網的出現,提供了數字化學習的基礎結構以適應新學習的需要。數字化學習為學生自己決定學習進度、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評估,以及通過資訊的不斷反饋。“名校+名師+同步教學+線上輔導”已成為網路教育的發展方向。搜狐網遠端教育一欄介紹的面向基礎教育的網校中,有60%是按這種模式執行的。利用網路進行遠端教育與現在的廣播電視教育相比有不可逾越的優勢。網路教育是互動式的,即學生與教師可以隔著電腦螢幕進行面對面的“對話”。遠端教育中學生與教師共享一個虛擬空間,拓展了教學過程的範圍和深度。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常常引發來自其他學生的答案和新問題。進而,學生們能夠選擇或在某個公共的空間,提出他們的答案和新問題,或與其他同學用E-mail進行一對一的通訊聯絡。

  四、學習方式

  網路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正逐漸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寵。它運用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技術,創造虛擬的課堂環境,打破傳統教育的封閉性,跨越時空侷限,進行及時或非及時的開放式教育。利用該形式教學,打破了傳統的班造的主動性。學生既可以在教學中心的多媒體集中上課,統一學習;也可自己在家中或任何有計算機的地方單獨點選學習。無須花費大量資金和長途跋涉就能借助因特網,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感興趣的學校或課程,也可隨時或適時質疑,與老師討論、交流,從而學有所成。中國電化教育辦公室副主任珠珠女士認為,通過網路進行學習將成為每個學生的基本方式。在未來社會,不學習將意味著停滯,而停滯又意味著失業。因此,在未來社會,人們的一生都必需接受教育,而通過網路完全可以實現,而且這不需要專職的教師,專門的教室。最主要一點是學習時間是機動的。這一點對在職職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職職工人數眾多,但由於上課不能避免地會與工作發生衝突,許多人無法正常上課。而網路教育就很好地彌補了這點不足。他們可以不再按部就班的跟隨教學計劃的進度學習,而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速度建立適合的學習方式。

  五、民主性和平等性

  首先,網路促進學生學習起點的平等。只需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便可以開始學習,接受最新資訊,獲取網路上一切有關教育方面的資源。它具有跨越時空的距離的能力,即使在地球最偏僻的角落,在沒有人願意去的角落,它也不會因此而冷落你。也不會因為貧富差距而看不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