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教學探究論文範文

  網路教學是一種新生的事物,是一個開放的概念。在先進理念指導下,運用網路資源,在教師指導下,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加強師生交流,優化教學過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計算機網路教學探究》

  摘要:計算機網路的飛速發展,為資訊時代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我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展教學活動成為可能。它的產生,不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而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支援和配合。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互動性;網路教學

  所謂網路教學,是指教師利用計算機網路向學生傳遞教學資訊,學生通過計算機網路獲取知識。如何充分利用網路技術與網路資源,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需要了解計算機網路教學的特點、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網路教學的特點

  網路教學的主要特點,就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的獲取知識,為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必要的客觀條件。

  1.網路教學過程的自主性。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及教學資源一般由教師選定,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完全相同。可以說,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沒有自主性。在網路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從網路上獲取大量豐富多彩、圖文並茂的學習資源,從中選擇他們所需的學習材料,而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的安排學習計劃,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使有能力的學生能在相同條件下獲取到更多的知識。

  2.網路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內容均由教師事先安排好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同學之間也基本上沒有交流,更別談協同學習,這是一種單向的交流。而在網路教學模式下,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觀,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就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既獲取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3.教學資源的共享和豐富性。學生通過網路學習時,除了可以使用本校教師製作的課件等教學資源外,也可以在網上找到大量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製作的教學資源,通過對比,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來學習。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通有無,共享優秀的教學資源。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訊資源,神奇的網路環境,對教育個性化的形成,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實現教學過程要素關係的轉變,對促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網路教學模式

  網路教學模式可以分為兩大類: 集體教學模式和自主學習模式。

  1.集體教學模式。教師先用常規教學中的講授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將概念、原理等講述清楚、提供途徑,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收集資訊或者分組討論、協作交流,同時交代任務情景。利用計算機迅速和反饋及時的特點,答疑解難。放手讓學生自行練習,學生出現疑難問題,可用電子舉手。教師通過監視管理功能,選定有疑難問題的部分學生,組成一個特定的學習小組。學生可以利用語音對話、BBS論壇、留言簿、公告欄等展開討論、進行交流。教師同時也可接受學生的諮詢,指導學生解疑,為他們提供幫助。利用廣播功能,可以對典型錯誤在小組或全班進行廣播,迅速進行糾正,以引起學生注意。對有創造性的見解在小組或全班廣播後進行表揚或肯定,以供同學學習和借鑑。

  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可以在輕鬆環境中學習新知識,促進了學生共同合作的意識。對教師來說,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學生的學習反饋資訊,做出更加符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的變更和教學方案的調節。

  2.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是利用伺服器功能,充分利用硬體資源,使有限裝置發揮最大的效益。學生利用伺服器站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並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一個伺服器站點相當於一個小型圖書館,學生可以共享伺服器站點上的大量資訊,在網路環境中進行個別學習,使課堂教學逐步擺脫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學生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三、網路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網路教學有它的優越性,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應正視這些問題,並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1.課堂容量問題。為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有關人員在網路上放置了大量的資訊資源,但是卻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豐富的資料讓學生眼花繚亂,又是背景資料、又是電子板書、又是圖片、又是相關連結資料等。學生連瀏覽一遍都來不及,更別提做筆記、分析、思考、判斷、吸收、綜合、消化了,結果出現了學生無從下手、漫無目的、閱讀隨意的現象。這實際上是使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處於一種嚴重失控狀態。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課堂教學容量的認識走進了誤區。我們知道課堂上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是不可能無限制擴張的。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接受、能消化的資訊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增大資訊容量不應該作為網路教學的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才是目標。作為教師,要處理好網路與教材之間的關係網路知識如果侷限於現有教材,它就變成了電子課本;網路知識如果完全脫離了教材,它又變成了無源之水。網路只是教學的工具和手段,在運用其進行教學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突出主題、重點、難點,不能為了學生的興趣而隨心所欲。所以,只有合理利用網路資源,掌握好課堂容量,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2.自主學習問題。為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減少了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閱讀時間,在閱讀過程中不加干涉。在網路教學中,教師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學生隨意閱讀該不該干涉呢?這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嗎?這是網路教學實踐中讓人感到困惑的又一個問題。

  網路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頭腦裡自行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在網路教學過程中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幫助者和資源組織者的角色。網路教學中如果是良性的交流互動,教師的作用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增強。比如在閱讀、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個別同學調節閱讀進度、對討論過程中的錯誤概念及時糾正,發現討論過程中學生高質量的論證分析可以提醒大家關注,線上指導解決同學的疑問等等。所以網路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3.網路教學難以推廣的問題。網路教學對裝置有一定的要求,學校沒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就無法正常開展網路教學活動。

  從學校層面來看,與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應用相比,網路教學對技術的依賴不高。我們應充分運用已有的公網資源,充分運用已有的權威機構專業網站、個人特色網站,充分運用通用軟體,技術複雜的事情交給個別專業人員去做,教師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探究學習活動方案的設計上、更多地集中在學習者學習活動的輔導上。

  網路技術的發展,為網路教學的產生提供了條件,這個新生事物有著許多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優點。但是我們在推廣網路教學的同時,也不能盲目的否定傳統教學模式,要將兩者有機的結合。我們要依託網路,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使網路教學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